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老公考略
饶干字廷老,唐安抚浙西提刑元亮公七世孙,亚中大夫熊公孙,朝议大夫兼提举熙公长子,通政大夫绪公兄。少博学,能文章。宋孝宗淳熙二年乙未登进士,由福建邵武(吉水尉)调治长沙,政清民和。盖以名儒为循吏也。时考亭朱子守潭州,公与蔡元定同师事焉。夙于治事暇即讲学,深得孔孟指归,朱子雅器之,历官至东院侍郎。时公弟绪公官西院侍郎,居西院,公居东院,时称饶氏两院,公后知武安军。邵定元年卒,七十又一。卒有为之铭曰:能琢磨而器,吾之玉乎,则心皇皇,如不足能烜赫而丹吾之毂乎,则足缩缩如不欲故乐也!不加若性而污也!不惧其辱是谓善。学朱氏者,盖不惟其名而实之笃。(签书枢密院事杜范)
由此可以说明他的生卒年为1156-1227年,历任官职为淳熙二年进士,邵武县宰=吉水尉==长沙知县==东院侍郎=知怀安军。
一、籍贯,应该为临川人,而不是史书中的邵武
临川绍美;
邵武传经。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抚州临川人饶节,字德操,曾跟三司使曾布做事,因变法中与曾布意见不合,剃发为僧,更名如璧。先在灵隐寺,后主持襄阳天宁寺,曾作偈语:“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便号“倚松道人”,著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下联典指南宋邵武人饶干,字廷老,淳熙年间进士,官长沙知县,恰巧朱熹在长沙任太守,他便抓紧办理公事,有时间就去听朱熹讲学。后知怀安军。
邵武传经。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抚州临川人饶节,字德操,曾跟三司使曾布做事,因变法中与曾布意见不合,剃发为僧,更名如璧。先在灵隐寺,后主持襄阳天宁寺,曾作偈语:“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便号“倚松道人”,著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下联典指南宋邵武人饶干,字廷老,淳熙年间进士,官长沙知县,恰巧朱熹在长沙任太守,他便抓紧办理公事,有时间就去听朱熹讲学。后知怀安军。
又闽中理学渊考有《县令饶廷老先生干》,饶干,字廷老,邵武人。自幼孝谨笃学,登进士第,调吉水尉转知长沙,适朱文公为守,遂受业焉,夙兴治事暇,入聴讲。后知怀安军。
然谱载:廷老公由江西临川迁福建邵武其后乃宦游长沙。时朱子守潭州……以此留恋湘岳,至于改组而不去。
干公死后葬在江西吉安府。
二、与朱文正公的关系
从职务上看,两人曾为上下级关系,干公时任长沙知县,文正公为潭州太守。长沙县为潭州的管辖范围。
从学术上看,两人为师生关系。干公为理学传人,和蔡元定交好,一起师事朱熹。
朱子读书法(劳燕) 饶宰问看通鉴。曰:「通鉴难看,不如看史记汉书。史记汉书事多贯穿,纪里也有,传里也有,表里也有,志里也有。通鉴是逐年事,逐年过了,更无讨头处。」道夫录云:「更无踪迹。」饶廷老曰:「通鉴历代具备。看得大概,且未免求速耳。」曰:「求速,却依旧不曾看得。须用大段有记性者,方可。且如东晋以后,有许多小国夷狄姓名,头项最多。若是看正史后,却看通鉴,见他姓名,却便知得他是某国人。某旧读通鉴,亦是如此。且草草看正史一上,然后却来看他。
《与饶廷老书》云:“中间道学二字,标榜不亲切,又不曾经官审验,多容伪滥,近蒙易以伪学,又责保任虚实,于是真赝始判矣。”这段话成为对手搞垮朱熹的罪证。
干公曾陪同文正公游武夷山,在三贤寺有碑为证。明代徐表然《武夷山志》:朱文公与蔡西山(蔡元定)诸贤频诣其庐,讲明义理。尝约文公(指朱熹)结庐于五曲,未几卒。文公以诗哭之曰:‘曾说幽栖地,与君共接连。欲携邀月酒,同棹转鱼船。遽尔悲闻笛,真成叹绝弦。林狷催老泪,为子一潸然。”淳熙辛丑七年(1181年)朱熹和高足蔡元定等人曾应刘甫的邀请,重来此地游览,崖壁上曾留有朱熹手书的纪游题刻。文曰:“刘岳卿几叔招胡希圣、朱仲晦、梁文叔、吴茂实、蔡季通、冯作肃、陈君谟、饶廷老、任伯起来游。淳熙辛丑七年二十三日,仲晦书。”
从生活中看,两人为朋友关系。饶氏修谱,朱子撰文为序:
饶氏续修通谱序
曰: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有家,然亦莫不有祚。上古神明之胄,世远代疏,若水之万派,木之千枝,非作谱以联属之,无以详其源而探其本,不知姓之所出,则亲疏何辨,尊卑何别,礼义何由?而笃乎此,有关于世道而家不可无业,天子有玉蝶,诸侯有年表,大夫有世家,庶人有世传。今贤智者视为虚文,愚不肖者又不知所以敬上,故家之无谱十尝八九,甚至服未尽而不相通者。遇于途,会于座而不相识,问而后知,恬不为怪,甚可慨也!今饶氏去祖愈远,源流益别,不免有途人之叹,于是续修宗谱,书其名爵以纪年事,所以辩贵贱、重出处,移徙者书其名,流亡者入其祀,是生有所会,死有所归也。远近亲疏皆得以联属之,贤智者见之油然兴起其孝悌之心,心愚不肖者亦晓然知尊卑之分,又知人皆出上古神明之胄。夫水木本源,从来远矣,尚惟图上之继承以益衍其传也。
谨序
开庆元年春月之吉
翰林院经筵日讲官朱熹拜撰
从政治上来说,干公时文正公政策的真实推行者。
社仓之制,一般认为创自朱熹,实际在朱熹创设社仓稍前,魏掞之已有类似做法,在建宁府建阳县长滩铺设仓,以谷贷民,但是遇歉收始发廪,不收息。魏掞之尝师事胡宪,与朱熹为同门。《朱文公文集》卷七九《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载此事:
建阳之南,里曰招贤者三,地接顺昌、瓯宁之境,其陋多阻,而俗尤劲悍,往岁兵乱之余,稂莠不尽去,小遇饥馑,辄复相挺,群起肆暴,率不数岁一发,虽寻即夷灭无噍类,然愿民良族,晷刻之间,已不胜其惊扰矣。绍兴某年,岁适大祲,奸民处处群聚,饮博啸呼,若将以踵前事者,里中大怖。里之名士魏君元履,为言于常平使者袁侯复一,得米若干斛以贷,于是物情人安,奸计自折。及秋将敛,元履又为请,得筑仓长滩厩置之旁以便输者,且为后日凶荒之备,毋数烦有司,自是岁小不登即以告而发之,如是数年,三里之人始得饱食安居,以免于震扰夷灭之祸,而公私远近无不阴受其赐。
社仓的推广,朱熹门人和理学同道出力甚多。朱熹生前,亦即庆元五年以前,一次设立社仓的所数,以庆元初长沙知县饶干所设的二十八所为最多。由此可见干公在从政上是为民着想的,所以才会有政清民和的局面。 (由于资料不多,暂议至此,不全之处,请指正)
编者:此文由“麓山思者”发至投稿邮箱,现将全文刊登,供饶氏历史爱好者研究参考。希作者能与我们联系,并继续为我刊投稿。
(原载《中华饶氏》2011年第三期)
注:本刊刊出后该文作者或提供都未与我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