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饶汉祥大笔如椽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4/4/1 18:04:45  点击量:682    
 
    张爱玲以为,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虱子这个小虫,与那些文人幕客,渊源甚深,给他们的华袍,增添了几许悠长说道。有时候,竟要有狮子的伟力,才能运动虱子的意象呢。
  王猛,当年本来可以成为桓温的得力幕僚,可是他们谈不拢来。所谓深沉刚毅,气度弘远,天下人没有几个是他放在眼里的。就在和桓温见面攀谈的当儿,他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对其行为艺术也称奇不已,承认他是江东才干第一。
  大文豪苏东坡也长过虱子。某次他也曾从身上捉得虱子一匹,当下他就判断说:此垢腻所变也。旁边的秦少游不同意,说:不然,棉絮所成也。
  又据明代江盈科《雪涛谐史》,说是王安石上朝时,一只虱子从他衣领爬到胡须丛中,为神宗皇帝所见,后来他要弄死这只虱子,他的同僚还为之求情,说是皇上看见过的虱子,那也该是神物了。可是这头虱子得有多大呢?皇上的眼力有特异功能吗?
  这些虱子都有特异的故事和来由。而饶汉祥这个民国大幕僚,他身上一度孳生虱子,而他似不以为意。这又如何说呢?实在也就是他个人不讲卫生生活邋遢而已。当然,他的心力、思维全盘聚焦文章作法,聚焦文章的运筹帷幄,其他也真就无暇顾及了。
  饶汉祥也曾穷处下僚,如非遭遇黎元洪恰到好处,两人一拍即合、一触即燃,可能就只有长期默存底层了。
  就像那个早些时候的骈体文大家许葭村一样,依人篱下,索贷求告,一生牵萝补屋,许氏的文字处理功夫不在饶氏之下,然而到处碰壁的结果,令其性格越发走偏,越发的滑向郊寒岛瘦那一路。这时就算有大人物拔其为幕僚,他也可能很难再有建树,为什么呢?弹簧久压,无力回弹,超过了弹性限度嘛。而饶汉祥,遇人恰逢其时,多能发挥其所长,甚至挖掘出他平常之所不能。到了替郭松龄策划时节,余勇都还能化为信心。此固自视甚高,以为可以拳打天下,脚踢英雄,实则眼前一片墨黑,旬日之间,差点丢了老命。但是活动环境、往还人物、所经事件,造成了胸襟、眼界的区分,所以像饶汉祥,相当一段时间内,自觉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不乏胸有雄兵百万,大智大勇,神出鬼没……神仙撒豆成兵,而他不妨布字成阵。至于许葭村等,则滞留寒蛩不住鸣的境地,无法摆脱,封闭在自怨自艾的蛛网之中。说来可叹!
  近现代文学史,无虑数百十部,似乎没有一部提到饶、许二人的,这是学者因观念的偏颇而失职,实则像他们手下所汩汩流出者,正是如假包换的纯文学啊!
  饶汉祥1911年末入湖北军政府,此前多不得志。自入都督府秘书室任职,为黎元洪赏识,很快晋升为秘书长,从此在北洋纷纭世象中,沉浮与共,堪称刎颈之交。
  辛亥革命爆发,黎元洪被时势推向风口浪尖,势成骑虎。此时汉祥即献一策,以其起死人肉白骨的文字向全国通电,虽说清廷大限已到,但自黎元洪七上八下的心里,有此鼓动文字,藉电波频传,各省相继独立,使其居弄潮的主动地位而避免孤立危险,给他一颗定心丸,实在是功莫大焉。
  当时他将袁世凯比作曹孟德,将武昌民军及同盟会势力比作东吴孙家,将黎元洪比作刘玄德,为事实上的鼎足而三,连类比附也较为贴切。由此再来定位其战略,如何折冲樽俎,还是起到相当的作用。
  袁世凯为笼络黎元洪,对饶汉祥也施以恩惠。到了张振武为袁世凯、黎元洪合谋杀害,全国舆论哗然,饶汉祥即奋笔起草“辩诬”之长篇通电,将其幕僚作业全部植入其中。
  他的骈体电文,在民初公牍中风行一时。
