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以饶氏族人为主创建的红色政权
类型:饶氏风采  发布时间:2015/11/17 20:39:41  点击量:1820    
 
以饶氏族人为主创建的茶阳太宁乡红色政权
    
在广东省大埔县的茶阳太宁乡居住着众多的饶氏族人,在土地革命时期,这是一个红旗不倒的英雄乡村。朱德、陈毅、张鼎丞、方方曾经先后在这里工作、战斗或宿营过。张鼎丞(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276月在此入党入党后曾多次在此战斗或直接指导过这里的工作。以方方为首的闽西南潮梅特委(即闽粤赣边省委)机关1939年秋曾在这里住过三个半月在这里指挥过闽粤赣边区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茶阳太宁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有五十余人(在内部肃反中被错杀的未计入在内)在茶阳太宁先后参军的人数(包括自卫军、赤卫队、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有三百多人。原全国侨联副主席方方同志曾指出:“ 茶阳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
                                           
-、茶阳太宁乡党组织的建立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茶阳太宁饶氏“义训堂”的饶百我、饶素愚等人便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他们长期从事国民教育,在广州中山大学任职。1918年至1922年饶百我在香港干诺道书店看到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及陈独秀与李大钊合编的《每周评论》等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思想的杂志等进步书刊,便每期出版购阅之后,即寄回家乡茶阳太宁供几个儿子研习,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后辈饶炳寰、饶练、饶褒昌、饶炳亨和饶龙光等人。而这些年轻人的思想更为激进。如:饶炳寰曾在广州和大埔广泛与左翼知识界接触,在广州做党的地下工作,是香港华南分局的特派员兼秘书长;饶炳寰和连贯、罗卓英(原广东省主席)、饶彰风皆为亲密战友,还在黄埔军校一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饶炳寰还是饶彰风(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学生。
1922年,茶阳太宁的革命知识青年饶龙光、饶炳寰、饶褒昌、饶炳亨和张高友等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共产主义思潮影响下,设立了茶阳太宁公学及图书报社,组织进步青年学习《新青年》、《向导》和《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 传播马列主义思想, 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继而设立了茶阳太宁自治促进会, 为茶阳太宁人民做了一些社会福利事业, 处理了一些被地主压迫剥削的事件,而取得了茶阳太宁农民的信任。1926年春,饶龙光、饶炳寰和张高友等人组织了农民协会。那时,群情高涨,当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户参加了组织, 会员共有一干五百多人。这是大埔县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自治组织。
茶阳太宁农民协会成立后, 在1926年夏首先开展了“二五减租”运动,并取得了胜利,接着进行抗租抗税、反对勒索摊派的斗争。从前军饷、苛捐杂税均在县城豪绅支配下无理分摊, 农民负担极重,无力缴交的就被军警拘捕。农会成立后,农民在农会领导下开展斗争,用拖延抗交等方法,又取得了初步胜利。
 1923年至1925年, 茶阳太宁的革命者饶龙光、饶炳寰、饶炳亨等积极与外界联系,目的是为了找寻共产党组织。为了找党,饶龙光与饶炳寰曾在大埔广泛与左翼知识界接触;张高友则利用在广州读大学的机会,与广州的岭东革命学生联络;饶炳亨在大埔中学毕业后,也来到广州,在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利用工作关系与大埔旅穗的革命者联系并和各方面的左翼青年结交朋友。
