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北宋墓志铭》读后感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5/1/8 20:15:28  点击量:921    
 

 湖北赤壁上官仁庄饶有武撰

墓志铭廿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土,抚州临川饶祖植、饶健新据碑抄录。当时碑断,现已不存。健新先生拟名《饶姓源流之墓志铭》,投稿于《中华饶氏》,以供研讨。编辑慧眼识珠,载此文于2011年第3期。同时载有福建饶道增先生《饶氏源考》一文,并加了一篇非常精彩的编者按。《考》文提出其家谱记载隋末唐初时,元亮公曾祖父尧君素忠于隋朝,顽强抵抗唐军,甚至杀妻拒降(史载:年余后部下杀尧献城)。唐太宗感其忠诚,加食为饶,因此饶氏得姓始于尧君素。这两篇文章道出了饶氏得姓的两种不同的说法,都给研究饶氏得姓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特别是出土的《墓志铭》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一、墓志铭原录:

饒府君墓誌銘鄉貢惟生程式撰

    洪範嚮用五福則曰壽常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且夫人之寓世有一於是尚誄而旌之而況卓然具備儻无铭誌以失其傳則禮所謂有美不傳熟謂仁乎今不媿失忠賢之芳懿者饒府君則其人也諱元筥字宗元為堯食官以堯從食賜姓曰饒由是流派蕃衍遠祖因官湖越惟府君五代祖擕家寓居臨川郡延壽鄉高早北保所以王父諱審豐娶鄧氏艾氏夫人生府君沒昆弟曰元泰元運元震元亮元靖元簡元榶於是繼為此封人也府君溫良立性儉讓成家自弱冠友愛有誠鞠育同氣府君娶黎氏夫人先亡有子五人曰師順曰師異曰師旦具秀而不實厥間第三子師寔孝悌力田第四子用之少修天爵長富人文棒鄉老書應進士舉科未遂孝秀可稱新婦五人曰全氏辜氏官氏辜氏豪族也曰吳氏曰朱氏官裳之裔也女二曰五娘適徐仲陵曰七娘適洪日方孫男十二人孫女十二人重孫十八人有后之慶未勝可量府君炳午年十一月迨炎宋天琞四年丙寅三月十五日遭疾終於臨川延壽鄉新安里高早北保所居享壽四百八十六甲子諸子泣血於當年七月十八日安葬於所居之北新汽源艮山丁向也君子謂府君鶴算如是可不謂壽乎生計猗頓可不謂富乎劬勞報鞠毓昆弟孝為百行之先友焉九族稱美不可謂攸好德乎修者至於起手足可不謂康()乎可不謂考終命乎或曰五福萃於躬則千古聞名之不朽宜夫縷石刻字誌以銘之銘曰嗚呼饒府君臨川人謹修身芳懿行(高)家令守忠正敦純孝眾仿效光明教毓昆弟恩尽瘁賢者繼君子謂五福備宜銘誌瘞賢士兮陵遷佳城兮廓然斯父兮孰編  布衣邹仲舒刻字并書篆

 

 

