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湖敬业堂
饶启桉
茶阳下马湖“敬业堂”一脉源于茶阳城内“光禄第”,是“父子进士”之饶与龄的长子十二世饶埙公所传。与龄生四子:长子饶埙即光禄公,建祠光禄第,传后代于下马湖等地。次子饶堪经元公,传后代于西河大靖官厅下等地。三子饶墱宁海公传后代于仙瑞堂等地。四子饶垍明经公,传后代于茶阳冬官第。
饶埙公曾任光禄寺监事,奉差课务。300年前,光禄第原在现文化公园(运动场)边,因水毁后其裔孙第十六世肇源公从茶阳迁移至城东郊经磜上约6公里的下马湖村开基立业,耕读传家。后来饶姓宗族人口逐渐繁盛,财富田亩居宅亦大量增多,形成一个宗族性的小村庄“饶屋”。族人为纪念先祖之恩泽,特在饶屋本村北面半山坡上选取吉地修建祠堂,名为“敬业堂”,既供奉先祖,又作为村中子弟的读书场所。该地块名“叶里藏瓜”,为子孙繁衍昌盛之意。祠堂取名“敬业堂”,为敬祖敬业之意,告诫后辈裔孙缅怀先祖创业之艰辛,常思勤勉敬业,继往开来,光宗耀祖。随着人口繁衍众多,村中大型居住楼房也逐年大量修建,较为典型的有济美楼、凌汉楼、敦厚楼、谷饴楼等等,建筑宏大、设计精良,且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皆为村中典型客家文化历史民居建筑。据不完全统计,下马湖饶氏至2013年已传至第二十八世。至今,在茶阳冬官第内,仍保留一处厅堂作为下马湖饶氏敬业堂族人每年正月十三到茶阳参加大宗祠迎灯活动时的休憩之所(敬业堂上祖曾暂住冬官第)。
花环龙:明朝时茶阳礤背村(今下马湖)有位饶姓老人曾是“父子进士”饶相宪副公的跟班,见过舞龙的实况。他文化艺术修养极高,擅长绘画,尤其善画“百蝶图”。相传其曾画有一副百蝶图被一临村富豪挂于中堂,画中的蝴蝶栩栩如生,竟引得真蝴蝶飞到画前嬉戏,真假蝴蝶相映成趣,真是画里画外蝶影重重难分真假,一时传为佳话。花环龙用竹篾、砂纸、笠麻绳、蜡烛等材料设计制作龙灯。平時,族长都会组织村中饶姓青壮年舞龙,除每年正月十三参加茶阳饶氏大宗祠迎灯,还应邀到临近各村去参加节庆活动。传统的花环龙舞龙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伴随客家人大锣鼓的欢快节奏,龙头威猛、龙身矫健、龙尾灵动,加上龙内蜡烛在夜晚的乡村灯光闪闪,煞是好看,深受乡邻好评。花环龙经本村数代人士的积极参与改进下,终成为大埔县远近闻名的民间文艺活动,并传至今日。
改革开放初期,时任大埔县文化馆领导为了促进本县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慕名专程到下马湖村找到民间艺人饶金昌,请其重新恢复下马湖村的舞龙传统。饶金昌组织本村青壮年,重新制作花环龙,训练舞龙技术,并受大埔县政府委派到广东省、梅州市参加文艺活动,好评如潮。多年来下马湖村的花环龙在省市县获奖无数,由此奠定了新时代大埔县花环龙文艺事业兴盛的基础。2000年,茶阳镇亦因下马湖的花环龙而荣获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饶彰风:饶氏第二十四世裔孙,原名饶高评,曾任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本书另有专章介绍)。
饶竞新:饶氏第二十四世裔孙,原名饶杨昌,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饶竞新于1924年诞生在下马湖饶屋敦厚楼,青少年时期即告别桑梓,到香港开创事业,辛苦经营终事业有成。改革开放后,饶竞新积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带头捐款为家乡修路、修桥、建学校等等。其在茶阳周边参与兴办的公益事业有茶阳镇中心幼儿园、茶阳狮子口大桥、西河铁吊桥、湖光大道、湖光小学等等。据不完全统计,饶竞新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已先后捐资超过千万元。为表彰饶竞新热心公益事业的功绩,大埔县人民政府、梅州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