1925年至1926年饶龙光、张高友、饶炳亨等分别找到了党,并先后加入了党组织, 然后回到茶阳太宁开展工作。饶炳寰则于1926年到潮州烟丝工会工作, 是年冬也调回茶阳太宁从事党务和农会工作。茶阳太宁的党组织在茶阳太宁农会开展减租减息等各项斗争的基础上,吸收了在实践斗争中表现好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农民积极分子入党,发展了党员四十余人,团员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是饶氏族人。
党团组织发展壮大了, 党员都成为茶阳太宁农民协会的重要骨干,饶炳寰、江碧群先后任茶阳太宁党支部书记。后成立大埔附城区委, 饶炳寰任区委书记,委员饶维昌。附城区委设在茶阳太宁, 领导茶阳太宁、漳溪、大靖、岩上、黄砂五个支部。中共大埔县委于1926年冬在茶阳养育堂成立, 首届县委书记为郭栋材, 委员有饶龙光、杨简士、郭栋材、赖释然等五人。县委成立后因形势逐渐紧张,大埔县城白色恐怖很严重, 县委机关为了安全和便于领导农民武装斗争,又转移到茶阳太宁上店饶氏宗祠“义训堂” (即饶龙光、饶炳寰、饶福昌、饶练、饶寿田的住家)。1927年四月初饶龙光任县委书记。
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期间, 福建闽西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生长在福建永定溪南区金砂乡的张鼎丞, 出身于衣民家庭, 家境穷苦, 受尽了压迫和剥削, 对旧社会极端痛恨,到处想法寻找革命的道路,寻找共产党。这时他在闽西接触了阮山、林心尧等人,听了他们的宣传, 很受感动。后来,他到广东大埔埔北石下坝保灵寺小学教书,认识了饶龙光、张高友等共产党人。饶龙光、张高友热情接待张鼎丞, 并邀他利用节假日到茶阳太宁实地考察农民运动。张鼎丞考察了茶阳太宁的农运并参加茶阳太宁人民的斗争, 在斗争中他认识到茶阳太宁人民所走的道路就是共产党指引的光明大道, 是完全正确的道路, 也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和多方寻找坚决要走的道路。张鼎丞常到茶阳太宁作客, 成了茶阳太宁人民、茶阳太宁党组织特别是饶龙光的亲密战友。张鼎丞便在茶阳太宁由饶龙光、张高友二人介绍入了党, 并很快得到了大埔县委的批准。
张鼎丞在《自传》中说:“ 我于大革命时期开始读到了共产党的书刊, 如《共产主义ABC 》、《向导》和《中国青年》等, 并接近了饶龙光、张高友等共产党人,听了他们的宣传,我非常钦佩共产党及共产党的主张,我开始认识到中国的社会非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不可,非进行阶级斗争不可, 因此我就急于寻求加入共产党的组织, 可是很久未得门径,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 饶龙光、张高友介绍我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 。
张鼎丞入党前罗明(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常到茶阳太宁找饶龙光、张高友等联络工作。罗明当时在闽西特委负责领导工作。罗明为了要加强永定县的工作, 特别是为了开展永定溪南区等地工作, 曾向饶龙光提出请他介绍一个永定溪南籍的党员给他,开始饶龙光未答应。后来, 1927年5月间茶阳太宁农民军接县委指示攻打大埔县城,罗明也参加了,饶龙光很高兴,便满口答应把张鼎丞调回永定。说张鼎丞是溪南人,县委批准他入了党,可以把他介绍给你,并把张鼎丞的组织关系当面转给罗明, 要罗明通知张鼎丞不再回埔北教书, 并要永定党组织为他办理组织手续。
 
二、茶阳太宁乡农民暴动
1927 年春节期间, 茶阳太宁农民运动又有新的发展, 它对周围乡村的农民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时,大埔全县的农民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起来。大部分农村已有了农会组织,农村、学校逐渐有了党团的组织,各地中小学的学生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茶阳太宁农会在党组织领导下利用春节拜年时机, 向群众募款购枪, 成立茶阳太宁农民自卫军。除了发动农民自己有自卫枪枝的捐献出来之外, 还发动群众性的购枪运动。当时搞了一个“ 三仙运动” 每个人出三个铜板叫“ 三仙” 全乡三千人, 男女老少齐动员,很多人出十个“ 三仙” 以至几十个“ 三仙” , 许多人把自己多年用“ 积钱筒” 积蓄的钱拿出来,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此外还动员殷实户认购枪枝。经过一个月的努力, 达到长枪七十余枝。乡里还开设土兵工厂, 由乡里铁匠和雇请外乡铁匠打造七九步枪。连农民自己有的自卫枪枝包括鸟枪、土铳、大刀、长矛、红缨枪共有三百余枝, 形成了茶阳太宁农民自卫军的武装力量。二月间省农民协会正式颁发了“茶阳太宁乡农民协会” 和“ 茶阳太宁乡农民自卫军” 的印信(圆形印章), 全乡七百余户农民及茶阳太宁农民自卫军高举犁头红旗、敲锣打鼓举行示威游行, 扩大政治影响, 这就是闽粤边成立的一支较早和较健全的农民武装队伍也是永定、平和、大埔边区当年数一数二的革命武装队伍.
