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邮政世家三代绿衣信使的邮政梦
深圳:饶志为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腾向前,永不停息;世世代代邮政人,薪火相传,奋斗不止。这是一个平平凡凡的邮政世家的故事,或许这个故事不够精彩,但都是真实的,它如实反映出建国以来时代在前进,邮政人在进步,邮政事业在发展。能够见证并讲述这段历史,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祖父的解放鞋----走泥泞
我家在一个江南山区小县城,明嘉靖五年始设立驿站,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官邮局,1949年底,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全县邮电机构,大部分人员留用。
我的祖父出生在民国时期,三岁时父亲就因病过世,靠母亲帮人挑盐担和做农活为生,日子过得极为艰困,没有读多少书。县城刚解放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手,十多岁的祖父经人介绍来到县邮政局见工(1953年9月,邮政局、电话局、电报局合并为邮电局),开始做步班邮路的邮差。从此,我们家便与邮政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解放的江南山区小县,没有公路,没有车辆,邮件都是从几百里外的江河出海口城市由小火轮运到县城边的码头上,再用双轮木板架子车拉回邮局,经分拣封发后铅封好邮袋,祖父便带着斗笠、蓑衣,挑着几十公斤重的邮包上路了。有时,挑的邮袋两头轻重不一,邮规又不准分拆邮包,只好在轻的一头放上几块石头来做平衡。
所谓的邮路,也就是乡间小路,山高林密,人迹稀少。祖父每天要翻山越岭、跨江渡河地走几十公里路程,路上毒蛇猛兽极多,祖父便天天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用于防身。邮路两天一个来回。夏天回到邮局,哎呀,身上那个汗臭味,能飘出几里远。看过反映乡邮员工作情景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人都能理解,祖父就有那个经历。
1969年底,邮、电机构分设。地方政府在远离县城的原始森林里新建了一个大林场,林业工人需要邮政服务,祖父便来到这深山老林中,和同事们一起白手起家地把邮政所建了起来,几个月才能步行几十公里回家一趟。1973年9月邮政局、电信局合并为邮电局。为照顾家庭,祖父申请调回城做市内邮递员,天天走街串巷。那时的老县城每年都要受洪水浸泡十多次,有时一浸就是好几天。最辛苦的就是洪水刚退去的时候,街路上齐膝深的潮泥,祖父只能背着堆积了几天的邮件报刊深一脚浅一脚地上路投递。
“呜喂——张大哥,有挂号信,快拿私章下来签收啊!”、““呜喂——李大婶,有汇单,快下来签收啊!”每一天,我的祖父总是身背邮袋,走在骑楼街道上大声地喊着。绿色的帽子、绿色的制服、绿色的邮包,是我的祖父永恒不变的形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久而久之,全城不论男女老少,都认得这个邮递员。几十年过去了,每当老县城的老辈人讲起祖父时,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祖父虽去世多年了,但他所讲的老一辈邮工艰难创业、无私奉献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父亲的自行车----转乡镇
改革开放前,我的父亲十多岁时从部队复员回家,没休息几天,县上就来通知到县邮电局报到。报到后分配到一个山区人民公社邮电支局做乡邮员,那是一条半步班邮路。父亲每天早上穿着极为宽松的、绉绉巴巴的绿色棉布邮服,带上斗笠、雨布(下雨时包邮件用的)和邮件报刊,骑着绿色的邮政专用自行车来到另一个公社邮政代办所,办好此地邮件交接并把自行车寄放在代办所,背着另外的邮件步行上山下乡,沿途分发信件报刊。中午回到公社食堂搭伙吃午饭。饭后又继续下午的步班邮路行程,晚饭前再骑上自行车回到支局,做好第二天的出班准备工作。顺便说一下,那时一个月能领到37元的工资哦。
父亲说那时候最凄凉的感觉是在寒冬季节,一个人挎着邮包行走在大山里的小路上,满目寒霜,空山无人,连鸟叫都听不到一声,只有脚下的解放鞋(企业发的哦)踩在霜雪地上发出的吱吱声响。由此,深深领会了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古诗意境。
有时走十多里的山路,只为了投递一份当地的报纸。那时山里人穷啊,没有人订报纸的,县里只好叫财政局出钱(常常欠费),为各个生产队订一份当地的党报。这样邮递员便不能跳点,总是要行走到这个生产队的。几年里,父亲总是每天准时出现在途经的各个投递点,久而久之,沿途生产队的村民都不用看钟表,只要看到邮递员来,也就知道是啥时辰了。
在当时的农村邮电支局,就父亲一个年轻人,上级要求一专多能,啥都要学、要会,如此便成了代班员。几年下来,做过营业员、机线员、封接发员、话务员,晚上还要背密电码呢。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着长大的童年。我父亲是盼望着有朝一日,邮政事业大发展,能给配一部摩托车运载着邮件投递,那有多威风!
