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怀念饶子健同志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4/4/1 18:11:09  点击量:856    
 
怀念饶子健同志
 
     2000年9月25上午,突然得到饶子健同志逝世的消息,难以名状的悲痛,顿时涌上心头。多年并肩战斗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与子健相识于六十年前的抗日战场。1940年春,我新四军第六支队在豫皖苏敌后发动群众,打击日伪,根据地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由于支队的主要成分都是根据地的青年群众,没有红军的部队作基础,骨干缺乏。因此,急需大批有经验的军政领导干部。
    一天,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同志对我讲:“党中央、毛主席从延安给我们派来了一批干部,明天就到新兴集。你负责接待一下。”新兴集在安徽省涡阳县,是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次日晨,我去镇口迎接他们。子健同志是带队的,同来的还有姚运良、周纯麟、吴先党等同志。他们的到来,使支队增添了新的骨干力量。我与子健一见如故。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都是红军干部,经过长征的考验。子健等同志还随西路军西征,历尽艰辛,在李先念同志率领下,突围到新疆,后又转赴延安的。特别是听到饶子健同志带着先头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在新疆境内,与前来迎接的我党同志取得了联系。我真为我们支队增添了这员勇将而高兴。
    那时,六支队下辖三个团、四个总队和三个独立团。开始,组织上安排子健同志担任第三团团长。不久,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到达豫皖苏边区,我支队奉命与之会合。组成了八路军第四纵队。子健所在的团队改番号为四纵队六旅十六团,他仍任团长。其时,六旅旅长谭友林赴延安准备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纵队党政军委员会认为,子健同志政治可靠,军事上也很强,作风正派,遂决定由他代理旅长职务。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4纵队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子健同志领导的六旅也改编为四师十二旅。面对日伪军的反复“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敌、伪、顽的夹击下,我们豫皖苏边区进行了三个月艰苦卓绝的自卫作战。尔后,从津浦路西转移到津浦路东的洪泽湖地区坚持斗争,度过了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岁月。1941年10月,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十二旅进行了整训和缩编,一部补充了其他部队,一部组建了苏皖边区的淮北军区。子健同志任军区副司令员,积极发展地方武装,为恢复与坚持淮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战争中,我同饶子健同志更成为亲密战友。1945年冬,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决定,由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十二旅的主力编成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由我任司令员兼政委,子健同志任副司令员。1946年初,我与子健同志会合,在安徽灵璧县高楼宣布九纵队正式成立。从此,我与子健同志朝夕相处,一起领导着这支由淮北地区抗战子弟兵组成的野战兵团。
    1946年7月以后,面对国民党军向我华中解放区的大举进攻,我纵队在山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参加了朝阳集、泗县、两淮和宿北等重要战役。子健同志作战指挥坚定沉着,英勇顽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总是主动要求到主要方向上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在为保卫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的运动防御战中,我纵队首当其冲,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反复拼杀。在华中野战军谭震林政委统一指挥下,子健同志几次亲率部队,向蜂拥而至的敌军实施反冲击,与五和十三旅等部共同战斗,有力地顿挫了敌人的进攻气焰。
    在作战中,子健同志注意观察战场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处置,并能提出很好的建议。在宿北战役中,我九纵担负宽大正面的防御任务,阻击敌整编十一师与六十九师向沭阳、新安镇方向进攻,以待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主力到来,共同歼敌。一日,子健同志在阵前观察到敌人频频调整部署,判断其可能要撤退,我军宜立即行动,便报告了粟裕司令员。粟司令员立即定下决心,发起进攻,打乱了敌人,加速了战役的胜利进程。
    宿北战役后,中央军委曾计划九纵与从淮北地区撤出的华中第七军分区部队合编,重新打回被敌人占据的淮北根据地,并决定由我兼任淮北地委书记。受领了这一任务后,我与子健同志都信心百倍。因为这是我们在抗战中长期坚持与发展起来的,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养育与支持了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就是再困难,我们也一定要站住脚,坚持发展敌后游击战争。
    后来,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华中分局建议,既要派出开辟敌后战场的部队,也要保持正面战场上拥有迎击敌军的强大力量。最后决定,将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分为二。由我率领三个团恢复第十一旅番号,留在正面战场,与山东野战军二纵第四、九两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由子健同志率领九纵另外两个团及骑兵团一部,组成淮北挺进支队,子健任司令员兼政委,重返淮北,执行坚持敌后的任务。我们都深知,留在敌后,要根据当时情况独立地定决心,责任更重,任务也更艰巨。这次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1947年1月,淮北支队向敌后挺进时,我将子健送到运河边。我们紧紧握手,互致祝愿。难舍难分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此文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为《饶子健传》所作之序)
 
