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0月1日消息(记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974年10月1日出生的饶国庆今年正值不惑之年。出生在浙江衢州江山山区的他,从小立志读书走出大山。在过去40年间里,他从一个山里的孩子成长为宁波天一阁典藏研究部主任,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祖国40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40年前的10月1号,饶国庆出生在浙江衢州江山市一个叫做坛石的小山村。出生在国庆节,按宗谱辈分正好是“国”字辈,“国庆”这个名字就变得顺其自然。
饶国庆:村里好多人都说怎么知道那么巧。父辈那一代人,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国庆节印象很深的。
山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十年九旱。新中国成立后,村里修起了一座大水库,解决了喝水浇田的问题,因此,“国庆”这个名字,实际上凝聚了饶国庆父亲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饶国庆:觉得没有毛主席他们的田地就不会种得那么好,毛主席的像在我们老家一直挂到前几年。
紧接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进了小山村。村里开始有人造新房,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饶国庆:慢慢的,我们村里面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很多小孩像我们就是读书所谓的鱼跃龙门走出去吧一些观念带回来,另外一方面很多的人通过打工走出去以后回来以后传递很多政策性的信息。
改革的春风吹进山村,从来没有离开过山村半步的饶国庆开始知道了“城市”和“农转非”。有关城市的传说听的越多,内心便越是渴望和向往。
饶国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城里的日子。我想知道这个所谓的(农转)非到底是什么生活,大人老说城里人怎么样城里人怎么样,他说怎么样怎么样你又没去体会过。
1991年,饶国庆考上了浙江省江山市三中,这是他第一次进城。然而,当他满怀期待来到新学校之后,却看到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距。
饶国庆:气质学识展示出来的区别完全不一样,就说英语,我们农村发音很不准确的,你一眼就比较出来了,他发音单词对句法的理解很到位。这个时候就可以激发你发现错位,我发现我们班长农村的小孩都很用功,都在尽力弥补原先落下的。
三年苦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饶国庆如愿以偿考入杭州大学,而当时的高考录取率仅为3%。这一次,饶国庆从一个县级市,来到了省城杭州,眼前的新鲜事物让他大开眼界
饶国庆:什么东西都吸引我,图书馆的书吸引我,外面的电子产品,当时93年电脑,WPS,自己报名去学培训班。
1997年,饶国庆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第一年,大学生不再包分配,而是双向选择。饶国庆最终选择了宁波这个让他向往很久的海边城市。工作稳定之后,买房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一次,饶国庆又遇上了住房制度改革:实物分房结束,货币分房开始。不过,2000年的时候,宁波的房价还只有2000多元一平米。
饶国庆:当时处于可分可不分的状态,房改稍微补贴一些,那时候房价还便宜,买了很小的,2000多,14万不到。
10多年间,饶国庆又购买了二套房、三套房。童年时代对城市的向往和期盼,终于成为了现实。城市的繁华和开放,让饶国庆经常感到深深的满足。然而,有一天,当饶国庆突然回头去细看自己的家乡,他发现农村早已经今非昔比。
饶国庆:农村也在今非昔比。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设施跟宁波也没有大的区别,很多农户家里也有车了。甚至发现你这个农转非是不是有用还是个问题。人家农村分红提成比你还要多呢。
而最近两年,身边好多城里人突然开始热衷往乡下跑,这也让饶国庆陷入了沉思。
饶国庆:有时候对我们也是一种困惑,我们当时辛辛苦苦出来干嘛,现在倒好,又要往回去跳了。我老丈人,自己快70岁的人,他自己也是农村的,现在又在商量哪里农村去弄套便宜的房子。
苦苦思索之后,饶国庆终于明白:是因为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饶国庆:古人已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礼节也分层次的,条件更好了就有更高的生活方式。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