  民国时期,割据势力的通电尚多采用骈俪文体,一则易使文章在有限的篇幅里跌宕起伏,使之更为老健多样,从而读者乐于观诵;一则尺幅兴波,俾文势连绵,含义深广,攻击对方的力量也得以加强。民初通电,本来也是打击对方的一种手段,但为着增强力量起见,总在调动当时文士的基础上,使之更为完善。从文体上说,它具有汉大赋及六朝抒情小赋的双重合理内核。在形式及写法上,所灌溉的是六朝骈文的轻捷敏妙;而在效果上,它又力求获得汉大赋的铺陈巨丽,因此在辞藻句式方面有所节制地对大赋加以采用。
  也许通电文本的讲究与事件的始作俑者最有关涉。民国初期革命党的通电往往经过孙中山、黄兴、章太炎手订,而他们都是现代文化史上第一流的智者。即如军阀吴佩孚尚是前清秀才。民国中后期一线的战将,若刘文辉,深于旧学,新中国建立后任林业部长,不识新式标点;若廖耀湘,国学底子在北伐以后的高级将领中,要算翘楚;若刘峙,徐、蚌兵败,退至南洋,隐名埋姓,教授国文,尤擅旧尺牍,博稽通考,更兼深入浅出,学生深表欢迎。兴趣爱好所在,生理兴焉。而其幕中参谋僚属,也颇得用武之地。当然通电骈文做得最好的,就是饶汉祥,他的骈文,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骈文发展到八股文,烂熟已极,也腐朽已极。这与时代气氛有关,并非文体本身之错。禽兽只知饥啼痛吼,如此皆出于本能的号呼,而语言自来是人的专长,虽说文采与思想密不可分,形式依存于内容,但文章修炼到极境,对思想表达的准确性有益无害。当时一般作家不乏发言的机会,但讥讽过度,也容易招祸引灾,所以婉曲迂回往往在其考虑之内。唯此通电一体,双方后面真正要发言的是枪炮刀剑,言论的限度简直就不成约束,且惟恐嘲讽挥斥不够。故其行文推进往往大刀阔斧,或者冷峭犀利,仿佛放足妇人,大步踏去,十分痛快。写到动情的时候,不免山崩峡流,文气贯注。通电看似公文,实则与真正毫不足取的文牍相比,它反而因了大动干戈造成一种别样的文章,至于通电双方因调停息争止怒,那就皆大欢喜,独留电文于世间成为单独的欣赏品了。
  就饶汉祥跟随两度任总统的黎元洪而言,故说他是天字第一号的幕僚也不为过。
  他是把他的幕僚作业写在他的作文里。除了幕僚的专业而外,他的文字承载了更多的艺术的功能。他是另外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人物。
  别人的作业已随历史烟消云散,变成漫漶的荆棘铜驼;他的作业却在他的文字里面积淀,并且放大。
  饶氏以其天才的文字质感,对典籍的渊然洞悉,对骈文高明的把握驾驭,不特举重若轻完成其幕僚作业,同时更造设出一种戴着脚镣跳舞的欣快。以其磐磐大才,将艺术的束缚和规则变为一种优势,跳得更加的淋漓尽致。在幕僚作业之外,更增一种表演的功夫,滴水不漏,起落裕如,似乎在无意识和下意识之间就完成了他的作业,随时随地在和特殊的文体彻夜偷欢,魅力密布字里行间。
  饶汉祥是湖北广济人,同盟会成立那年(1905),他也到了日本,入政法大学,两年后回国,曾在福建任视学。武昌首义后即返鄂,为黎元洪高参。撰文理事,颇得黎氏赏识,后随黎元洪入京。1914年5月黎任参政院院长,饶为参政。“筹安会”活跃期间,他曾因黎元洪的关系而受软禁,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饶即为总统府副秘书长。其后府院之争,黎下野,饶汉祥也随黎氏寓居天津。到了1922年夏,黎元洪时来运转复任总统,饶氏出任总统府秘书长。1923年春,为黎元洪草拟《致京外劝废督通电》、《致京外劝息兵通电》,颇获社会谅解。黎元洪再次下台,饶氏又随之寓天津,可谓须臾不离的核心幕僚。1925年秋,奉系郭松龄在河北倒戈,饶氏出山为代拟讨伐张作霖的通电,且亲往郭部赞襄文告。郭氏兵败,饶氏间道逃逸。
