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进士”饶与龄公之三子——山东宁海州知州饶墱生平与祠堂
饶国鹏笔名饶氏文
人们常说长江源远流长,后浪推前浪,奔腾不息流入大海。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虽有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先例,但也不乏有后浪跟着前浪走,代代传承长盛不衰。 茶阳饶姓“父子进士”饶相公、与龄公远近闻名,而他们的五个儿孙,个个书香传承,五子登科传为佳话。其中第三个儿孙,饶墱字用恒号于岸公,更是佼佼者,公自幼聪颖超群,十七岁克邑庠生,二十九岁首拔补廪,于明万历癸未科(三十一岁)广东乡闱中式第六十一名文魁。为圆续祖、父甲第之宏願,与兄长饶堪公,共勉互励矢志不移,八上京城屡试甲榜,虽事在人为,但成事在天。兄长饶堪公最終赍志而卒。饶墱公毫不气绥灰心,继续上京城赴考。最终朝廷在其第十次上京(时六十岁)殿试未中式后,谒选铨授山东宁海州知州。
宁海州素称难治,贼寇猖狂,百姓流离民不聊生。饶墱公到任即订七条与民约:严钱粮;劝息讼;禁唆诬;查窝盗;禁赌博;访恶党;核輿情。;士民悦服。由于多年动乱人丁流失,供億贫乏,公归并里甲,免减杂赋,减少本衙开支,让民众安息生养,恢复生产。宁海近海隅,为防御海寇,请筑奇、威二所城墙,建城费用不足,公捐己薪俸以佐其成。经励志勤政三年,宁海盗息民安社会安定,呈现政通人和,士民咸颂。三载考绩,圣上闻赐“清廉宴”晋阶“奉直大夫”并诰赠父如其官阶。巡按杨公欲首荐提拔,后遭含沙中伤,饶墱公遂拂衣去。离别日,宁海绅衿、百姓泣送四十里,方挥泪告止。后建祠立碑以志遗爱。
饶墱公归休后,饮酒吟诗以乐余年,著有《白笑集》《荘言漫言》诸稿,惜己散失。晚年尤好施予,惠周族党,惜孤怜贫。邑有饥荒,及冯夷回祿之灾,则自出仓谷计口给之。甲申年流寇爆发逼城,公捐金以佐守御。还自创小宗家庙,倡重修大宗祠,增修族谱。在城西隅建下斋堂,与诸儿出资重建赤蕨寺。公之潜德懿行众口有碑。享寿七十有五,传子四人,祠堂四座分述如下:
长子希穗(13世)庠生,生子二。祠堂为“仙瑞堂”(文献世家)址在城南。按族谱统计出有,贡生3人,增生、庠生、廪生9人,国子学生、大学生、监生11人。为官者:司训,训导3人,县丞2人,州同职3人。
次子希程,明崇祯戊辰年恩贡生。祠堂“大夫第”(原在球场西面,已毁)累计出文魁2人,是15世的宠伟公字羽皇,清康熙丙午科中式笫十九名文魁,官授知县。16世的时英公字克受,清乾隆甲子科中式第七十二名文魁,诠选县尹。贡生2人,其中14世的饶球公字赓韶,由例贡授宝庆府通判。还另有增生、庠生、廪生6人,国子学生1人。
三子希关,祠堂为“迩训堂”俗称“川心祠堂”。也是饶墱公的小宗祠。位置在城北。它由绍业堂、锡古堂、迩训堂三个祠堂并排相连,中间各有一石门相通。
“迩训堂”顾名思义就是告诫后辈裔孙,要遵循祖训:崇文尚教,书香传承之意。出了16世的廪生鹿鸣公,和15世的宠佺公字羽应,贡生授教谕。大名鼎鼎的百侯杨姓“一腹三翰院”之母饶氏女,就是宠佺公的二女儿。18世厚修公,例授詹亊府主簿(从七品),覃恩赠封二代文林郎。
四子希稷,克邑庠增生,援例入太学,授中书。其祠堂“青云世业”,在球场附近己破旧不堪。累计出有贡生4人,增生、庠生、廪生7人,国子学生,监生3人。为官者中书1人,训导2人。
由上可见饶墱公裔孙,亦是人材济济,科甲蝉联,传承了父子进士诗书启后,书香传家之風,堪值称道。
注:以上文字是本人依据族谱,询问前辈,走访实地勘查所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