饶氏一家人

顿姓源自商水“古顿国”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3/4/12 14:51:17  点击量:2190    
 

顿姓源自商水“古顿国”
 
 
  南顿故城

  □晚报记者  张劲松  文/图

  顿姓,在我市并不多见,据《中国姓氏文化大全》记载,顿姓源出姬姓,祖根在河南项城,始祖是姬弱。西周时期,姬姓周族有人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县境内),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后顿国为陈国所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称为南顿,春秋时亡于楚,后子孙以国为姓,故姓“顿”。

  日前,记者在商水县大武乡焦寨村寻访到顿姓人家,与他们一起探访了这一稀有姓氏起源。

  “我姓顿,顿号的顿”

  4月9日上午,记者驱车赶到商水县大武乡焦寨行政村寻访顿姓人家。村民介绍,该村只有一户人家姓顿,户主名叫顿培机,由于顿培机的儿子在漯河市上班,顿家人于几年前都搬到漯河了。在村民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顿培机的电话号码。“我姓顿,顿号的顿,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同姓人,年轻时曾有人和我开玩笑称我小顿、老顿,还有人戏称我为顿号呢!”当记者问及顿培机的姓氏时,顿培机打开了话匣子。言谈中,听说记者要和他一起探访顿姓起源,顿培机很兴奋,并迫切想知道有关顿姓的起源。

  顿培机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他今年82岁,近几天由于身体不好,正在医院治病。他的祖籍是漯河市堰城县顿庄,1966年起在商水教书,当时户口迁到了商水县巴村镇,由于妻子是商水县大武乡焦寨村村民,为了工作方便,后来就在焦寨村安家落户了。

  顿培机说,他先后在商水县谭庄镇、张庄乡、巴村镇教书,于1988年退休,由于孩子在漯河市工作,他和老伴在前几年搬到了漯河。

  顿培机说,特殊的姓氏在生活上和工作中都对他产生过影响。由于他是位教师,加上姓氏的特殊,在商水很多不认识的人都知道他,特殊姓氏让他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人知道我姓顿后,还以为我是少数民族呢,其实我是汉族。”

  顿姓以古顿国国名为姓

  电话中,记者和顿培机谈起顿姓的起源,顿培机说:“听说我们顿姓人祖根在周口项城市南顿镇,不过,我也没有专门考证过。”

  听了顿培机的话,记者随后查阅了《中华姓氏寻根网》及《华夏姓氏考》,发现据记载,顿姓源出姬姓,祖根在河南项城,始祖是姬弱。西周时期,姬姓周族有人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北),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后顿国为陈国所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称为南顿。春秋时亡于楚,子孙以国为姓,姓顿。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湖北等省市都有姓此姓的。顿姓名人西汉有孝子顿琦,宋代有泰州通判顿起,明代有正德进士顿锐等。

  古顿子国是否在商水?4月10日8时许,记者带着这一疑问来到商水县文物所。据商水县文物所所长王韬介绍,古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及李岗与冢子王庄之间,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1.5米深处。城墙外四周有城壕护绕,护城壕宽20米,深约10米,环城四周无间断。

  王韬介绍,据文物专家考证,古顿国兴起于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于公元前1122年大封诸侯,封其近族姬姓于今商水县平店乡一带称顿国。顿国在今平店乡李岗村建立城池,与陈国、沈国等为邻。

  然而,由于顿国辖区较小,国弱民少,它成了强国欺凌的对象。当时,顿国惧陈之强大,决定搬迁,他们在古溵水之南又找到了一片可以生活的地方。于是,顿国开始派遣臣民、工匠在今项城南顿故城处修建土城。待土城修成之后,顿国开始了一场神不知鬼不觉的大搬迁。他们把都城由商水平店的李岗村一直向东南转移几十里,而搬入了今项城南顿故城之中。因新搬迁之处在溵水之南,亦在故城之南,故顿国改名为南顿。