就这样,看着邮电支局旁边人民公社机关大院门口的直脚牌从人民公社改为管委会,又改为区公所,再改为乡,最后改为镇。邮政的绿颜色却始终如一。农村支局的工作确实辛苦,但父亲觉得总要有人来做这个事呀,那时候人的思想都好单纯的,心里老想着周总理的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这是多么神圣的事业呀。
过了几年,父亲调回县局邮件组做代班员,又是要一专多能。从封接发、分拣到邮运,再到机要代班等工种,学了一个遍。为了工作需要,局里还出钱要父亲学开车,从两轮摩托车到三轮货运摩托车(那时候全县只有一部三轮摩托车,局长下支局都要坐它呢)再到四轮汽车,也是学了一个遍。文化知识方面呢,局里与成人职校合办了一个邮电中专班,父亲报了名。刚毕业又报读电大大专班,电大刚毕业又报读函授本科班,这方面也是学了一个遍。还通过自学,考取了助理师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
后来,1998年9月邮电又分营了,领导们想到我父亲工作经历丰富,便调他到办公室上班。刚分营,事多人手少,还是要一专多能。从劳动定员定额,到工会事务、行政管理,再到安全保卫,全学了一个遍。算算,都不知学了几个“遍”了。父亲总是学一件会一件,都认真做好它,获得的证书和奖状真不少。安全保卫工作方面还荣立过“三等功”呢。
“想想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呀,在邮政企业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父亲总是说:“知足了,在邮政这个大舞台上,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总会有大的收获。要感谢邮政这个大家庭的培养爱护!”
我的邮政梦----刚起航
新的世纪,我的邮政世家脚步,从山区走到了都市。2008年,我所在的邮政单位为了储备人才,与省佛山邮校签订了代培订单生的合同,招收部分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年轻学子在邮校全日制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到招生单位工作。经过严格考试,我有幸名列其中。
时间来到参加高考后的某一天,我同时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省内某高校的,一份是佛山邮电学校的(三年制高职班)。如何取舍呢?心中大是纠结。从小在邮电大院里生活长大的我,周边都是父亲“绿色”的同事朋友,他们都说读邮电学校好。于是,我便胸怀“邮政梦”来到佛山邮电学校就读。
我读的是综合业务班,要求一专多能,除了学习语数英外,把营业、储蓄、营销等专业都学了个遍。刚开学不久,全省邮政特有工种技能大赛在邮校举行,学校特别给我们安排了观看比赛的时间。比赛中,选手们过硬的业务技能让我为之一震:打600个字不到十分钟,一字不差;十多件收寄手续复杂邮件也是不到十分钟处理完毕,还亲眼看到了课本中说到的“三角看袋法”等技术。从那刻起,我就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像那些选手一样出色。经过努力,我如愿以偿,在第二个学年就考取了“邮政营业高级证书”。
三年后,我们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工作的岗位,成为邮政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对我而言,这是个不小的转变,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刚毕业就能到一个不错的单位,不用乱投简历,不用东奔西跑。所以,我也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被分配到深圳邮政工作,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同事的团结敬业精神。邮局最为繁忙的时节莫过于中秋节和春节前后,营业前台的用邮客户从柜台排队到门外,我们从开门一直收寄邮件到关门,连吃中午饭都没有时间。每每在这样繁忙的季节,班长、封发员都会来帮忙验视、打包和收寄邮件,甚至局长和管理员都会前来帮忙,全局职工齐上阵,战中午、夺黄昏,一切为了用户。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楚的定位,决心向身边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同事们学习,默默奉献,敢于担当,不为成就一番伟业,只想让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后来,因封发岗位人手不足,我又被调到后台顶班两个月,接手封接发邮件的工作。由于自已在学校里学过这些知识,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电商小包是邮政新推出的业务,很有市场前景。2012年底,深圳邮局为发展电商小包业务,组建了“青年突击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那段时间,我们在商函、华强北等小包业务量大的支局夜以继日地帮忙收寄、处理业务。虽然天天累得满头大汗,但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营收任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读的是综合业务班,要求一专多能,除了学习语数英外,把营业、储蓄、营销等专业都学了个遍。刚开学不久,全省邮政特有工种技能大赛在邮校举行,学校特别给我们安排了观看比赛的时间。比赛中,选手们过硬的业务技能让我为之一震:打600个字不到十分钟,一字不差;十多件收寄手续复杂邮件也是不到十分钟处理完毕,还亲眼看到了课本中说到的“三角看袋法”等技术。从那刻起,我就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像那些选手一样出色。经过努力,我如愿以偿,在第二个学年就考取了“邮政营业高级证书”。
