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炎明在创作中
饶炎明作品
● 商报记者 林晓燕 文/摄
眼前的男子穿着非常一般, 而 且不善言辞, 浑身上下没有让人一 目了然的“艺术气息”。如果非要在 他身上找出点“与众不同”, 下巴上 的山羊胡应该算一个吧。
这是饶炎明给人的第一印象, 用质朴一词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7 月2 日上午, 记者走进这位花鸟 画家位于春江路的简陋工作室, 了 解他的书画人生。
据了解, 出生于上世纪70 年 代初的饶炎明是江西弋阳人, 现为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 会理事、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终 身客座教授、中国秦文研究会会 员, 其作品《相映相成》获首届“翰 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银 奖, 并由主办单位永久收藏。
和许多书画大家不同, 饶炎 明并非科班出身, 他的花鸟画创 作称得上是“半路出家”。小时候, 因羡慕姨父写得一手好字, 他迷 上了书法, 一笔一划临摹得还挺 有模样。80 年代初, 酷爱看小人 书的他开始用铅笔勾勒书中的人 物图像, 然后再涂上颜料, 这应该 算是他绘画创作的初期阶段了。 一次, 他在白纸上涂鸦了一只老 虎, 老师同学瞧见后都惊呆了, 他 也因此在小学里一举成名, 多次 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比赛, 还拿 了不少的奖项。就读于上饶师院 艺术系期间, 他对国画的喜爱程 度已达到狂热级别, 但学校里没 有专业能力强的国画导师, 深陷 “没人教”境地的他很苦恼。思索 再三, 饶炎明决定到外面“拜师学 艺”。机缘巧合之下, 他得到了国 画名师施美生的指点, 学到了不 少创作技巧, 受益匪浅。后来, 在 施老师的引荐下, 他又结识了国 画界的一些前辈名家。通过不断 的学习和交流, 饶炎明的国画创 作之路越走越宽。
大学毕业后, 饶炎明当过初 中代课老师, 也在当地的文化部 门上过班, 但内心深处还是想在 国画创作上有所作为。经过再三 权衡, 饶炎明终究还是辞职了, 2005 年提着简单的行李去北京 进修深造, 期间, 他还在京城一家 小有名气的画廊担任过画师。之 后, 又先后受邀到温州等地进行 创作。2012 年, 饶炎明在熟人介 绍下来到义乌, 起先受聘于某公 司专门画墙画, 干了一两个月后, 他就出来开工作室自立门户。“义 乌商业氛围很浓, 节奏很快, 机遇 和挑战并存。”从当初的不适应到 现在的乐在其中, 饶炎明直言, 自 己很喜欢这个城市, 希望能在这 里好好发展下去。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忙自己工作室的事外, 他还 要定时或不定时地去书画院辅导 学生国画创作。
“笔拙而大气, 墨润而淋漓。” 这是业内人士对饶炎明国画作品 的评价。术业有专攻, 国画领域博 大精深, 或许是受成长环境的影 响, 自小见惯了山间的花草, 听惯 了林间的鸟鸣, 饶炎明擅长画梅 兰竹菊和一些鸟类, 尤其喜欢画 梅花和麻雀类的小鸟。在他的作 品中, 各种鸟类或憨态可掬或顽 皮尽显, 形态逼真, 令人莞尔。
一花一鸟皆世界, 祝愿饶炎 明能在义乌这个充满梦想和激情 的城市收获成功的喜悦。
(来源:义乌商报201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