  他的骈文,综合了汉大赋、六朝赋、演连珠、唐四六文的长处,高蹈雄视,而又贯注体贴。近年的文评家,或多以为他所作通电宣言属于骈文滥调,这并非成见或从众心理使然,实情乃是彼辈眼大无神,无力欣赏的缘故。饶氏文章,乃综合文言作品尤其是历代骈文的成就,沉潜深郁,而又脱颖而出,运用出神入化,实为国粹烂熟时期的结晶。白话文学家采蔑视之态度,殊不知他的作品多为传颂一时的名篇佳作,非大手笔不能为。
 
他替黎元洪复任总统后所拟的电文,舍我其谁的心态中又透着一种优游不迫,于是先把当年辞职的情况宛转表述一通,情词复沓,不厌其烦。“人非木石,能无动怀?第念元洪对于国会,负疚已深,当时恐京畿喋血,曲徇众请,国会改选,以救地方,所以纾一时之难,总统辞职,以谢国会,所以严万世之防,亦既引咎避位,昭告国人……”“十年以还,兵祸不绝,积骸齐阜,流血成川,断手削足之惨状,孤儿寡妇之哭声,扶吊未终,死伤又至。必谓恢复法统,便可立消兵气,永杜争端,虽三尺童子,未敢妄信,毋亦为医者入手之方,而症结固别有在乎?症结惟何?督军制之召乱而已……”
  这个就透着批判了。全文凡三千余言,对各省督军,先打后拉,把财政的用度、拥兵自雄的祸端、民间知识的迟滞、争端的底蕴,缝纫包连缕述之。其间,像什么军国主义、共和精神、省宪制定、联省自治、国家、法律、民意、机关等等新名词新现象罗列而推究之,至于政客与军人的窥测与倒戈,瞬间命运的颠倒,也毫不客气地批驳陈述,然后借各种军阀之口,设出种种反问,每一反问,又都顺势予以解答,达成合于他意思的命令或意见,文气婉转坚毅,口气则透着劝诱与威胁。
  代撰文体贴主人身份,言事则周密详尽,说理则深刻透彻,发语精致,细入毫芒,而所结论,却又浩茫阔大,骈体文在饶汉祥手上,真可谓闳于中而肆于外了。
  至于他赠杜月笙的生日联,那就更是大匠小品,稍加点染,着手成春。联曰: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将楚国的春申君拿来比附,那声名显耀的四公子之一;复将其家族比作汉中世族杜家,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此联蕴藉含蓄,而气势包裹颇有发散的强势语义和寓意,把杜氏的声威,概括到极点。
  抗战胜利后章士钊也为杜月笙寿辰献礼,那是一则短小的四六文,篇幅则如一幅长联了。而其意义,较之饶汉祥的寥寥十余字,差距不可以道里计。章氏同样是个策士,他的高头讲章《柳文指要》作出扛鼎手的样子。但他此文捧杜月笙到了一国重臣或者领袖的地位,恐怕杜氏本人看了,也会汗涔涔而下吧!“……吾重思之,其此人不必在朝,亦不必在军,一出一处,隐隐然天下重焉……战事初起,身处上海,而上海重;战争中期,身处香港,则香港重;战争末期,身处重庆,而重庆重。舍吾友杜月笙先生,将不知何为名以寻……”杜氏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将其收讫而已。杜氏的门联,也是饶汉祥的手笔,联曰: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他代黎元洪写给袁世凯的公文,更似一篇特殊的陈情表,举重若轻,黎氏没想到的,他也给挖掘殆尽,全文剀切详明,意尽辞沛,而于古今政治得失之故,多作穿插,自然深切,扫荡八代,独有千古,委实可谓一种纸上的战役。袁世凯的幕僚撰写的回函有云:“褒、鄂英姿,获瞻便坐。逖、琨同志,永矢毕生。每念在莒之艰,辄有微管之叹,楚国宝善,遂见斯人。”篇幅形制精妙飘逸,更像六朝抒情小赋。
  弄笔使气,免不了百密一疏。黎元洪任副总统期间,他的职务要出现在饶汉祥的骈体文中,这种新科头衔,不见于传统典籍,饶氏搜索枯肠,竟以太子的典故附丽之,谓之“元洪备位储贰”,一时成为笑柄。