二、墓志铭断句

  饶府君墓志铭    乡贡惟生程式撰

《洪范》向用五福,则曰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且夫人之寓世,有一于是,尚诔而旌之,而况卓然具备。傥无铭志以失其传,则礼所谓有美不传,熟谓仁乎?今不愧失忠贤之芳懿者,饶府君则其人也,讳元筥字宗元。为尧食官,以尧从食,赐姓曰饶,由是流派蕃衍。远祖因官湖越,惟府君五代祖携家寓居临川郡 延寿乡 高早北保所,以王父讳审丰,娶邓氏、艾氏。夫人生府君,没。昆弟曰元泰、元运、元震、元亮、元靖、元简、元榶。于是继为此封人也。府君温良立性,俭让成家,自弱冠友爱有诚,鞠育同气。府君娶黎氏夫人,先亡,有子五人,曰师顺,曰师异,曰师旦,具秀而不实。厥间第三子师寔,孝悌力田,第四子用之,少修天爵 长富人文,棒(捧?)乡老书,应进士举科未遂,孝秀可称。新妇五人,曰全氏、辜氏、官氏,辜氏豪族也;曰吴氏,曰朱氏,官裳之裔也。女二,曰五娘适徐仲陵,曰七娘适洪日方。孙男12人,孙女12人,重孙18人,有后之庆,未胜可量。府君炳午年十一月迨,炎宋天圣四年丙寅三月十五遭疾,终于临川延寿乡新安里高早北保所居,享寿四百八十六甲子。诸子泣血,于当年七月十八日安葬于所居之北新汽源,艮山丁向也。君子谓府君鹤算如是,可不谓寿乎?生计猗顿,可不谓富乎?劬劳报鞠毓昆弟,孝为百行之先,友焉九族称美,不可谓攸好德乎?修者至于起手足,可不谓康宁乎?可不谓考终命乎?或曰五福萃于躬,则千古闻名之不朽,宜夫缕石刻字,志以铭之。铭曰:呜呼!饶府君,临川人。谨修身,芳懿行。(高)家令,守忠正。敦纯孝,众仿效。光明教,毓昆弟。恩尽瘁,贤者继。君子谓,五福备。宜志铭,瘞贤士兮陵迁,佳城兮廓然,斯父兮孰编   布衣邹仲舒刻字并书篆

 

三、墓志铭译文:

《洪范》强调重视五福,即长寿、富有、康宁、品德好、长寿善终。要是人生在世有其一,则死后就会被称颂,何况五福全都具备的人呢!要是没有铭志记录,就会使其生平事迹失传。有美德不予传颂,则与礼教不符,难道能说是仁吗?饶府君不愧为忠诚贤明之人,讳元筥字宗元。(其先祖)是为尧帝掌管饮食的官员,食用尧的俸禄,而被尧赐为饶姓,于是子孙日益增多,兴旺昌盛。祖先因在湖越做官,府君上第五代祖宗携家人迁居到临川郡 延寿乡 高早北保(自北宋至民国均有保甲制,为基层行政单位)。祖父名叫审丰,娶邓氏、艾氏。夫人生元筥后去世了。府君有兄弟元泰、元运、元震、元亮、元靖、元简、元等。元筥继祖父为官。府君生性温和,勤俭治家,从小诚实友爱,抚育同胞兄弟。府君娶黎氏夫人,死得早,生子五人,师顺、师异、师旦,资质聪颖而不幸早亡。第三子师实孝敬尊长,努力耕种,第四子用之德高望重,很有学问,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取得功名,但孝弟之道及聪明才智却值得称道。儿媳五人,姓全、辜、官,辜氏为豪门之女,吴氏、朱氏,出身官家。女儿二人,五娘嫁徐仲陵,七娘嫁洪日方。有孙子12人,孙女12人,重孙18人,子孙发达,繁衍昌盛。府君丙午年十一月生,宋朝天圣四年丙寅三月十五日,病逝于临川 延寿乡 新安里 高早北保 住宅,享寿八十一岁。七月十八日众儿子将他安葬于住宅之北新汽源,艮山丁向。大家说府君如此高龄,难道不是寿吗?生活如猗顿(战国时期的富人)般富有,难道不是富吗?辛苦照顾兄弟,孝敬父母、友好亲族的美德,难道不是品德好吗?修身养性,健康长寿,难道不是康宁吗?难道不是高寿善终吗?五福荟萃于一身,千古留名永垂不朽,应该刻字于石予以记载。铭文:呜呼!饶府君,临川人。谨修身,芳懿行。(高)家令,守忠正。敦纯孝,众仿效。光明教,毓昆弟。恩尽瘁,贤者继。君子谓,五福备。宜志铭,瘞贤士兮陵迁,佳城兮廓然,斯父兮孰编 

布衣邹仲舒刻字并书篆                                                                                     

 

