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金华义乌村庄的奇怪习俗:活着姓金 离世姓刘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4/2/20 8:23:40  点击量:1033    
 

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重视寻根溯源的中国传统中,姓氏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在金华有一群姓金的人,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祭祖,在这些金家人的宗谱上,写的却全是刘姓的名字。

  除此之外,在他们离世后,墓碑上刻的也是“刘某某”的名字。

  这种活着姓金、死后姓刘的古老习俗,被称为“活金死刘”。

  在金华流传着一个古老而奇怪的习俗

  活着姓金,离世姓刘

  义乌红峰村是金华保留“活金死刘”风俗最完整的村子之一

  现实

  义乌红峰村人是典型的“刘金氏”

  义乌大陈镇红峰村居住着1500多个村民,他们中有1000多人是金姓。

  红峰村是金华境内保留着“活金死刘”这个风俗最完整,“刘金氏”人数最多的村子之一。

  “金刘不分家。”这是79岁的红峰村老年协会会长金友清最爱说的一句话。

  这几年,村里的老人一一离世。为了让后人更好的传承这个习俗,红峰村从今年4月开始着手编写起了宗谱。

  村里现存的宗谱还是民国丙戌年间完成的,名字就叫做《刘金氏宗谱》。

  金友清告诉记者,除了红峰村,在义乌后宅、清口,还有东阳、诸暨、天台也有很多村子都住着“刘金氏”,与他们一样,依然保持着“活金死刘”的传统。

  “每年春分,我们都会一起祭祖。”金友清说。

  传说

  关于“活金死刘”的两个版本

  关于村里“活金死刘”的风俗,金友清记录了两个版本的传说。

  传说之一:刘秀为躲避追兵改姓金

  首先,这个习俗和刘秀有关。这也并不奇怪,这位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在金华的故事不少。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但是王莽的改制以失败而告终,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王室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刘秀起兵失败后,就逃到了现在金华的区域。

  在一次逃亡中,孤身一人的刘秀看到田间小道边有一顶帽子,上面绣着一个“金”字。于是,他灵机一动,捡起帽子跑进了田间装作劳作的样子。

  当王莽的追兵抓住他盘问时,刘秀指着头顶的帽子回答:“我不是刘秀,我姓金不姓刘。”

  之后,刘秀为了保命,就改姓为“金”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而其子孙为了表明刘氏血统,死后在墓碑上标明了祖宗的姓氏。

  传说之二:避讳吴越国王钱镠改姓金

  另外一个传说,对于这支“刘金氏”的传承有了更具体的追根溯源——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胜是汉景帝的庶子、汉武帝的哥哥,蜀汉皇帝刘备第十三世先祖。刘胜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程度是刘备“造势”造出来的。

  在居无定所流落中原的日子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和汉献帝刘协翻族谱一看,便占到了“刘皇叔”的便宜。

  刘胜后裔大多聚集在浙江这带,到了五代十国时,钱镠(liú 音同刘)建立了吴越国。这位吴越国王在政治经济上很有作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就是从他手上建起来的,所以在民间人气很高。为了避讳他的“镠”字,这批刘姓人便改姓了“金”。

  当然,改成“金”也是有讲究的,繁体字“刘”,由“卯”、“刀”、“金”三部分组成,去掉“卯”和“刀”,就是“金”。

  这个传说,相比于刘秀避难来说多了更多的细节和渊源,还有另外的例子可以作证。

  “在绍兴嵊州,石榴的发音像‘贼刘’,也是为了避讳钱镠,石榴就叫做了‘金樱’,到现在也是这个发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硕士导师龚剑锋举了个例子。

  争议

  刘金是否就是一家人

  让红峰村人颇为自豪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姓人物以政治人才居多。

  “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汉字。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刘氏者,帝室之胄也,源于皇帝,至唐尧封子于刘,而刘姓始。”他们将这段话刻在了祠堂内的石碑上。

  在金友清看来,除了刘姓在历史上可以大书特书外,金氏的历史同样故事很多。

  “东汉皇帝会外嫁女儿、宫女到匈奴去和亲,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姓金的刘氏后代。”金友清解释道,在与匈奴和亲的后代里,有的被汉朝刘姓皇帝赐姓金,有的子随母姓,跟着姓金,“后来匈奴灭亡,这些姓金的人又重新恢复了‘刘’姓。”

  金友清总结道:“刘金是同族同宗,刘金不分家。刘金宗谱世系,辈份都相同。”

  然而事实是否就是如此?龚剑锋给出了不同的看法:“金姓的起源很多。刘金不分家,针对‘活金死刘’传统的人可以说,但并不是所有金姓都来源于刘姓。”

  “有地名取姓金:在汉朝时,西北有一个地方叫金城郡,当地人以这个城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有官名取姓金:三国时,有一个官职叫金曹,主要负责掌管货币、盐铁这些经济上的事情。这些都是金姓的来源。”龚剑锋举例道。

  钱江晚报记者 张苗 本报实习生 周玥/文 特约记者 葛跃进/摄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