附饶子健将军基本情况介绍:
 
基本信息
  饶子健(1909—2000),原名饶国汉。湖南省浏阳县人。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生平概况
  饶子健,一九二五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和缝业工会。一九二七年参加工农自卫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 饶子健
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班长,红十五军第二十九团机枪连排长,一三五团连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八团营长,三十九团参谋长,三十七团团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西路军大队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代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代旅长,淮北军区副司令员,淮北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副司令员,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九兵团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大事年表
1925年参加农民协会和缝业工会。   
1927年参加工农自卫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士、班长。
1932年5月入瑞金中央红军学校学习,9月结业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一二九团排长。
1933年1月任第一三五团三连连长。翌年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八团、三十七团营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冬奉命随军南下川康边作战。   
1936年3月任红五军随营学校政治队队长,6月任,红五军第三十九团参谋长,10月长征到达甘肃会师。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任红五军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团长。
1937年1月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率部参加艰苦的西征作战和向新疆的转移。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代理旅长,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二旅代理旅长,淮北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率部参加建立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副司令员、淮北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中共淮北第七地委书记、淮北军区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军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六十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年9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个人事迹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午10月,红军三大主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指示,于10月下旬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0月24日至25日,由甘肃靖远南10公里处的虎豹口(今河包口),抢渡黄河到达河西走廊的西路军所辖红四方面军第30军、第9军、第5军共2.8万人,组成了红西路军,揭开了宁夏战役的序幕。  甘肃河西、宁夏一带的主要敌人是马步芳、马步青等部的骑兵部队。马家军直接用于对红军作战的兵力,有正规军9旅及一些直属团约3余人,另有强征参战的青海、甘肃一带的民团约10万人。马家军装备良好,善骑射。同时,又以狭隘的民族观念和宗教迷信治军,欺骗群众。他们代表着反动封建势力,反共态度顽固,内部也较稳定。红军渡过黄河后,马家军感到其反动统治受到威胁,因而更加敌视红军,竭尽全力进行围追。
  红军渡河后,声势浩大,所向无敌,进展迅速,先后在一条山、大靖、永登、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与马步芳、马步青部队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艰苦战斗,歼敌两万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西路军指战员也伤亡惨重。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个地形狭长地段,南靠祁连山,北临大沙漠,人烟稀少,村庄零落,红军难以集中兵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西路军虽然与顽敌浴血奋战,但战线拉得很长,先头部队已到高台、临泽,殿后部队还在景泰一带,使红军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被动地位,被敌人乘机攻击,损失很大。古浪战役,红9军损失大半。高台战役中,红5军大部覆没,军长董振堂等同志英勇牺牲。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主持,在祁连山石窝山召开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经认真讨论,决定:一、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情况;二、将所剩2000人编成3个支队,深入到祁连山区打游击,以30军和总部的几十名干部组成左支队,在李卓然、李先念等同志的率领下,由石窝山向南行动,到左翼大山向西打游击。另外两个支队在祁连山与敌人周旋,钳制敌人,配合左支队西进。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李卓然、王树生、李特等7人组成,李卓然任书记,李先念负责军事,统一领导所余部队行动。   
3月23日,西路军左支队仅有的一部电台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党中央西路军将士在新疆电示:“团结一致,保存力量,视情可向新疆或内蒙转移,设法去新疆,将派陈云和滕代远同志接应。”我们立即回电:“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向新疆前进。”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于4月5日到达酒泉南山中,当时有900余人,枪600余支。全体指战员在冰山雪岭中艰难地继续前进,又经过11天艰苦行程,于4月16日在安西东南之石包城跨出了祁连山口,到达甘西平川地段。此刻,全支队尚有850余人。
 