四、墓志铭所获

●宋天圣1023癸亥为元年,1026丙寅为四年。丙午年为946年,即946年丙午生,1026年丙寅卒,享年80周岁,81虚岁。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实际寿命是81岁,却说“享寿四百六十八甲子”,这样说可能是数字见得大,给人以寿命长的感觉 。这种说法极少见,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说法,容易使人误认为活了486岁。    

●食官:①掌管饮食的官;②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③侵害官府、贪污,即贪官污吏。应该取第一种解释。

从食:①配享,即发给俸禄,或领取工资的意思,②跟随吃食,③指副食、小吃。这里应该取第一种解释,享受皇家俸禄的意思。

“为尧食官,以尧从食,赐姓曰饶”——(其先祖)是为尧掌管饮食的官员,食用尧的俸禄,而被尧赐姓为饶。从这块墓碑我们得到了饶氏得姓的另一种说法----赐姓为饶说。

●发现元亮公的父亲是审丰。

赐姓为饶的说法是否可信,我们暂且不管,但从墓志铭提供的世系图,我们可以得知,元亮之父为“审丰”。碑文中列举了三代的名字,并提及了第四代,可见是去世后不久立的碑。一般来说,墓碑由儿子立,最迟是孙子立,代数隔多了就不会去立碑了。墓主元筥的父亲及子孙的名字应该是可信的。谁立碑也不会把近几代人搞错,去伪存真,所以墓碑上刻写的墓主上下几代的世系资料是最可靠的!有趣的是,墓碑上师旦是元亮的侄子,但在现行谱上师旦却是元亮公的第十一代孙。这种排辈与武穴的一样,在武穴谱上师字辈的也是元亮公的第十一代孙。到底是应该信碑还是信谱,各人自己揣摩。

●饶氏得姓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在家谱上见到了以下几种说法:

1 “益食为饶”说

说的是西汉的尧濙,官任京兆尉。当朝的御史大夫魏相,奏尧濙是尧帝后代,应避讳不能姓尧,因此汉宣帝下令增加食旁而成为“饶”,并升濙为太傅。这是“益食为饶”说,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不过先贤们杜撰了《宋高宗进谱诏》、《饶次守进谱表》、《王钧甫考谱状》等系列文献,作为典籍支持。请参阅我写过的一篇文章《饶次守进谱表是真的吗》。饶之得姓,“益食为饶”说只见于家谱,而未见于史籍,可能是臆造出来的。但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被饶姓子孙普遍接受,广泛流传。身为帝王之后,谁不高兴啊?不管真假大家乐于信,乐于传。

2、“赐姓曰姓”说

北宋《墓志铭》中说墓主的先祖在尧帝家担任主管饮食的官员,忠诚正直,恪守职责,因而得到尧的赏识,因此赐他姓饶,以表示对他的褒奖。饶是在尧的前面加上了食旁,有两层意义,一是用上了尧帝的尧,是非常光荣的,二是因墓主的先祖是主管饮食的官员,食与其官职有关,能反映出受姓者的身份地位。这种解释饶姓来源的说法颇具合理性。当年研究饶姓得姓的先贤们不知将饶字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终于将饶字拆开,与尧帝和食官挂上钩,可谓用心良苦!这里说的是“赐姓为饶”,而不是“益食为饶”,饶姓者原来姓什么就不知道了,这不是问题,姓氏是从无到有的,以前没有姓不足为奇。问题是帝王赐姓都是让受赐者姓帝王的姓,如李世民赐了大量的人姓李,以抬高受赐者的身份。要是赐姓为尧岂不是更加荣耀!“赐姓为饶”略有不足。

与西汉尧濙由汉宣帝益食为饶有不同。谱上说的益食为饶的原因是为了避讳,赐姓曰饶是为尧服务而被赐姓,原因是不一样的。比较两种说法,我们应取哪种呢?益食为饶,饶本尧后,血统高贵,由尧变饶只是变了一个字,DNA没变;赐姓为饶,并非皇家血统,食官与尧帝不可比,天上地下。我想大家都会信益食而不会信赐姓。当然我这是胡扯,祖宗就是祖宗,是不可选择的。益食也好,赐姓也好,都是在包装祖先,给祖先脸上贴金,只不过是思路不同罢了。

