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阳
饶乃跃同志是在194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到现在已有48年了。在这48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他生前为共产党组织在大埔的恢复而作出的贡献。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勤奋,对同志的热爱,这一切使我深深的怀念,我虽然和他工作的时间只有3年多,但我永远难忘。
乃跃同志牺牲后,由于有些不实的流言,直至1986年7月才被追认为烈士。
我认识乃跃同志是1935年秋,在大埔老县城茶阳。那是白色恐怖时期,由于中央红军已经长征,国民党一个加强团驻在茶阳,围剿埔北和福建永定、平和、上杭的游击队,对游击区采取“三光”政策,对一切同情游击队的进步群众都以通匪罪名斩尽杀绝。那时大埔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贪官污吏横行乡野,人民饥寒交迫,正直的人民在受难,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都受到迫害,有的列入国民党通缉捕捉的黑名单中,一言一行都受到监视。这时乃跃同志在国民党人的心目中,他是红色分子,在中小学教师中也差不多是这样议论他。那时我在大埔中学高中师范二年级上学,因我在在城公学实习,他是该校校长,经常听取他对教学的意见而认识的。当时觉得他思想进步,对国内形势的分析和看法是深刻的,有说服力,对民族的危难,中国的出路,都谈得深刻和正确,认为在国内要反对亲日投降,全国人民要团结抗日,在国际上必须反对法西斯,拥护世界和平。
他说话语言朴素,待人诚恳。当时许多人抱悲观仿徨态度;即使有进步思想的人也是噤若寒蝉;有的投机者向国民党寻求出路。而乃跃同志则在黑暗中寻求光明,想尽一切办法,通过香港、闽西南游击区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
1936年秋,大埔党的恢复活动,乃跃同志任县工委书记。他日间教学工作忙,便利用星期天休息晚上的时间做党的工作。那时他对埔中的学生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对埔中读书会、新文字学会,给了我们许多开展工作的好意见。那时组织的读书会是公开的,即使思想上不是进步的,也可以参加,读书会发展至20多人,开会时列席的同学更多。
大埔党恢复建立初期,对党员的发展是积极的、认真的,又是非常慎重和严格的。一般地说,能联系群众,在群众中有好影响,对劳动群众有一定感情的,有一定共产主义认识,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经过考察后才吸收进来,这为抗战开始后党组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乃跃同志在1938转入大埔中学任教。这时除了本身工作忙以外,他还在党内担任过宣传部、青年部的工作,并做了许多统战工作。如中共闽西特委的陈卜人、雷德兴等被国民党大埔公安局扣留,是经过他奔走出力才释放的。其次,对分散在各地的抗日组织,把他们联合组织起来。他对大埔各抗日社团联席会议的召开,是作出贡献的。
乃跃同志的工作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对同志工作生活上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给予帮助。因此,党内外的学生、教师都尊敬他,都把他当作老师和兄长,有话愿意和他谈。他为人正派、工作踏实、不说空话、大事小事都认真实干。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大埔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共产党的镇压,大埔的抗日民主运动很难发展,乃跃同志对党的工作采取沉着应对、不搞轰轰烈烈形式主义的运动,而是多和群众接触,加强联系群众,启发后进群众觉悟,对国民党的斗争既不怕威胁,也不急躁,而且时刻准备被捕牺牲,他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党性。
乃跃起同志牺牲时才29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我们活着的同志,应永远怀念他,学习他,把工作做好,这是我们的义务。
编者按:饶乃跃,1936年冬曾任中共大埔县工委书记,1938年秋成立中共大埔县委时,肖明任县委书记,饶任统战部长。随后,饶调中共闽西南特委,于龙岩被捕,在敌人狱中被折磨致死。
悼念乃跃(诗)
肖 明(时任县委书记)
殉难五十秋,
悲歌永世留。
音容今犹在,
献身功不朽。
碧血染红山,
壮志今已酬。
乃跃堪笑慰,
红旗展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