参加茶阳太宁农民自卫军的农民约有三百余人,编一个营,三个连,其中有一个是基干连,也叫主力连,约一百五十人。自卫军进行了军事打靶射击和政治纪律等训练,还学习武术及教唱“打倒列强, 打倒军阀”、“ 少年先锋歌”等革命歌曲, 士气极高。
1927年3月12 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日, 茶阳太宁农民和农民自卫军联合青溪、散石里等地农民约二千人左右, 高举红旗参加大埔县城纪念大会,会后,游行示威, 并结队到大埔县政府请愿, 要求“ 合理摊派军饷”,实行“ 二五减租”,高呼“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口号。伪县长曾希周被迫派出代表接见谈判, 接受农民合理要求, 城内地主豪绅和反动分子十分震惊, 纷纷逃窜, 茶阳太宁农民和农民自卫军首次旗开得胜。
1926年, 国民党的政府腐败不堪, 贪官徐样勾结大埔县长陈毓辉实行“卖官括民”政策, 进行私下金钱政治交易。陈毓辉上台不到半个月, 就把八个区长职务, 按区大小肥瘦,标价拍卖。城里反动恶霸肖雨史等则乘机向茶阳太宁等地农民反攻倒算, 强迫农民把“二五减租”减掉的租谷加倍收回, 或折算高利贷。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打倒贪官污吏,中共大埔县委调动茶阳太宁等地的农会及农民自卫军进城, 把城门关起来, 捉拿首恶分子肖雨史, 并在街上游行示威, 宣传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高呼“活捉土劣肖雨史”“打倒贪官陈毓辉”的口号, 吓得肖雨史心惊胆颤,不敢露面,县长陈毓辉则被撤职夹着尾巴滚离大埔。茶阳太宁等地农民和农民自卫军的斗争, 大长了群众的志气, 大灭了贪官的威风。从此城里的地主再也不敢随意下乡反攻倒算了。
1927年四· 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举屠杀共产党人及一切进步分子和革命群众。在大埔中学读书的农民子女, 凡是共青团员或革命青年学生, 均被学校反动当局开除。反动商团头子肖雨史妄图取消各地农会组织,消灭农民武装力量,引起农民极大愤恨。农历5月初三日, 中共大埔县委为了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保卫革命利益, 决定举行县城和高陂两处暴动。县城暴动由饶龙光指挥, 以茶阳太宁农军为主力,高破由郭栋材负责,由桃源等地农军参加。高陂因洪水暴涨加上准备来不及没有按时发动,县城的暴动则如期进行。暴动前茶阳太宁农军集中在茶阳太宁公学,由饶龙光进行动员,张鼎丞率四十多名永定金砂等地英勇铁血团参加。张鼎压因未暴露赤色面目, 考虑到他还要做隐蔽工作,县委负责人要他暂不参加。由于县城洪水登棚,影响各路农军配合进攻,暴动不能按计划进行,改为由茶阳太宁部分农军与各级党团领导骨干及从仙头、广州等地回来的革命知识青年和城内部分工人参加,避开洪水,从县府的后山及其他有利的地形攻进去,饶龙光、罗明、张高友、饶炳寰、罗法胜、饶寿田、郭才、罗有擅都参加了暴动。占领县城后,成立了县革命政权,由郭栋材、饶龙光、李敏丞等十多人为委员,还成立了大埔县军事委员会,饶龙光为主席,同时县委决定将茶阳太宁农军与桃源等地农民武装合编为大埔工农军第一团,饶龙光为团长。茶阳太宁农军由饶寿田等负责。政权只维持十天,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扑, 我党政军机关主动撤出转移至茶阳太宁、高破等地坚持武装斗争。茶阳太宁农军及工农军第一团团部撤出后设在茶阳太宁。