三年后,我们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工作的岗位,成为邮政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对我而言,这是个不小的转变,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刚毕业就能到一个不错的单位,不用乱投简历,不用东奔西跑。所以,我也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被分配到深圳邮政工作,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同事的团结敬业精神。邮局最为繁忙的时节莫过于中秋节和春节前后,营业前台的用邮客户从柜台排队到门外,我们从开门一直收寄邮件到关门,连吃中午饭都没有时间。每每在这样繁忙的季节,班长、封发员都会来帮忙验视、打包和收寄邮件,甚至局长和管理员都会前来帮忙,全局职工齐上阵,战中午、夺黄昏,一切为了用户。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楚的定位,决心向身边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同事们学习,默默奉献,敢于担当,不为成就一番伟业,只想让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后来,因封发岗位人手不足,我又被调到后台顶班两个月,接手封接发邮件的工作。由于自已在学校里学过这些知识,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电商小包是邮政新推出的业务,很有市场前景。2012年底,深圳邮局为发展电商小包业务,组建了“青年突击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那段时间,我们在商函、华强北等小包业务量大的支局夜以继日地帮忙收寄、处理业务。虽然天天累得满头大汗,但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营收任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013年,根据形势的需要,支局业务转型主攻渠道营销,我被调到了营销岗位。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慬营销工作该如何着手,做什么,怎么做。细心的营销主任一下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手把手地传授给我营销业务的基础知识,每逢出去拜访客户都会带上我,让我从实战中体验营销、学习营销话术。经过大半年的历练和努力,终于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料。
在这些客户里面,有一个国内小包客户的用邮过程很令我难忘,这个客户是做淘宝业务的。刚开始给他们推荐国内小包业务时,他们的老板很惊喜,觉得我们的小包很便宜,能帮他节省不少快递成本,我们马上签了合同走件,一天的量有50件左右。但是过了短短一个月时间,走件量直线下降,每天只有5件左右。于是我便积极与客户沟通,但他们老板好像有意避开我、不和我谈。通过多次接触,我才从他们员工那里了解到,刚开始的邮件是很快收到,但到了后面有很多件迟了好几天才到,导致很多买家投诉他们。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立刻一步一步地查询核对这些邮件的去向,原来这些邮件都是寄住东北的,当时正值东北下暴雪,所以导致邮件延误。但当我把原因和客户说明之后,他们还是没加量给我们,因为他们确实是造成了一些损失。于是,我更加细心地核查情况,每隔两天就反馈一次邮件走向的情况给客户,在这期间也没有一单投诉。就这样过了两个月,终于感动了“上帝”,老板打来电话说愿意给我们加量。这时我的心情无比高兴,并且记住了:营销不是签下合同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客户当朋友,尽已所能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好客户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一直认真学习书本上的业务和文化知识,几年来从不放弃每一次业务学习培训的机会。经过努力学习,考取了“邮政营销高级证书”。在2014年又考取了“邮政营业技师证书”。我还报考华南师范大学函授本科班,挤出业余时间学习,以丰富自已的各类知识,现在也已经取得了毕业证书。
回顾一百二十年的风风雨雨,我国的邮政事业终见彩虹。君不见邮政早已不是肩挑背扛、雨笠蓑衣的步班时代了;君不见邮政飞机来往于各个大都市的天空,邮政轮船冲风破浪于海上江河,邮政汽车疾驰于高速大道,邮政摩托车穿棱于大街小巷。邮政业务从单一的寄递信件,到邮政、金融、保险、速递、证券等业务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今日之中国,正再造辉煌,风鹏正举;今日之邮政、正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我深深地知道,时代在变,祖父辈们薪火相传的东西不能变。我们要有一颗有责任感的心,让这颗心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要有理想、有激情;我们要多一些坚毅,少一些娇气;多一些付出,少一些怨言。我总是想:保护用邮者的权益,是我“天然”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代代的邮递员,深情地走在邮路上,从无数人渴望与期盼的眼神中,读懂职业的光荣与骄傲,寻获继续传承好邮政历史的力量与勇气。我知道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那就是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
我深为自己是一名邮政员工而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邮政世家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此,我要大声说:我的邮工生涯才刚刚开始,我的使命就是传承好邮政世家的优良作风和人文历史,并努力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二0一五年冬
摘自中邮集团“邮政世家”征文
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