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中的得姓始祖、远祖、本支始祖等,有的与始迁祖意思大体相同。有的则不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标准就是是否第一个迁居现居地。所谓始迁祖,就是指最初移居宗族现在的居住地,并且作为宗族发展起点的人物。这是一个宗族形成和发展的关健人物,在宗谱世系录中以第一世录入。后代修谱,如果知道其之前的祖先名讳,当然会略加提及,也会将他列为第一世,然后依次接续。
古代修谱,许多宗谱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交通信息闭塞,资料搜集困难,许多宗谱对于姓源的描述,祖籍的表述,世系的记载,传记的记叙,常有欠准确或讹漏的地方,这些都不奇怪。先人编修宗谱是出于尊祖敬宗之本意,所以我们对宗谱中的一些不实之处,要充分理解和适度包容。实事求是的通过反复求证,确认有错的改之,发现遗漏的补之,正本清源使其尽量接近史实。
孝感饶氏谱序载:“吾饶氏一宗,自江右始迁之祖,或曰子华,或曰祖八,而考江右谱所载子华公,未尝移居,祖八公又无其名,但载友仁、友礼出居湖广德安郡。孝昌邑或曰祖八即友礼之行称也,实无的处。”修谱的先贤出于“实无的处”的无奈,便将始迁祖定为:友礼、字子华。
考介冈饶氏家谱,子华、字德华。父延海,子二:念十、三元。友礼,客湖广德安应城县,父居实。子华公与友礼公,前者是竦公三世孙,后者为竦公七世孙,将伯高祖和侄玄孙强合为一人,这显然是错误的。
同一谱序载:明万历四十六年,临川饶继范来宰孝邑,闻㳅南有饶氏,召见与叙谓同出一宗。故尔时吾宗远祖辈,皆以继字为派,但彼时既不询其始祖何人,迁居孝邑者何名,而后人又安得有确处乎。故今谱不知果出江右异林公之传否?迁居之祖不知果系友礼否?
考光绪《抚州府志》和临川港南饶氏宗谱,饶继范、字见石,万历三十一(1603)年癸卯科举人,万历四十六(1608)年任湖北孝感知县升池州知州。系竦公十七世孙,延清公位下三捷公支,其先人初迁余江再徙临川,落籍唱凯港南村。所以说孝感饶氏与继范公“同出一宗”应该属实。只是当时没有询其详情,以致留下诸多疑问至今。
据孝感饶氏宗谱记载,明崇祯十四(1641)年,孝感八世饶唐公,偕同族中诸弟为始祖立碑,此碑原立于蔡港始祖墓前。后因建造宗祠,恐日后外人毁碑,遂珍藏于十大房宗子屋后。
始祖碑文照录如下:我祖自豫章来也,子华公徙楚孝昌卜南乡而居焉,历属八世矣。昆裔林立,列㬵膠庠者不下百余,皆我祖忠厚之所遗也。第恐世远支分,莫清先人墓所,而或混我宗派者有之,隘我冢土者有之,蹂躏我先灵者有之,春露秋霜时增感慨。今试详其由来焉,自子华公以穑事起家,笃行自爱,里以仁厚长者称身,后偕妣蔡氏合冢于蔡港之阳(石桥湾内)。二世祖妙清公,妣梁氏,于文垣中得吉穴焉(老屋南望长坟)。三世祖仲信公,妣冯李氏,四世祖讳纲公,妣鲁、王氏,窀穸栗树坡(老屋西头郭墓)。至五世祖宪璋公,家事愈润田连云梦,前妣罗、黄氏生子皋,复娶妣胡、陈氏生子四:夔、倪、穆、碧。厥后皋置云邑官湖地,安葬宪璋公及母罗氏、黄氏于兹(三棺合冢)。夔、倪、穆、碧与母胡、陈氏俱归封东堡焉(亦云梦所属)。在官湖者为七分坟,在东堡庙者为五大分坟。我显祖皋公,妣王、杨氏附葬官湖地(六棺合冢)。及唐父继学公妣王氏,叔继贤公妣王氏,继伦公妣鲁氏、李氏,继远公妣王氏,继选公妣李氏,继述公妣柳氏,虽先后归葬不一,要皆左右附葬官湖地(合宪璋公共二十棺,故坟高大且长)。此八世以前,我祖我宗世系之由贮魄之所,历历可纪也。维是偕兄弟时亲坟墓岁设祭奠,毋以世远而没本源,毋以田连而肆埋,毋以前后左右而妄为竖造,特勒于始祖墓前,以为世世子孙告。
大明崇祯十四年岁次辛己仲春吉旦
碑文开篇记叙:我祖自豫章来也,子华公徙楚孝昌卜南乡而居焉。说得很清楚了,意思是我们的祖先是从江西迁来的,始迁祖是子华公。据传,乾隆四十四年初修谱时,有位口传的先祖叫祖八(可能是子华谐音误传),后来查看到江西谱,子华公无外迁记载,也找不到祖八公的信息,但有友礼公迁湖广德安府应城县的记载(介冈饶氏家谱公元1274年初修谱记载。)便推测子华是友礼的字,于是,友礼字子华就成了迁楚始祖。当时修谱既要追根寻源,又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牵强附会实属无奈之举,我们也只能多多体谅先人的一片苦心。徙居当地三百多年始修宗谱,既无老谱参照,又无相关资料,交道不便,信息不畅,其难度可想而知。