新疆要隘
黎明,我们赶了45公里路,到达白墩子。这里是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要隘。小村落里沿街有几座泥巴房子,村口有一座小庙和一个高高的土堆。部队设了哨兵,立即造灶做饭。可是水未烧开,敌骑步兵接踵而至。  饶子健登上土堆向东望去,戈壁滩上烟尘滚滚,敌两旅骑兵正铺天盖地地冲过来。饶子健指挥部队撤到村外,以几道灰褐色的沙岭为依托,对敌骑展开猛烈射击。   敌人从正面攻不动我们,便从两翼包抄过来。红军边打边退,敌人从两侧以猛烈的交叉火力步步紧逼。红军分一小股兵力占领几个山包警戒掩护,其余部队继续后撤。敌人1500余名骑兵从右翼向山包冲击,程世才、李先念同志指挥战士们奋勇拼杀,把这股敌骑压下去了。乘这空隙,我们掩护部队迅速撤离阵地,和大部队一起且战且走,转移到25公里外的红柳园。   
夜幕西垂,天色灰暗。马匪骑兵冲破了红军防线,把一、二支队分割开了。程世才军长组织了一些有子弹的战士向敌人反冲击,并命令饶子健带一个连在侧翼沙包上组织排子枪射击。拼打了一阵子,终于把敌人压回去了。饶子健从敌人手中夺过一匹大灰马,骑上便跑,奔跑时发现原268团政委刘庆南在与敌混战中丢失了战马,正艰难地徒步奔走,饶子健一把把他拉上大灰马,两人合骑一匹马向西奔去……
 
到达星星峡
自从红柳园突围后,部队分两路向新疆西进,一路是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等高级首长和警卫员约80余人,为不被敌人发现,取道北戈壁深处前进,另一路由饶子健和一支队队长杨秀昆、政委刘庆南等同志收拢被打散的同志,沿兰新公路旁的电线杆向西前进。  
4月27日下午,饶子健和一支队支队长杨秀坤、政委刘庆南以及周纯麟、曾玉良等10多名指战员最先来到星星峡。饶子健骑在马上,看到山头上筑有一个很大的碉堡,机枪射孔像张着的狼口,阴森恐怖,有两个身穿羊皮大衣的哨兵持枪在游动。饶子健不由得勒住战马,握住快慢机,警惕地观察着对方的行动,头脑中急剧地考虑着,他们是什么人?是新疆的友人,还是马匪的伏兵?饶子健见战友们已经疲惫至极,而饶子健的战马是从敌人手中刚缴获的,还能奔跑,于是对大家说:“我先上去看个究竟,你们隐蔽起来。”饶子健边说边把大衣斜背在背上,端着快慢枪,两腿一夹大灰马,向山前跑去。饶子健在马背上暗忖:“就是自己牺牲了,也要给幸存的首长和战友们开辟通道,好让他们回到党中央的身边!”马跑到山口前,放慢了步子。守卫在山头上的两个哨兵发现了饶子健,高声喝问:“喂,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是不是中国工农红军?”饶子健的心“咯噔”一下,暗暗叫了声“糟糕?”看来对方知道我们的情况。是马匪?还是新疆的友军?如果是马匪的伏兵,在这里布下圈套,妄图生擒我们……饶子健把牙齿咬得咯咯直响,气得眼睛直冒火,想到这支过黄河时两万余人的队伍,现在仅剩下的这点革命力量,也要让其斩尽杀绝吗?饶子健举起手枪,瞄准了一个“哨兵”的脑袋,准备射击。“老饶,先等等。”政委从后面赶来,拉住我的手,“再观察观察,不可冒失……”我们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对方并没有伤害我们的意思。于是,饶子健大声回答:“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你们是什么人?”“我们是新疆盛督办的部队。”哨兵说完,向山后挥手喊道:“王主任,他们来了!”接着,只见一名身穿灰色呢子军服,肩佩校级军衔的军官,带着两名卫兵走下山来。等走近了,才看清这位军官的军帽上有一颗六角星的帽徽。他面带笑容,上前握住饶子健的手说:“你们辛苦了!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政委来了没有?大部队在哪里?”饶子健一一回答了他的提问。“听说你们在红柳园还打了一仗,我实为贵军的精神所佩服。盛督办派我在这里慰劳、接待你们。请!”紧张的气氛立刻烟消云散,饶子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后面隐蔽的同志们招手,示意他们过来。这位军官就是星星峡办事处主任王效典。  
1937年5月1日下午,党中央派来的代表陈云、滕代远、冯铉、段子俊、李春田等同志,带着40辆装载服装、食品的汽车,从迪化(今乌鲁木齐)不分昼夜地赶路800多公里,到星星峡全力营救西路军余部。他们是1936年12月从莫斯科出发,到新疆来迎接我们的。当到达中苏边境的霍尔果斯时,恰遇“西安事变”爆发,即奉命原地等候指示。后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于1937年4月到达迪化。   
1937年秋季的一天,陈云同志向“新兵营”全体指战员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从延安发来的电报:“严守纪律,安心学习”。新疆是全国抗战的大后方,这里有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并有苏联的军事顾问和教官,党中央决定让我们在这里学习汽车、装甲、坦克、炮兵、特科、航空、无线电、情报、医学、兽医等技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多兵种的技术骨干人才和领导力量。从此,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3年学习文化、军事训练的生活,部分同志被派去协助盛世才开展工作。1940年2月,饶子健离开新疆,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开赴全国抗日的前线。
 