3、“加食为饶”说

福建饶道增先生《饶氏源考》一文提出其家谱记载隋末唐初时,元亮公曾祖父尧君素忠于隋朝,顽强抵抗唐军,甚至杀妻拒降。唐太宗感其忠诚,赠为蒲州刺史,封邑赐姓,加食为饶,因此饶氏得姓始于尧君素。

尧君素抗唐确有其事,但查不到升官封地赐姓的史料。“加食为饶”,是将尧字上加食旁,跟益食为饶意思是一样的,理由不一样。为什么要将尧改为饶呢?难道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就将尧改为饶吗?将尧改为了饶,是贬而不是褒,被挤出了皇家系列,改亏了。既然唐太宗感其忠诚,为什么要贬尧家呢?益食为饶是为了避讳,有改的理由,不得不改。赐姓曰饶是尧帝的姓氏加上食,与尧帝和食官有关,食与尧合起来能说明受姓者的身份地位,也是有道理的。加食为饶就没有半点理由了,非常勉强。

4、“因山而饶”说

光辅公在《宗支图序》中说:“饶氏得姓于平阳,今晋州也,秦末迁鄱阳。今饶州地有尧山,子姓祝处,尧因加食为饶”。他说的是在鄱阳有山名“尧山”,是饶氏子孙聚居繁衍之地,因此将尧山的尧加上食旁而成为饶,是因山而饶。既然来鄱阳后才因山而饶,那么在平阳时姓氏就不是饶,原来是不是尧呢?也不是,尧是因尧山而来,与尧帝无关。既然得姓于平阳,原来有没有姓呢?可能没有,不然不会再整出一个饶姓来。既然原来没有姓氏,又何来得姓于平阳呢?与其他说法比较,这种说法没有攀附权贵,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有关饶氏的得姓,现在见到的有“益食为饶”、“赐姓曰饶”、“加食为饶”,“因山而饶”,可能还有其他说法,我们现在还没见到。这些说法只见于家谱,可能大家都说自己家谱上的说法对,但找不到史籍资料作为支持,难以令人信服。可见当初大家各自为战,各打各的锣,各吹各的号。这些五花八门的版本是经不起考证的。考证不是以家谱作为论据,自己证明自己是无力的,无用的,而是要从其他史籍中找旁证,要让别人来证实你的论点,才是有效的,最好不要是孤证。一个论点要经过严密的论证才能站得住脚,才能令人信服被人接受。

蒲圻上官仁庄饶有武20124月整理 2013年修改。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电话13986626401  QQ511795202

 

附注释:

府君:对已故者的敬称。 《洪范》:是《书经》中的一篇文章,洪是大,范是规范。 向用:重视。  五福:寿,长寿;富,富有;康宁,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攸好德,具备良好品德; 考终命,寿命长且得到个善终。 寓世:活在世上。  lěi :悼词。 旌:表彰。 傥:倘若。 礼:礼教。 熟:孰,通假字。 媿:愧。 忠贤:忠诚贤明。 芳懿:美德。 筥jǔ。湖越:应是地名,  没:同殁,死的意思。昆弟:兄弟。 封人:古官名。 寔shí,同实。 炎宋:赵宋。鞠育同气:抚育同胞兄弟。 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也为官名。 力田:努力耕作,亦为官名。  天爵: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乡老:乡里德高望重的人,也为官名。 泣血:极度悲痛而流泪。 鹤算:鹤寿,长寿。 猗顿:战国时期的富人。 起手足:即启手启足,善终的意思。 家令:指家规,也是官名,汉代皇家的属官,主管家事。 忠正:忠诚正直,或指忠诚正直的人;也是官名。 劬劳:劳累,劳苦。 毓:同育。瘞yi:音易,埋葬。 陵迁:陵迁谷变,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廓然: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斯:这,这个。 “棒(捧)乡老书应进士”,意思是被推荐参加科举考试,捧书是拿着介绍信,乡老指家乡父母官。

(本文原载《中华饶氏》2013第一期)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