考江西贵溪虎岗饶氏宗谱,竦公四世孙三復公,生于宋乾道庚寅(1170)年,与我早年推测的1165年相差五年,这不是大问题。公为宋宁宗戊午榜(1198)举人,任大理寺评事,信州弋阳县司训,生子三:长时雍、次时中、幼时彦。
时中公、讳潘、号壁峰。生子三:长居厚、次居实、三居癸、四居榉。居厚生于宋绍定己丑(1229)年。居实生于宋端平甲午(1234)年,生子三:长友仁、次友礼、幼友智。
友仁公,元世祖乙酉(1285)从父命游学信州(今上饶),过虎岗悦其山川秀美,遂落居虎岗(又名老虎岗),为虎岗饶氏始迁祖。
友礼公,生于1270年左右,谱载去了广东,余事不详。(介冈初修谱载客湖广德安府应城县。)
友智公,以曾祖尝为信州司训,后承父命游学贵溪神前,悦其山青水秀,田地肥沃,遂落居神前,为神前饶氏始迁祖。
考新干黄叶塘(古属清江县)饶氏宗谱,三復公幼子时彦公,当年居住在饶州府余干县九龙乡润溪圩,现属江西上饶市,这在黄叶塘宗谱里有明确记载。时彦公生子居简,居简生子二:长曰应瑞、次曰应龙。应瑞字祥夫,生子三:长曰允、次曰明、三曰正。正公字政宣,生子三:长曰琼、次曰瑶、三曰通。通生子曰纯,纯生子曰南举。南举生子二:长曰子章、次曰子华。子华生正斋,正斋生子曰均甫,均甫生子二:长曰永崇、次曰永忠。
孝感饶氏民国三十三(1944)年老谱友礼公行传载:始迁祖友礼,字子华,郡廪生、勅赠文林郎,原籍江西饶州府,迁湖广德安郡孝昌邑文家垣而居焉。妣蔡氏与公合葬蔡港之阳,生子曰妙清。
孝感饶氏宗谱二O一四年版宗谱友礼公行传载:友礼、字子华,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湖吴家集,大明洪武三年(1370)迁湖广德安府孝邑文家垸而居焉。郡庠生、敕赐文林郎,配蔡氏,继配胡氏,与公合葬蔡港之阳,以讳唐公所撰墓碑为据。生子曰妙清。
综上二届宗谱友礼公行传,2014年版比1944年版增添了新的内容。老谱载原籍江西饶州府,新谱不仅将原籍细化为江西饶州府鄱阳湖吴家集,而且将迁孝时间定为大明洪武三年,并注明“以讳唐公所撰墓碑为据”。这其中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恐怕只有当事者自己明白。
一个家族落籍某地,如果顺利地发展生存下来,少则一百多年,多则二、三百年,才有能力编修宗谱。受当时各种原因影响和客观条件限制,有些家族在始修宗谱时,始迁祖的定位不准,往往将某一位同宗先祖误为始迁祖,从而造成世系混乱,与原籍无法有序对接。
据多家宗谱资料考证,孝感饶氏始祖并非友礼公。明崇祯十四年八世祖唐公所撰碑文明确记载:“我祖自豫章来也,子华公徙楚孝昌卜南乡而居焉”。所以,子华公才是孝感饶氏始迁祖。当年“考江右谱所载子华公,未尝移居”者,与孝感始迁祖实为同名误录。徙楚孝昌卜南乡而居的子华公,江西新干黄叶塘饶氏宗谱有明确记载,这里不再赘述。孝昌卫店饶家河永忠公支谱序记载:“原籍饶州府,其先由元顺帝时,一迁于黄冈,继走黄陂,落籍孝感……”。从这里的叙述,也可以印证子华公徙楚的年代与由来。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孝感饶氏始迁祖子华公,祖籍江西进贤介冈,先祖时彦公,徙居饶州府余干县九龙乡润溪圩。传至政宣公,隐居清江县(现樟树市)桑家巷。政宣公曾孙南举公,迁居牛头城南(现新干县),南举公之孙子华于元顺帝时期徙楚,初迁于黄冈,继走黄陂,落籍孝感。
家有谱,从哪里来谱有记载,到哪里去谱有延续。家谱就是关于家族历史事实的记载。对一些在修谱中攀附造假,拼凑抄袭的不良现象,要尽量避免,谨记求真务实。许多存留下来的老谱,其中不少出自以修谱为业的谱匠,也有的是主修者自身的误判而讹传。
孝感饶氏支系较多,古时在不同的年代和地方徙居孝南、孝昌、云梦、汉川、应城等地。古时编撰宗谱受诸多客观条件所限,宗谱内容有些出入在所难免。值此泰平盛世,择时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上要无愧于先祖,下莫误导了后人,善莫大焉!
拙文仅供宗亲参考,希望能抛砖引玉有益于家族,如有不当之处,诚请贤达之士指正。
(作者:饶承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