难忘的会见
邓发同志在延安参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回到新疆。野营训练期间,他来到野营地向“新兵营”全体官兵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全体同志受到极大地鼓舞,更加激发了大家回到抗日前线打日寇的热情,大家重返延安的心情更加迫切、强烈。
还有一件使饶子健终身难忘的事。这一年的7月间,周恩来副主席,由于摔伤右臂,由延安去苏联治疗,随同前往的有李德、邓颖超、王稼祥、陈昌浩、孙维世和警卫员刘九州等人。周恩来同志途经迪化时,作了短期停留。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邓发和陈潭秋同志陪同周恩来同志特意来到八家户野营驻地,专程看望“新兵营”400余名官兵。周副主席登上主席台,他身穿一套八路军军服,右臂用绷带吊着,满脸红光,精神充沛。他首先询问了我们的学习、训练的情况,然后向大家介绍了抗战形势以及延安军民学习、工作、生产的情况。  
周副主席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台下的全体官兵,脸上浮现出亲切的笑容,他习惯地挥动着手臂,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好的,只有极少数人忠实地执行了张国焘的路线。过去,由于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的领导,使西路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个用鲜血得来的教训,我们要永远记取!”周副主席说到这里,感情很激动,他语调深沉地说:“你们这些剩下的同志是红四方面军的命根子,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党中央要求你们利用新疆安定的环境和苏联援助盛世才的军事装备,认真学习好文化,掌握各种军事技术,夺取抗战和革命的最后胜利!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得知大家学习得很好,非常放心,相信不要很久,我们就会建立起自己的特种兵部队来。”周副主席还当面批评了原红四方面军西路军政委陈昌浩同志。周副主席的讲话,使我们受到了极大鼓舞,雷鸣般的掌声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接着,身穿背带裤工人服的邓颖超大姐,给大家讲了话。邓大姐那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像一团火温暖了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感受到她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最后,周副主席让陈昌浩同志给大家讲话。陈昌浩同志十分难过地长时间望着全体同志们,一时语音哽咽,泪水直流,他作了自我批评说:“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使我们部队损失惨重,这是一种罪过,这是严重的错误,也是血的教训。我也有责任……自己心里难过,对不起红西路军的全体同志,对不起在座的同志们,更对不起流血牺牲,献出生命的烈士们……”。  
陈昌浩同志的讲话,使大家陷入极度悲痛的感情波澜里,有的同志泪水模糊了眼眶,有的同志低头抽泣着……我们感到陈昌浩同志确实发自内心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周副主席等同志参观了野营部队的驻地以后,当天下午,又来到东门外营房,看望了留守在那里学习装甲战车的同志,周副主席亲切地与每一个同志握手问好。周副主席的到来,使我们这些远离党中央的全体官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西路军告别天山
1939年底,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大批兵力,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肆进攻,残酷“扫荡”。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妥协投降活动,与日伪军勾结,制造反共摩擦,蒋介石在甘青一带驻扎重兵,向新疆施加压力。盛世才由投机革命、伪装进步,逐渐暴露出其反动军阀的本性,开始排斥和打击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员。
 