  顿国搬迁后,李岗顿国故城被陈所占,西汉时设博阳县,东汉时称朱家,直到三国时才逐渐衰败。李岗顿国故城的土城遗址逐渐风化成为冢子,从而形成李岗东坡连冢的现象。

  顿国秘密搬入了人烟稀少的项城南顿故城一带时,由于突然兴起一座土城,人们解释不清,就把南顿故城称之为“鬼修城”。后来又附会上刘秀避难的故事,更为南顿故城增加了几许神话色彩。

  其实,顿国的南迁仍然没有改变它灭亡的命运。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顿国的西邻沈国被蔡国所灭。10年后,楚国率兵围顿,顿国成为了楚国的属地。

  顿国灭亡后,顿国的贵族和臣民为了纪念国家,他们才开始以国名为姓,使得顿姓由此而生。

  1988年,商水县人民政府将顿国故城遗址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水县志》也有关于古顿国遗址的记载:“顿(北都),位于城东南13公里李岗村,古城址呈正方形,每边均有500米,原有溵水从西北来,在城址东部南去。汉称博阳,王莽时称乐家,三国时废。城址周围有大量周、汉墓,出土有周、汉建筑部件和蚁鼻钱。”由此可见,古顿国遗址确实在商水。

  顿国之“顿”有深意

  姬弱封国为何称“顿”?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

  顿,形声字,从页,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屯义是卷曲、包裹,顿的本义就是屈膝跪地叩头、磕头。

  风俗通义记载:顿,姬姓国,楚灭之,子孙以国为姓。据《中国姓氏文化大全》记载:顿,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黑龙江之嫩江县,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

  据相关姓氏专家分析,当年封姬弱于顿,是要姬弱向周天子磕头、叩头吗?不能这样简单理解。顿子国北有陈(虞舜后裔妫满之封国,侯爵)、宋(纣王兄微子启之封国,公爵),南有楚(芈姓,子爵),西有蔡(蔡叔度之子姬胡之封国,侯爵。蔡原在今河南汲县北、新乡西北一带,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将蔡迁至今河南上蔡)。东南江淮或更远处有许多殷商旧族和蛮夷等异姓诸侯小国。顿子国东面还有一个项子国,项子国为何称“项”?“项”的本义是颈的后部。项子国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南控长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此地如同人的咽喉、颈项一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项子国的作用就是扼守殷商旧族和蛮夷对周王朝反叛和进攻的咽喉要道。如果说项子国为周王朝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顿子国就是周王朝的第二道防线。如果项子国第一道防线没能扼守住殷商旧族和蛮夷对周王朝反叛和进攻的咽喉要道,还有第二道防线顿子国。“顿”的意思就是,殷商旧族和蛮夷反叛或进攻到这里,必须立即停止反叛或进攻的不法行为,向周天子磕头谢罪。由此可见,弱顿子虽只是周天子同族,其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这就是姬弱封国之所以名“顿”的原因。

  顿国遗址处今无顿姓人

  4月10日10时许,记者来到商水县平店乡李岗行政村北侧的古顿国遗址所在处,这里塑有古顿国国君顿子弱的塑像,塑像前供有一香炉,香炉里满是香灰,可见当地群众对顿子弱非常景仰。

  遗憾的是,记者在李岗村采访得知,李岗村及附近村庄没有一户顿姓人。据李岗村支书邹丙来介绍,听上辈人说,李岗村曾经有姓顿的人家,可后来顿姓人为什么在此消失,个中原因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不过,古顿国遗址在李岗村,应该没有疑问,前些年,村民在建房、挖坑时可以捡到一些状若铜扣的“打鬼扮”,又称蚁鼻钱。这些斑斑锈迹的蚁鼻钱正是古顿国的钱币。如今,个别村民家里现在还存放有蚁鼻钱。

  10日中午,记者到达项城市南顿镇继续寻访顿姓人家。据南顿镇政府文化站站长李雪梅介绍,南顿故城经过2600多年的自然风化、人世沧桑,仅存城垣一段。经考古发掘,城下有殷商文化遗址,是殷民的一处聚居地,城墙下有大量的周代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南顿镇上竟然也没有一户顿姓人。据南顿镇一马姓村民介绍,听上辈人讲,南顿原有顿姓人。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