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记“八桂学者”饶光辉和他的科研创新团队
类型:饶氏新闻  发布时间:2014/7/26 23:33:03  点击量:686    
 

    利用广西特色稀土材料开发出具有良好电极特性的合金材料,研制的镍氢电池获中国电子集团专家组认可,并立项进行应用开发研制;

    采用低维功能材料构建纳米生物界面,研究工作取得了原创性的成果;

    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研究提高国内介电材料、导电材料、封装材料生产技术的性能,取代或部分取代国外同类产品,实现不增加成本下的电子专用基础材料国产化配套能力。

    ……

    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饶光辉研究员带领着广西电子信息材料设计与应用科研创新团队,自2011年始,致力于利用广西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开展科学研究,为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电子信息材料,做出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贡献。

    A

    群雁之首

    说起这个团队,不得不提到饶光辉。

    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自治区首批“八桂学者”,拥有多个耀眼光环的团队领军者。

    饶光辉1982年进入中科院物理所,一呆就是30年。30年中,他创下了几个纪录:1992年30岁,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5年,再次破格晋升为研究员;31岁,担任中科院物理所课题组长,成为最年轻的组长。

    就是这样一个材料物理专业资深专家,却在2011年全身而退,来到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我不做官儿,只做事儿。”办完所有的人事手续,饶光辉只身前来报到时说的这句话,令同事钦佩万分。 

 从此,在他带领下,科研创新团队涉足了多个从未踏进的研究领域,在稀土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上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拿下国家973项目,向着他最初定下的“某些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目标迈进。

    变化,在悄然中开始。

    2012年,在饶光辉的品牌优势下,桂电历史性地第一次入围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答辩。虽然在6所985高校、4所211高校、4所普通高校的白热化竞争中,桂电落选了,但这一仗虽败犹荣,因为能通过全国同行评议,参加教育部的创新团队的最后答辩,本身就是质的飞跃,而这一平台,大大提升了桂电的知名度。

    “目前,全球80%合金实验相图的工作在桂电开展。”两年多来,桂电已在行业领域崭露头角。

    在饶光辉看来,这个科研创新团队的成长还是太慢。“人才的培养急不得,尽管我很着急。”两年半的呕心沥血,他的头发白了许多。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饶光辉笑谈科研现状,“改良就是要深耕,相信终有一天会把它变成肥沃的良田。”

    B

    聚焦电子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桂电乃至业界,饶光辉就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因为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主任的饶光辉的到来,桂电成为主任单位挂靠单位,中国相图专业的中心从北京移到桂林;因为饶光辉战场的转移,全世界与相图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有一半出自这个山水秀美的城市。

    电子材料总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我国电子材料基础薄弱,产品性价比较低,国内大多数中高档电子器件的生产厂家基本从国外进口电子专用基础材料,而国外的技术保护措施,令电子材料无法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提高国产化配套。

    在国家863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的支持下,以提高电子专用基础材料性价比、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对电子材料成本与性能要求为目标的研究工作,成为饶光辉团队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是枯躁的,研究人员要甘于清苦与寂寞。研究最终获得突破:在不增加或不大幅增加生产成本基础上,电子专用基础材料提升了电子专用基础材料国产化配套能力。

这样的标志性成果,科研团队共取得5项。几年来,他们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40余项,总经费50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973项目子课题4项、863项目两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4项。

    为了打破高校科研成果常常“锁在深闺无人识”的窘况,实现生产力转化,科研团队先后与多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科研合作关系,多个合作平台让科研成果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科研团队向企业转化高科技项目10余项,转让费数百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C

    喷涌效应

    饶光辉的加盟,无疑让桂电材料学专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投入第一期配套实验室设备经费2000万元,科研工作随即展开。但人才的严重匮乏,令科研举步维艰。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张鑫就是饶光辉引来的一只凤凰。2010年,在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完成时,张鑫其实已与西安一所211高校“谈妥”了。2011年春节后的一天,她接到饶光辉的电话,力邀她加盟桂电。条件是诱人的,那里的设备条件与张鑫的研究方向非常匹配。但同时也让她纠结万分,因为西安那所高校待遇很好,已在那儿落户的丈夫工作单位也很好。权衡几个月,张鑫最终还是选择了桂电,“饶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是最大的诱惑。”

    新环境下的一年多时间里,张鑫“很充实,很开心。”她把“多铁材料磁电耦合机理”作为研究方向,希望能在信息存储新材料的研发上多出成绩。

    两年来,团队迎来人才集聚的喷涌效应。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院。学院吸引来的近20名研究人员,均具海外留学背景,且都有博士学历。

    目前,科研团队拥有固定研究人员46人,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西十百千层次人才”等多种高端人才。

    团队每周例会,设有一个学生讲文献的环节,这是饶光辉特意布置的。“每个月至少精读一篇文献,看懂吃透,如同自己写的一样。”饶光辉说,他寄希望于年轻的他们,踏实进取,5-6年后当他们硕士、博士毕业时能留下来,“这里是根据地,他们是火种,待到他们发展壮大时,贫瘠之地就成了肥沃良田。”

(来源:广西日报,记者  姚 琳  通讯员 赵国安)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