茶阳太宁农军这次暴动攻城,虽然缴获不多,红色县政权也只维持十天,但它开创了大埔县和永和埔边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土地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它的政治意义和对大埔和闽粤边界的政治影响是很大的。
罗明(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于1981年4月6日及1982年7月6日对大埔县党史办的有关同志谈话时,他说“茶阳太宁集中了农民自卫军约成百人攻打大埔县城,我也参加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只见国民党抓共产党,杀害共产党和工农,对武装的反动派不来个革命的武装回答不行。这次行动算是用革命的武装回答反革命的武装的一个行动, 很有意义。此次暴动在全县影响很大, 使群众知道, 有了共产党领导的农军,就能保住劳动果实。”
 
三、响应南昌起义大军南下的第二次暴动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没有与江西农民运动结合,而按计划由江西南下广东。9月中旬当起义军经瑞金取道福建到达上杭时,为了响应南下的起义军,大埔县委书记兼大埔工农军第一团团长饶龙光、县委委员饶寿田、饶炳寰及黄埔军校毕业生罗法胜等率茶阳太宁农军(第一团主力)于9月16日(即农历八月)举行第二次暴动,占领县城。9月18日起义军由周恩来等率领到达大埔县城,随即委派饶龙光为大埔县工农政府主席,饶炳寰为秘书,成立大埔县工农政府,并张贴起义军总指挥贺龙的《告革命同志书》。茶阳太宁农民还积极协助起义军运输粮食和供应工作,朱德,彭湃、李立三等还召集茶阳太宁工农军讲话,当场发给汉阳造“七九”五响步枪一百五十枝和弹药一大批, 这是起义军给茶阳太宁农民自卫军留下的革命火种,因而茶阳太宁农民自卫军的革命斗志更加坚强兴旺起来。
当日,被茶阳太宁农军抓获的国民党反动分子谢矩生,(谢系大埔县清党委员,主谋无故开除进步学生的)彭湃还亲自审讯谢矩生,并批准处以死刑,交茶阳太宁农军立即处决。
起义军在三河坝与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钱大钧部血战三昼夜,歼敌一千多人,为了保存力量,朱德果断地突出重围,进入饶平,与潮汕失利后突围部队在饶平茂芝会合,决定“ 穿山西进”。朱德、陈毅率起义军经饶平、平和、永定又绕回茶阳太宁,朱德曾在茶阳太宁排楼坝罗治平的永泰昌烟店左片阁楼歇宿过。那时, 茶阳太宁党组织除大力供应起义军粮食之外,并派党员饶寿田、张佳来两同志为起义军的向导。
八一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失利后, “ 茶阳太宁工农红军” 由大埔城撤回茶阳太宁,立即建立了茶阳太宁苏维埃政权,继续与埔城地主豪绅和反革命武袋作斗争。
是年,10月间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扩大会的精神, 大埔工农军第一团改编为广东东路工农军第十五团,团长仍由县委书记饶龙光兼任。茶阳太宁农军整编为第一营,下属三个连,其中两个连不脱产、或半脱产, 留在茶阳太宁坚持生产隐蔽斗争, 配合主力作战,第一连约八九十人则与张鼎丞等率领的闽西永定铁血团四十余人混合编为特务连, 这是十五团的主力连,是完全脱产的精锐的基干部队,直属团部指挥, 转战于闽粤边界的大埔、平和、永定一带。