  武昌首义元勋张振武被害案,黎元洪猫哭老鼠,有长电致袁世凯。饶汉祥运笔,代黎元洪数落张振武十五大罪状,洋洋洒洒,文章做得峰回路转,全用四六文结撰,也真难为他。各罪状之间须分立而又联系,仅就字面而言弥漫一番摇曳波荡,但文字毕竟不能包办一切。里面要为黎元洪的阴谋洗刷、解套,那就不免气短、不免败露。黄兴对其质问,仅三百余字,其中如:“南中闻张振武枪毙,颇深骇怪!今得电传,步军统领衙门宣告之罪状,系揭载黎副总统原电。所称怙权结党,飞扬跋扈等,似皆为言行不谨之罪,与破坏共和、图谋不轨之说,词意不能针对。”就可将其问得哑口无言。
  黎元洪并不聪明,但却屡想搞事儿,结果中了袁世凯的连环套,还把他的电文抄成大字报用以示众——张振武遇害次日,袁世凯就让人在金台旅馆门旁出示布告,将饶汉祥所撰这篇副总统原电抄录。如此一来,饶氏的文本,也就直挺挺的变成观者破译的对象,不论其词翰如何的美妙,言多必失,狐狸的尾巴还是露了出来。文尾写到“世有鬼神,或容依庇,百世之下,庶知此心。至张振武罪名虽得,劳勋未彰,除优加抚恤,赡其母使终年,养其子使成立外,特派专员,迎柩归籍,乞饬沿途善为照料,俟灵柩到鄂,元洪当躬自奠祭……”则已心虚汗出,强词夺理,故作镇静了。
  
  黎元洪辞职电,将责任归于他自身,求治太急,用人过宽,这真是既自责,又自夸,在技术上的自我洗刷辩诬达于极点。当各种矛盾汇聚之时,他黎元洪“胶柱调音,既无疏浚之方,竟激横流之祸,一也。格芦缩水,莫遂微忱,寡草随风,卒隳持操,二也”,接下去数落张勋,大盗移国,都市震惊,而他在此乱局中,不忍目睹万姓流离,伤于兵燹,方有辞职之举。左说右说,圆熟周至,既表白,也痛陈纠葛,至于典故的恰当运营,时事的新警比附,犹其余事耳。其名句如“唯有杜门思过,扫地焚香,磨濯余生,忏除夙孽,宁有词条之叶,仍返林柯,堕溷之花,再登茵席?”“若必使负疚之身,仍尸高位,腾嘲裨海,播笑编氓,将何以整饬纪纲,折冲樽俎?稀瓜不堪四摘,僵柳不可三眠,亡国败军,又焉用此?”此等句式,均深堪玩味。
  1925年11月,郭松龄的倒戈,先是和冯玉祥结盟,然后是军队改编,并拟回师打沈阳,讨伐张作霖。郭松龄则以张学良名义控制他们,他谎称要“清君侧”,推出张汉卿,然后从山海关直入锦州,到了新民屯,对面就是张汉卿带着军队来抗拒他们,这些官兵陡然懵了,想到张氏父子待其不薄,为何拿枪打他们?可见郭氏倒戈之初就已埋下败因。他与冯玉祥联手,但冯氏却又在关键时候不配合他的计划,使郭氏身死家灭。郭氏当然不忘记最重要的电报战,因此请来饶汉祥。此时饶公正和黎元洪闲居天津,百无聊赖,于是慨然入幕。不过这是他幕僚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首先连发三通电报,一是宣布杨宇霆的罪状,要求立即罢免,一是请“老帅”下野,“少帅”接位。郭军溃败,饶脱逃。这时候的饶汉祥,真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落魄得紧。
  1925年11月22日,饶汉祥代郭松龄讨伐张作霖,其作可称大开大阖,混茫而来,全文近两千字,文章前半篇幅采破局之体,摒四六交替之原则,纯用四言撑起,诸如:“名为增饷,实同罚俸。年丰母馁,岁暖儿寒,战骨已枯,恤金尚格。膺宗殄绝,嫠妇流离……死无义名,生有显戮……强募人夫,兼括驴马,僵尸盈道,槁草载途。桀以逋逃,骚扰剽掠,宵忧盗难,昼惧官刑,哀我穷阎,宁有噍类……”
  遣词造句先是如高山坠石,猛不可挡,复如长绳系日,膂力无穷。先是数落老帅的不是,形势的不得不变,以下则是威吓、劝慰、蒙骗、求告、呵斥等等,奇奇怪怪的汇于一炉。
  数落张氏罪状,扰民、窃财、纵兵,等等。其中颇有朗朗成诵的名句,譬如“建国以来,雄才何限,一败不振,屡试皆然”。“人方改弦,我犹蹈辙。微论人才既寡,地势复偏,强控长鞭,终成末弩。且天方厌祸,民久苦兵”。
