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劳模称号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担当。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弘扬劳模精神,凝聚实干力量,为行业和广东中烟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雨后的梅州,空气十分清新。
5月底,记者来到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梅州卷烟厂,采访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工厂主要负责人饶智华。
饶智华是位“老烟草”,1983年就进入烟厂,当时在车间学做挡车工。师傅怕他“碍事”,暂时不让他动手,他便在一旁认真观察。一个星期后,师傅开始让他递递扳手、做点辅助工作。
一次上夜班,接嘴机上某个零件坏了。师傅突然对他说:“你来处理一下。”他欣喜若狂,“磕磕绊绊”地把旧零件拆了下来,并在师傅的帮助下装上新零件。“师傅让我动手了!”下班后,兴奋难耐的他脚底生风,几乎是一路唱着歌回到家。
3个月后,勤于学习的饶智华成为一名见习挡车工。
两年后,饶智华被调入生产计划科,踏上综合统计员岗位,负责全厂综合统计工作。为了解工段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情况,他走出办公室,来到车间,深入了解工序衔接、原辅材料、设备故障等状况,撰写了一份份数据翔实、分析到位、措施明确的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1990年,烟厂技改搬迁,工作扎实、责任心强的饶智华被派往新厂负责协调调试新设备。作为一名青年员工,被委以如此重任,他压力倍增的同时也深感振奋。统筹协调、跟踪调度,为抢抓时间,他直接住在了尚未竣工的新厂宿舍里,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3年后,28岁的饶智华走上卷接包车间主任岗位,成为全厂最年轻的中层管理者。
卷接包车间有职工550多人,管理难度大。带着对车间的深厚感情,他行公正、讲大局、树榜样、扬正气。
有位开包装机的女工,视力不好,为准确检验小包拉线位置,她请人制作了色块清晰的模具,用以比对;为检验条包侧面玻璃纸是否黏合牢固,她每天一遍遍用手指摸,手指都裂开了。饶智华把职工身边类似的榜样挖掘后进行树立,由此影响带动了一大批职工。那些“叔字辈”的老职工也暗中夸他“有一套”。
1995年,31岁的饶智华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副厂长。此后的近20年中,他先后与4任“班长”搭档过,分管过生产、质量、储运、安全、人事、纪委、工会和行政等各方面工作。不管分管什么工作,他都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去年,广东中烟党组宣布饶智华全面主持梅州卷烟厂工作时,如此评价他:在烟厂过往4届班子中,他总能与班子成员精诚合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成为“班长”的“左膀右臂”。
梅州卷烟厂工艺质量科副科长周芬与饶智华同龄。她说自己现在的一些工作习惯就有饶智华的“烙印”。
2004年,烟厂新到的一批卷烟纸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联系省外厂家调换。当时已是深夜两点多,周芬一边组织人员抓紧验货,一边迅速赶往车间。她到车间时发现,当时分管生产、质量工作的饶智华早就到了,这让她“很不好意思”。
饶智华要求,一旦车间发生质量问题,技术部门人员必须即刻赶到现场。周芬因此养成了手机24小时不关机的习惯。
卷接包车间高级技师陈志坚感受最深的,是饶智华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只要有培训机会,他都会为我们积极争取,并引导我们去解决难题。”陈志坚说。
2007年,饶智华带领陈志坚等人成立QC小组,对卷烟端部落丝合格率偏低的“顽疾”进行攻关,并最终顺利取得成功。该项目获得广东中烟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全国烟草行业第十八届优秀QC小组成果三等奖。
“2007年之前厂里仅有6位技师,高级技师一个都没有。现在,仅高级技师就有17人,技师有52人。而且,大家创新热情高涨,QC活动成果连续3年在全国烟草行业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获一等奖,去年还获得了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金奖。”陈志坚介绍。
办公室副主任卢亚平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卢亚平要查找一份未正式成文的管理规定,遍寻不着。饶智华得知后,打开办公桌下方抽屉,从众多笔记本中找出一个递给了他——十多年前的一次领导班子会议内容,饶智华工工整整地记在了笔记本上,并保存至今。上面正是卢亚平苦苦寻找的内容,其严谨细致的作风让卢亚平敬佩不已。
“饶厂长见证和参与了烟厂的改革发展,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梅州卷烟厂纪委书记何传郁说。
“我只是‘实干闯未来’企业精神的一个践行者。”饶智华说,他将再接再厉,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东方烟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