明察秋毫
陈潭秋同志明察秋毫,敏感地意识到,不久新疆的上空将出现乌云滚滚的逆流。陈潭秋同志分析了新疆的政治局势,鉴于“新兵营”学习基本结束,同志们要求回抗日前线的呼声日益强烈,为增强抗日力量,尽快将这批宝贵财富送回延安,经请示党中央,决定“新兵营”除航空队外,全体返回延安。同志们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开始换新被装,精简行李……做好紧张的准备工作。  
从迪化出发到延安谈何容易,中途要经过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的大小城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异变。另据得知:在安肃以及六盘山一带时有匪患经常劫掠。  
陈潭秋同志将这些问题一一向中央作了报告。党中央与盛世才、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最后达成协议,允许八路军官兵携带武器,通过其各所辖关卡防地,返回延安。陈潭秋又电告共产党设在兰州、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请他们中途接应和护送。
 
具体方案
为了确保这些同志安全返回延安,陈潭秋和我们一起研究了具体方案。他要求每辆汽车都必须配有新疆的司机和我们自己的司机,并以每部车辆为单位组成精干的战斗组织。全队配备了4挺轻机枪,子弹4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品,以防敌人的突袭。实践证明,陈潭秋同志的预见是十分正确的。  
会议还确定饶子健和宋承志等4位同志乘坐飞机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然后转赴延安。部队乘坐汽车,由曾玉良、喻新华同志负责,沿途由朱光同志以联络参谋的名义出面交涉,并由盛世才派来的高级参议丁宝珍护送。
 
雪花漫天飞舞
1940年1月的一天清晨,迪化市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一阵阵狂风在冰雪覆盖的街道、旷地呼啸打旋,搅得满地都是细碎的雪花。“新兵营”的329名官兵分乘的30辆苏式卡车,在迪化城北门外盛世才的军校操场(即现在的乌鲁木齐军区大院)上集结待命,准备向延安进发。
饶子健和宋承志同志陪同陈潭秋同志,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全体“新兵营”官兵中,与大家挥泪告别。陈潭秋同志身穿一件皮制夹克短大衣,头戴一顶狐皮棉帽,脖子上围着围巾,来到每一辆汽车跟前,他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再三嘱咐大家在路途中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回到抗日前线要好好工作,为革命贡献力量。“新兵营”返延安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迪化,向新疆各族人民告别了。陈潭秋同志驱车为离开新疆的同志们送行15公里,方才返回。
 
胜利回到延安
“新兵营”在沿途克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阻挠和刁难,终于在1940年2月5日胜利回到延安,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里。
党中央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在延安城夹道欢迎“新兵营”的全体官兵。第二天的晚上,总政治部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欢迎大会,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陈云、邓发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欢迎大会上讲了话。中央领导同志勉励“新兵营”的同志们,愉快地转赴各抗日前方,完成杀敌救国的伟大任务。在会上,喻新华、曾玉良同志代表新疆归来的同志致辞,表达了今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奋斗到底的决心。
此后不久,毛主席又专门为新疆归来的同志作了报告。毛主席说:“西路军最后剩下你们这几百人,这是张国焘搞的,责任不在大家,同志们确实吃了不少苦头。”毛主席又给大家讲了国内外形势,最后说:“你们过去都是放牛的、做工的、要饭的,这几年学习了文化,学习了技术,成了军队的骨干。现在要分配工作,有的可能留在延安,绝大多数同志要准备到敌后去。大家都要为抗战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见到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聆听了他们的教诲,同志们浑身充满了力量。总政治部找每个同志谈话,征求对工作分配的意见,大家争先恐后要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去。我们在延安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听了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参观了一些单位,然后除少数人留在延安工作以外,大部分同志踏上了奔赴各个根据地的征程。
(本文部分节选刊载《中华饶氏》2011年第三期)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