  然后才说出郭松龄的无奈之举,此时再次穿插民间的危困,以及张作霖的种种不是。继而顺势抬出张学良来,说他英年踔厉,识量宏深云云,言下之意,张作霖要是识相,就应当迅速下野,灌园抱瓮,从此优游岁月,远离军政。最后是代郭松龄表决心:“先轸直言,早抱归元之志;鬻拳兵谏,讵辞刖足之刑。钧座幸勿轻信谗言,重诬义士也。”
  说得是那么的恳切、深邃、正大,仿佛义气充满,实则就郭氏言行和举兵结局来看,形同儿戏,和写在纸上的雄文加美文,相去何啻天渊。
   冯玉祥也在郭松龄通电后发出回应,历数张作霖罪恶,促其下野。但他的通电词气较为塌懦,“祥承阁下不弃,迭次欲与合作,用敢本君子爱人以德之意,凡人之所不敢言不忍言者,为阁下一言,作为最后之忠告,请即平心静气一详察之。语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况共和国家,民为主体。不顾民生,焉能立国。乃自奉军入关,四出骚扰。因所部有公取公用之实,致民间来要吃要穿之谣。试思军兴以来,阁下兵威所及之区,横征暴敛,到处皆是,苛捐勒索,有家难归……”
  较之饶汉祥手笔,词文语气卧倒拖沓,文句疲弱不振,文采文气的悬殊渊然可见。
  饶汉祥如椽之笔的扛鼎才力,殆为天授,实非人力可致。这一点,像极李白。而其为人,两人也极近似。
  大文人如李白,他和“致君舜尧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是不一样的。他所崇仰的人物,多为纵横家、能干的幕僚、游侠,像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等等。除了功名利禄的考虑,更有一种本性驱动的不安分,痛快一时的搞事儿的冲动。
  军阀因种种蝇营狗苟,钩心斗角,常常兵戎相见,祸害地方,他们之间的战斗,就战略战术而言,大多鄙陋愚鲁,不上路、下三烂,倒是像饶汉祥这样的高级幕僚,似乎较军阀更不懂军事,但其写在纸上的战斗文字,却异常的投入、专业、确凿、起伏跌宕,仿佛是纸上另一场立体的战争,厮杀之处,声光夺人,有时不足半个时辰的战斗,此前的函电之战,倒有数十通,这是民国文坛的一大奇观。是的,是文坛,且不论其游离的性质,就是后世作为史料,也多勉强,它们的意义,更近于文学。
  饶汉祥调遣文字,可谓遣字成军,吐嘱成阵。他以文字播撒成一片硕大的战场,他于纸上运筹帷幄,进退裕如,他在稿本金戈铁马,弥漫硝烟。饶汉祥,他真是文字用兵的大师,文字野战的枭雄;直是文坛中的凯撒大帝、稿纸上的麦克阿瑟。他布设文字炉火纯青的手腕,指挥参谋兼于一体的战略奇术,他所服务的同时代的政军人物,曹吴孙张,冯段徐王……也没有哪一个真在战场上可与他的文字作战作同样的比拟,成同样的比例,换言之,都没有那样高迈雄奇的气魄、所向披靡的力道。
  周作人的散文《初恋》尝谓“她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第一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如此啰嗦、夹缠的不知所云,真可以把人考住了!
  胡适所倡导的白话写作,以拖沓繁琐、欧化啰嗦为得计,胖滑有加,唠叨如故,钱玄同更叫嚣“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如此浮泛、粗鄙的败笔,犹被称为文章大师、文学巨子,则饶汉祥以其粲然文采、如椽大笔,以及他纯粹典雅、劲挺峻茂的汉语语感,更当坐文章大师之正牌。文学所应承担、并持续放射者,在他那里正是饱满持久地供应之,不绝如缕。(作者:伍立杨)

(本文原载《中华饶氏》2011第三期)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