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仙瑞堂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4/4/5 11:12:46  点击量:946    
 
仙 瑞 堂
                                                   茶阳----饶宝忠
    在广东大埔的老县城茶阳古镇,有一座历史悠久且颇有名望的饶氏祠堂屋,名曰“仙瑞堂”。其位于茶阳城南金山脚下,与老县府衙门相邻,同样背倚金山龙脉坐南向北,遙望笔架山峰,汲取山川灵气之精华,沐浴笔架文风,代有文人迭出,子孙衍盛繁多。是茶阳饶氏众多分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规整的一座老祠堂屋。灰黑的瓦顶、斑驳的青砖墙壁显现着400多年历史的沧桑。祠堂因地制宜依山而建,为带后花园的九厅十八井形式。大门口高悬“文献世家”匾额,两边联曰“花新豸署,日永鳣堂”;中厅“仙瑞堂”匾额高挂,两边大木柱联曰:“仙境华堂荫祖德,瑞地常开富贵花”;步入上厅,只见彩色莲花灯、宫灯高挂,祖宗神位牌、供桌摆放有序,两边联曰:“一脉相承百世不迁宗法定,四亲持重十伦有序礼其成”。几百年来传承着祖训与族规,庇护着后代饶氏裔孙,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先来看祠堂的基本情况:其结构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九厅十八井形制,从大门进来是大天井,可用于客人进门歇担、歇脚,做好进厅前的准备工作,后有照墙;右向过拱门即是下大天井,往上走则依次为下厅、中天井、中厅、上天井、上厅,上厅后面是回厅背间,层层递进,层层增高。
  从后面草图来看可知:“仙瑞堂”总共有3个大厅,6个小厅;7个大天井,11个小天井;29个房间(房高两层),两厢对称;正厅为中轴线往左右均衡延伸,两边院落,房屋对称、门窗对称。以中轴线往左右延伸的结构又使正厅成为整座围屋的核心,体现着一种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周则是青砖围墙,依山型由低到高分8级逐级而上,寓意步步高升、步步升平,进大门有石阶,上厅堂有石阶,连贯而平坦天然和合。天井与天井之间有排水沟相通,暗沟内放养小乌龟,以利疏通排水沟。在祠堂中轴线有上、中、下三个大厅,三个大天井;往两边先是房间、小客厅;房、厅外是小天井;天井边是过道,过道外又是房、厅;再往外又是过道,过道外则是杂间、卫生间和碓寮等(单层),由于设计合理,显得井然有序,很好地兼顾了采光和通风,给人感觉光暗适中通风凉爽。祠堂大多用青砖起墙,门傍、石阶、厅边、过道边都是采用花岗石条构筑,最长大的花岗阶石有62米长、0.25厚、06米宽。厅堂的柱子为了防潮湿,底部都放置花岗石托,外廊柱边还各放置一个大花岗石圆墩,权当石凳,小时候大家争着坐,特别是暑天,坐在上面十分清凉。大祠堂靠山建造,屋后坡度较缓,视野十分开阔,靠围墙两边有石阶路可走上后花园,那是小孩们玩耍的好地方,种有好多龙眼、石榴等果树和花草,每到果熟时节,远处都能闻到果香。特别是那棵碗口粗的月桂树,开花时馥丽芬芳滿园飘香,使人心旷神怡。整座祠堂处处显示出当年建造者的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湛,使人感觉很自然、平和。每到夕阳西下之时,在大厅中摆放一张藤椅,摇着纸扇坐下来,远眺笔架山峰,那是何等意境。古人有诗赞叹:“笔架峰高对紫薇,擎天拱北世间稀。茶阳代有人才出,毓秀钟灵造化机”。
祠堂占地面积情况:堂宽34,长深68,其中后花园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堂高二层6。大门楼高38米,宽41米,门高22米,宽15米。进门天井宽7,长105米,下中天井宽7,长13。上厅宽5,进7,祖牌后的回厅背间5×39米(平时堆放宗族事务用品),中厅宽62米,进7。两边小天井都有18米×47米,过道宽13米。房间基本上都是47×39米。两边小客厅31×45米。最外两边杂间加过道宽3多。
  除了上、中、下大厅和天井,两边还有六个小厅,都可以在举办盛事时用于摆酒桌,最上一个大厅堂里可以摆放十多张八仙桌,中、下厅堂则更大,下大厅、天井和两边箱房小厅还可以摆放更多的酒桌。每逢红白好事,那场面是十分宏大的。茶阳饶氏分祠堂的特点是基本上都有族人居住,记得小时候住有近10户人家,人口多,显得不够住。平时都十分热闹,一到周末,细佬哥一大帮从下厅跑到上厅、从上厅追到后花园,笑闹声响遍全屋。春雨时节,族人聚在大厅里喝茶、谈天说地、做针线活,女孩子们大都围在大人旁边看热闹,男孩们则聚在一起学打锣鼓,打打闹闹,一派和谐兴旺的景象。
    到了农历节日前几天,最热闹的就是碓寮了,这时候,家家户户都预先浸好米、麦等用竹器盛着,排队放在碓寮边。轮到时就要有两个人操作,一人踏碓,一人翻米、筛米粉。从大清早到晚上,碓寮里的踏碓声都一直响着。那些碓好米粉的人家则正在蒸甜粄、发粄整个大屋到处飘着年糕的香味。清明节蒸的是糯米粉和着艾叶等青草药的米粄,春节蒸的多是粳米的发粄和糯米甜粄、年糕。好多童年的美好记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祠堂的另一个作用:除了年三十日在祠堂祭祖,茶阳饶氏族人还有一个传统,春节后从正月初六到元宵,族人要在各自的分祠堂搞一个“上灯、迎灯”的仪式,最后于正月十三在饶氏大宗祠进行上灯拜祖活动。正月十一,凡是从仙瑞堂迁居于他方的族亲都会回到这里(早年从仙瑞堂迁出的族亲现已传有几百人),活动的内容有祭拜上祖、祈望添新丁等。程式是:家家都在大祠堂的上、中大厅摆一张八仙桌,上面摆放好生熟祭品--由族老领拜上祖神主牌,众后辈族人持香跪拜--由族老念颂祭文,宣读新男丁名单--各家在大祠堂的上天井烧纸祭品,下天井燃放纸炮,中大厅则吹笛打锣鼓--当然,各家少不了另摆酒桌,接待亲朋好友餐聚。在此过程中,来的亲朋好友越多越是荣光,燃放的纸炮也是越多越响越好。有时候,喝酒、放花炮、打锣鼓可能持续到天亮才罢。这时候是细佬哥们最高兴的时刻。
    如果当年本宗族添有新男丁,那么主家的酒桌应该是摆放到上厅最前面的,一般来讲,当次上灯祭祖活动的费用大多数由主家出,也就是新男丁家请族人饮酒,以作庆贺。来喝酒的人越多,主人家越是光彩。新男丁主人家还要写一张有祖父母命名的红纸,贴在上厅高墙上,叫“贴名单”。
    再来讲一下仙瑞堂的人文历史:仙瑞堂是茶阳饶氏六大支派中“乐”房支派“父子进士”饶与龄公的第三子----明朝官任山东宁海知州的饶墱(号于岸公)之长子----十三世祖希穗(号茂源公,故亦称‘茂源公祠’)所创建,茂源公时为庠生。几百年来,该祠堂裔孙崇文尚教,诗书传家,代不乏人。据不完全统计,仙瑞堂出有贡生3人,廪生,庠生、增生、9人,国子学生、大学生、监生11人。为官者:州同职3人,县正堂2 人,司训,训导3人,县丞2人。近现代亦有县、处级官员多人,有高级职称的博导教授,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大学生几十人......
仙瑞堂还有一奇,就是有姐妹堂。在仙瑞堂的花园后面,有一座与仙瑞堂三分之二大小的大屋,叫“和贵居”。是清朝时因人丁兴旺本堂不够居住而从外姓人手中购得,仙瑞堂人称之为“上屋家”。型制与仙瑞堂大体相同,只是少了后花园和一排大厅。每到祭祖和举办盛事时,和贵居和外迁大宁团村、迪昌坝的族人都会聚集到仙瑞堂来参与活动。
  “文献世家”匾额的由来:匾额为十六世祖饶文光(字而联号学华,治易经补邑庠生援例克贡)的姻亲祖翁熊兴麟(其孙女嫁入饶家)于康熙三十五丙子年敬题。熊兴麟(16061694),字维郊,号石儿,福建永定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中式,次年连捷进士。十七年(1644)授江苏宜兴县令。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陷南京,南明朝弘光政权崩溃,隆武帝即位福州,任命兴麟为礼部主事,后又转为河南道御史,随阁办事。永历元年(1647),出任湖广监察御史。其时,熊公来仙瑞堂走亲戚,看到仙瑞堂上祖三代科甲为官,是时亦人才济济,连续三代出司训和训导,遂欣然命笔题匾。
水“不决不流、不积不深”,几百年的积淀,至有如是风采。如今,仙瑞堂的裔孙已传至二十七世(平阳八十六世),遍布海内外,广有作为。正可谓:祠依金山常闻仙鹤和鸣,堂望笔架乐见瑞景如画。
 
