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爱拼才会赢——记江西南昌宗亲饶贵生同志的事迹
类型:饶氏新闻  发布时间:2013/6/24 11:20:52  点击量:2215    
 
爱拼才会赢
——记江西南昌宗亲饶贵生同志的事迹
饶贵生,男,汉族,1954年11月出生,江西省南丰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高级国际商务师,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贸易经济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任南丰县供销社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11月任中共南丰县三溪乡党委书记;1989年12月至1996年2月历任抚州地区外经贸局副局长、党委书记、局长; 1996年3月至2001年12月任江西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15日任院(校)长(法人代表)、党委副书记,2009年6月16日起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2012年3月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厅级),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30 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30 多年的如歌岁月,辛勤耕耘。饶贵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一名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副厅级领导干部,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踏实的作风,投身于火热的工作之中,从基层工作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有益贡献,书写了人生一个又一个新亮点。
下乡战贫魔
爱是什么? 谁能说清楚呢?哲学家认为, 爱是一种消耗;文学家却说, 爱是一团烈火。然而, 饶贵生说:“爱, 是一种魔力。”
1985年9月, 当时任南丰县供销社副主任的饶贵生, 带着胃病, 别下迈母幼子, 领着七名干部,挑着行李来到三溪乡扶贫。幽幽小溪, 潺潺流水, 曾用热烘烘的心血喂养革命的三溪人民,仍住破房、吃粗粮、睡禾草。自此, 他不得安稳了,他的两只脚没歇过。他为特困户筹来2400多件寒农, 近千斤粮票和5400多元的困难补助;他与干部制定了“农林并举, 综合治理” 的脱贫计划。为群众修好一条路, 打了几口井, 解决吃水问题。他发动群众办起了一座园艺场, 种了三千多株蜜桔, 栽了三百多立方米的香菇。
于是, 三溪人民也魔上了他, 推他担任乡党委书记,主持三溪工作。过去的三溪, 人心思走。饶贵生上任一个星期, 六份辞职书等待他处理。他背个背包, 走南堡、爬黄连山, 日访群众、夜开党员会, 讲述三溪革命斗争的历史, 宣传建设老区的意义, 动员群众行动起来改变贫困面貌, 仅一个月, 他跑遍了七十个村民小组, 调查了三百多户的生产生活情况, 归来后,召开乡干部会, 他说:“三溪资源丰富, 有十五万亩山林, 有很多传统副业, 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现在最重要是团结, 把大家的心拧成一股绳”。
经过饶贵生努力, 乡干部的隔膜揭去了, 村干部的心被温热了, 全乡上下扭成了一股绳。1986年9月, 三溪召开了乡党委扩大会, 会上讨论了全乡三年经济发展规划, 并一致通过“ 为建设经济繁荣, 生活富裕, 文化进步, 团结和睦的新三溪而奋斗” 的总目标,确定了全乡重点发展“粮、果、经(经济作物)、林、菇(香菇)、猪“等六大产业,粮食以推广杂优为重点, 果树以柑桔为重点,经济作物以烟叶为重点, 养殖业以猪为重点, 林业以杉木为重点, 加工以竹木为重点的全面振兴三溪经济的新路子。
饶贵生经常说着三句话:“ 讲真的, 干实的,来快的。”1986年12月, 北风呼啸, 天寒地冻, 池坪公路开挖整修。这条路长达三十六华里, 高山荒岭, 石坚如铁, 令人望而生畏。饶贵生象一名普通的民工, 抡起锄头就干。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鞋磨破了, 肩头肿了,无形的命令带动了三千多名民工。军峰村民邹细岔感慨地说:“ 半月前,饶书记来访问调查, 我说山区交通闭塞, 外面物资运不进来, 这里木竹运不出去, 树在山上烂, 人在家里穷。希望修好池坪路。想不到一个月之后, 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饶贵生就凭着这种苦干硬干的精神, 团结了群众, 形成了最强大的凝聚力, 焕发了改天换地的力量。翻山越岭的池坪公路, 如一条彩带连着十多座山村, 每年送出三万多根毛竹和大批量木材, 为山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具有150瓦容量的坳里电站, 象一颗明珠镶在山中, 数十个被黑夜笼罩千年的村庄, 忽然大放光明, 并为乡镇企业送来源源不绝的动力。长达数里杉林幼苗, 已经淹没了昔日光山的荒凉, 几度春风秋雨三溪林场矗立起了一片绿色栋梁之材。石邮园艺场, 如一座花园,平坦秀丽。如今的三溪面貌大变样,仅南丰蜜桔年产量就达1亿多斤,农民收入增长了十倍,彻底摘掉了贫穷帽子,绝大多数农户都盖起了新房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县里要饶贵生介绍经验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爱老区。饶贵生倾注了他对老区人民最真挚的感情,用爱和汗水展示了他对老区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因为爱,他改变了老区面貌,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活,从而获得群众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1989年,饶贵生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江西省委表彰。
 
