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中国好人”饶昌东的故事
类型:饶氏新闻  发布时间:2014/11/13 15:39:23  点击量:648    
 

菊林书院创作的文化墙,遍布青岩城镇、乡村。图为龙井村中的“诗画墙”。

老年电影队下乡,深受乡亲欢迎。

饶昌东向孩子们传授书法技艺。

饶昌东创立的菊林书院,位于青岩古镇内,古朴典雅。

花溪青岩有一位老人,以“古镇文化轻骑兵”的称号,荣登了今年九月“中国好人榜”。

十二年来,他和他的伙伴们自掏腰包为村民义务放映电影千余场,还成为了当地诗书画的普及者。

他叫饶昌东,虽年过七旬,却一点不显老,笑容可掬,待人热情。

“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一群文化老人的功劳。”他说。

他的老友罗福应赋诗一首:“好人榜上有昌东,仁里之乡意料中。四海宾朋迷古镇,菊林书院有其功。”赞他当之无愧。

“文化轻骑兵”的来历

饶昌东,一位地道的青岩人。曾经任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电影部主任,是一名“电影专家”。2002年退休后,他回到了故乡青岩镇,“不甘寂寞”的他,就想着为青岩做点事。他和李德龙、刘敬民两位退休老人一拍即合,创建了一支老年电影队——德昌民老年电影队,“免费、义务放电影”成为他们的宗旨。

没有放映机,动手修废旧的;没有电影胶片,自己花钱租。他们四处借车,拉着电影器材翻山越岭去各村寨巡回放电影。

“第一场放映选在一个国庆节的晚上,那天的青岩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饶昌东回忆说,他们几个老人开始有些手忙脚乱,累得满头大汗,但随着电影的顺利放映,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还点燃了礼花,整个青岩都沸腾啦!”回忆起当晚的情景,他还是很激动。

六年前,记者就曾经跟随这支“老年电影队”到过青岩镇摆早村。当饶昌东等八位老人肩扛着器材到达时,第一次迎来电影放映队的这个苗族村寨,就像是过节一样,苗家妇女还身着节日盛装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不料,天公不作美,当晚上电影《我的长征》放映时,下起了雨,但乡亲们没有一个人离开,兴致勃勃地观看影片,并为放映队老人们打着伞。电影放完,老人们穿着湿透的衣服,扛着放映器材、踩着泥泞的山路、颠簸十多公里,于凌晨两点才回到家……

从2002年至2011年间,参加电影队的老人不断增多,他们自己掏钱,为村民放映露天电影超过了千场。于是,饶昌东和电影队的事迹,上了央视《小崔说事》,并两次被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了解后,欣然题词:你们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架起了演员和观众间的一座心桥。

由此,饶昌东被青岩人称赞为“文化轻骑兵”,表达了民众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现在,电影放映队交给了年轻人。”饶昌东说,毕竟年龄不饶人,他要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来服务大众。

修葺老宅建“菊林书院”

青岩曾经有一所“青岩书院”,造就了状元赵以炯。“我曾在‘青岩书院’原址上的小学读书,古朴的校园令人难忘,书院精神永记在心。”在创办放映队的同时,饶昌东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岩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为当地群众提供一个文化交流学习的平台。

于是在2003年,他拿出十几万元修缮祖屋,和一群热爱家乡、爱好传统文化的老人成立了“菊林书院”,他自任院长。

“菊林”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代表着聚集众多,茂盛之意,沿袭着青岩的“文脉”。

“菊林书院目前已有诗词学会、书画组、歌舞队、国学文化研究会等,从当初20多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位会员。”饶昌东介绍说,他们中有农民、退休干部、诗词爱好者。本地人、外地人都有。

大家带着一份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心,无数次走进青岩的村村寨寨,写春联、作诗、作画、表演歌舞……成为当地免费传习诗词、楹联、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基地。

“我们还帮助村寨成立诗词小组。”在饶昌东几位老人眼中,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青岩谷通村,一个爱诗的传统村落,饶昌东首先在村中成立了“谷通五寨诗社”,发动村民自愿加入。他们编印了诗刊,建立了诗刊栏,如今村民们创作诗歌达上百首。

67岁的范培锦,是青岩杨眉村的一位农民,加入“菊林书院”的诗词协会后,他开始学习写诗,仅三年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扬眉新唱》,后又出版了《古镇新歌》等四本诗集,发表诗词近两千首。“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诗作,让乡亲们读起来感到格外的亲切。”饶昌东如此评价。