 
                        
                                                                    
 
                

过道
 
和贵居
花园菜地
大门
 
过道
房屋
仙瑞堂后花园
仙瑞堂
池塘
 
大门
 
        仙瑞堂与和贵居平面草图
 

 
 
 
              
 
 
 
 
 
 

后花园
 
 
上厅
 
 
上天井
 
 
中厅
 
 
 
中天井
 
 
下厅
下天井
 
 
大门
 

 
 
 
 
 
上:仙瑞堂侧面剖示图   
 
 
 
 
 
 
 
下:仙瑞堂平面草图

后花园
 
后花园
房间
回厅背
房间
后花园
 
 
过道
房间
过道 
天井
 
祖座
 
天井
过道
房间
过道
 
 
 
房间
上大厅
房间
 
 
 
 房间
 
房间
 
 
 
 
 
 
天井
天井
 
 
 
 
过道
过道 
 
 
房间
天井
小厅
上大天井
小厅
天井
房间
 
 
 
 
过道
过道
小厅
 
 
 
小厅
 
房间
 
中大厅
 
 
 
房间
 
房间
房间
 
 
 
 
房间
房间
 
房间
房间
 
 
部为杂间卫生间碓房
 
小厅
过道
小厅
部为杂间卫生间碓房
 
天井
中大天井
天井
 
房间
房间
 
房间
房间
 
房间
过道
房间
 
天井
房间
下大厅
房间
天井
 
过道
房间
房间
过道
 
侧门过道
 
 
过道
 
大门天井
下大天井
 
 
 
 
 
神座
 
天井
天井
 
 
大门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3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