商海弄潮儿
 
正当饶贵生在三溪乡干得红红火火之时,1989年,他作为当时稀缺的外经贸专业人才,经组织考察被破格选调到抚州地区外贸局任副局长、局长,实现了人生新的跨越。在抚州的五年工作中,饶贵生带领同事们经过不懈努力,办起了第一家进出口公司——抚州地区进出口公司,引进了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邦林竹业有限公司,输送了第一批人员走出国门赴日本务工,从而打开了抚州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启了抚州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
1996年3月至2001年12月饶贵生又被选任为江西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由于当时国家外汇比较紧缺,饶贵生在担任总经理期间,带领全公司人员奋力拼搏,与世界各国做贸易,足迹遍及五大洲,为公司共创5亿多美元。
饶贵生外拓市场,内抓管理,重合同,守信用,优质服务,使公司以及所经营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都获得了较好的信誉。饶贵生特别善于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调研准确定位,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在出口交易环节中,严把成交关、单证关、质量关、储运关、结算关、退税关,公司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客户建立了直接和间接的贸易关系。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饶贵生带领的江西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专门从事现代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劲旅。1999年,公司出口创汇一跃越过1亿美元大关。自此,连续四年出口创汇在全省外贸企业中名列前茅,为江西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挥汗育英才
2002年,正是当时名为“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急需有人愿做事、敢担待的时候,饶贵生又一次被组织上选调到该校工作任校长。这所学校创办于1964年,与大部分中专学校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学校的黄金年代。作为跳出农村走向城市的桥梁,它曾是省内许多优秀学生,尤其是乡村学生的首选。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部分中专学生还能分配工作,而外经贸依然是让一般人眼热的行业之一,这所学校的生源还能得到保障。2000年,该校获得了国家教育部授予的“首批全国重点中专”称号,即意味着在中专学校里已达到最高层次,但“叫好不叫座”,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经济与就业日愈走向市场,昔日的风光一去不返,这所学校不但行政色彩日渐剥落,招生也逐年跌入低谷,面临着严峻挑战。2001年底,饶贵生受命来校时,学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新选择,是彷徨还是发展,必须作出正确决策。
饶贵生学的是外贸,干的是外贸,原来个人的想法是等年近花甲时再到学校教书,现在则提前了十年。在此前后,他曾有多次机会离开江西,外国人请他去做“买办”,民营企业邀他去当老总,尽管年薪高出很多,他全都拒绝了,仍然留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他说:走到哪里都是干事,我还是留在江西干我的教育事业吧! 
饶贵生到任后,组织多路人马,赴上海、江苏、大连、山东,遍走了国内比较有影响和特色的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调研。种种的动态、迹象都在显示:进入新世纪后,国内职业教育面临着大发展、大调整、大动荡的新局面,抱残守缺必被淘汰,不与时俱进就得关门!回来后,一一对照,理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学校一班人的想法是,必须尽快将中专升格为高职,校名定为“江西外贸外语职业学院”。新校名和发展方案终于尘埃落定。饶贵生似乎胸有成竹,语速快得像发射马克辛机枪,话语里充满了躁动,也期待煽动。作为校长的他代表班子,汇报了由中专升格为高职、做大做强、在瑶湖建立新校区等种种构想。理由是:中国加入WTO,从此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后,仅五年,国内就需要外经贸人才100万人以上,而我国各高校现有规模仅能培养50万人左右,缺口很大。兴办一所外语外贸类高职院校,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时下,省委、省政府正决策构筑江西的人才高地,力争到2010年前,建成前湖、瑶湖两个高校新区,使之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倘若能挤进高校新区,我们学校完全有可能跃上一个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此后四年里,关于瑶湖新校区的规划、规模、建制、资金来源……厅党组念兹在兹,召开了数不清的大小会议研究、拍板。2003年11月8日新校园建设开工当天,庆典活动开始时狂风大作、风骤雨急,结束时云开雾散、阳光灿烂,似乎在预兆着天顺人意,学院的发展前途光明,但创业艰辛。学院班子成员和基建办的同志一连九个月指挥调度在瑶湖现场。拆迁的重重阻力,地痞罗汉的寻隙捣乱,情况险峻时,一度把公安干警请进工地安营扎寨。工期进度,工程协调,资金落实,用款保证,质量查验,纪检监督……力争做到工程有质量,有落实,有检查,可谓千言万语说,千辛万苦干。安全帽下黧黑的面孔,熬成烂桃似的眼睛,肿痛的嘴巴里总驱散不去的火气,和工人们一起吃裹有汗水和尘灰的盒饭。恨不能每一个钢镚都砌进那日日攀升的大楼。还得追逐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的完美,用饶贵生的话来说:“就是扫地,我们也要比人家扫得干净!
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建起了9万平方米的校舍,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4000多名师生员工顺利入驻,创造了神奇的高速度。到2006年8月第三期工程结束时,共完成近30万平方米建筑,总绿化面积达41%,一所“中西合璧,现代典雅,科学合理,环境优美”的新校区,仪态端庄又风姿绰约地展现在瑶湖之滨,可以容纳学生12000名。
在饶贵生的带领下,学院“十年磨一剑”,通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实现了新跨越,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校生规模由1500人增长到现在的12000人;
办学专业由5个发展到现在的46个;
外语语种由2个扩展到现在的9个;
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由零的突破发展到现在的16门;
校内实训室由10间发展到现在的140间;
校外实训基地由10个发展到现在的167个;
固定资产总值增长了20倍,达10亿多元;
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40亩扩大到560亩;
……
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外语外贸类专业等管理类合格人才,为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此,饶贵生“讲真的,干实的,来快的”行事风格已经在学院中蔚然成风,濡染了学院上下的每一位教职工。
饶贵生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奋力拼搏、勤勉工作、默默奉献的人生足迹诠释了一个真谛——爱拼才会赢。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