十多年来,菊林书院在全镇成立了23个诗词小组,出了《青岩诗话》会刊123期,会员个人出版诗文书画集近30册;在青岩镇及各村举办了“赞青岩诗歌有奖赛”、“春节诗词歌舞联谊会”、“端午诗词联谊会”、“六月六布依山歌比赛”等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参加,出现了“遍地山歌遍地诗”的景象。

2010年元月,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菊林书院、诗词学会,这个热爱中华文化及中华诗词,团结务实、甘于奉献的民间文艺群体,起了先锋作用。”在古镇广场上举行的万人参加的授牌仪式上,主持人读了颁奖词。

打造“文化墙”“国学班”

菊林书院远近闻名,经常有游客来此游玩。一次,一位游客来到之后,写了“古有北麓今见菊林”八个字后,悠然而去。饶昌东一看落款吓了一跳,这人竟然就是著名书法家程风子。

当记者走进菊林书院,看见小巷内粉墙上,一首首、一帧帧的诗词和绘画作品,传递出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些“文化墙”上,有82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书法家、贵州大学诗词学会会长冯泽老先生书写的“春风骀荡”四个苍劲、飘逸的大字,以及他咏叹老榜河村的诗句:“经霜四岭绿镶红,万亩贡茶图画中。居是琼林行若水,村头处处咏璜翁。”还有很多文化人、农民画家、大学生“奉献”的墨迹……

“文化墙”为古镇添了彩,也成了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很多专家学者看了“文化墙”,认为菊林书院的老人们让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接了地气。

据介绍,几年间,饶昌东和他的伙伴们描绘的“文化墙”,在青岩超过了20公里。

2006年春天的一个周六,青岩文昌阁阁楼上传出稚嫩的诵读声:“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菊林书院开办的第一期少儿启蒙班,几十个娃娃在这里免费学习中国经典。“国学热在青少年中正逐步升温。”饶昌东说,专门请来国学老师,得到很多家长热捧,上千青岩孩子在这里诵读。台北应德书院前后三次到访,交流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也常常吸引不少外地游客驻足观看,现已成为古镇周末文化活动的亮点。

爱生活的“时尚达人”

饶昌东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时尚达人。放电影,从胶片到数字;自驾车、聊qq、玩微博、发邮件、刷微信……70岁的老人玩起来,一点也不逊80后、90后的年轻人。

在菊林书院,饶昌东用投影仪向记者演示他新近完成的10多分钟长的ppt,“这是为欢迎平塘县诗词楹联骨干人员一行,前来书院学习,特意制作的。”

“做好文化轻骑兵,必须紧跟科技的步伐,让这些先进手段服务于文化传播。”他说,下乡送电影没两年,全部换成了数字放映机,多部电影浓缩在光盘里,方便了携带,减轻了负重,大家很快就掌握了放映的技巧,更好地为乡亲服务。

“qq、微信,让我能方便联系朋友,扩大影响力。”记者看到,他把10月底组织文化老人,指导留守儿童练习书法的图片,发在了朋友圈里。数一数,像这样的文化活动,10月份他共发了27次之多。

在老搭档李德龙眼中,饶昌东还是一个文化能人,诗、书、画样样擅长。饶昌东在他出版的《菊韵秋获——饶昌东诗书画选》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在曲径通幽的民宅里,自幼读四书五经、四大名著……慢慢读懂‘磨难’、‘感恩’的含义,‘人品如菊、和谐如林’正是我追求的。”

最后他阐述道:“这本小册子的电脑制作是我自己完成的,我也从中尝到了现代科技带给生活的愉悦!”

★众人点赞

★相关链接

赵西林(著名书法家):青岩自古谓诗乡,几许先贤誉庙堂。今日弦歌谁引领,欣闻鼓手是昌郎。

张新民(著名学者):泼墨丹青,终日乐道好善不疲,汲汲化导乡风民俗无间。

网友:得知饶昌东上“中国好人榜”,很为他高兴,为花溪和青岩高兴。这是他多年来不懈行善的回报。

大学生:他的知行学识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与毅力,无不唤起学生积极奋进。他不愧为最美古镇文化人,他是我们的骄傲。

游客:他是为文化坚持不懈的好人!像青岩古镇一样耐人寻味!

★相关链接

“中国好人榜”是2008年5月开始,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对全国各地推荐的候选人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宣传,接受网友评议投票。

至今,全国共发掘推荐好人好事24万余件,发布“中国好人榜”69期,7135人光荣上榜。

“中国好人榜”好人多为草根英雄,他们的凡人善举可信、可敬、可亲、可学。

(来源:贵州日报/记者刘辉文)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