茶阳太宁人民和大埔人民的武装斗争,一开始就得到了罗明、张鼎丞等领导的闽西南人民武装力量的支援,而茶阳太宁和大埔人民的武装斗争,反过来也支援了闽西南人民的武装斗争。总之,闽粤边人民的斗争,自始至终是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可说是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范元辉在《金砂暴动》一文中写道:1927年, 叶挺、贺龙大军在南昌起义后经过广东, 曾留下一批枪枝、弹药给大埔茶阳太宁的党组织, 留下了火种。这年农历八月底, 大埔党组织发动茶阳太宁暴动, 配合叶、贺大军解放大埔城时, 曾写信请张鼎丞同志派人到大埔配合。张鼎丞同志曾先后两次到大埔, 并在金砂和西溪一带选拔了四十多个英勇的战士, 送到大埔, 参加当时的工农红军第十五团第一连作战。他们在永定、平和、大埔边境与占优势的敌人, 团匪肖雨史的部队进行了几个月顽强的游击战争。1928年, 由于大埔的情况恶化,这些革命武装又由大埔转到永定的金丰、城区以及平和边界活动,坚持了二、三个月”。范元辉的文章还说,在这些战斗中“建立了闽西和粤东党的密切联系”。
 
    四、土地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土地革命中,茶阳太宁人民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即1927年秋至1928年秋,茶阳太宁人民以武装斗争为主,反抗国民党的残酷“ 围剿”茶阳太宁人民的斗争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二是1928年秋至1934年冬,茶阳太宁人民实行白区工作与武装斗争相结合, 始终坚持根据地建设,坚持苏维埃红色政权,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阶段;三是1935年春至1937年7月,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茶阳太宁人民以白区工作为主,坚持白皮红心,进行隐蔽斗争的阶段。
1927年10月初, 朱德指挥的三河坝战役失利后, 大埔县委机关及茶阳太宁农军从县城撤回茶阳太宁, 在县、区委和党支部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 保卫秋收, 实行抗租, 准备分田。大埔县城以肖雨史为首的商团与白军两个营迭次进攻茶阳太宁苏区,茶阳太宁农民与张鼎丞率领的永定溪南铁血团四十余人并肩作战, 经过大小十几次战斗, 挫败敌人,击毙敌连长一人,匪兵多人,捕获敌探五人,就地枪决。但茶阳太宁苏区惨遭蹂躝,国民党实行三光政策,被烧房屋、店铺百余间, 被抢掠财物不计其数,敌兵所到,奸淫妇女, 掳人勒赎(被掳群众数十人)凶恶残暴, 惨绝人寰。苏区人民在敌人三光政策下,疏散入山,断粮断飨,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在平阳地区有二三百户人在三五个月内不见炊烟。一年中惨遭敌人数十次的蹂躝,这是茶阳太宁人民斗争最艰苦的日子。由于敌人从潮汕增援兵力,茶阳太宁农军与金砂农军奉县委命令转移至永和埔边开展游击斗争,并参加了闽粤边区的漳溪、岩上、高破、百侯以及永定、平和等地的武装起义,有力地支援了河西南的革命, 开辟新的战场。
1929年春,朱毛率红四军入闽, 创建了闽西苏区, 与埔北、埔东联成一片。从此, 茶阳太宁苏区属闽西苏区的一部分, 茶阳太宁党组织属永定县委领导, 改为茶阳太宁特支(等于区委),江碧群任书记, 饶寿田在永和埔边负责军事领导, 也常回茶阳太宁指导工作。1929年夏, 茶阳太宁特支改由大埔县委领导, 江碧群任埔北区委书记, 茶阳太宁改为总支, 书记曹存芳、饶寿田,仍在永和埔边金丰等地工作。1930年茶阳太宁党团员发展到五十多人,恢复了农会、工会、妇女会, 少先队儿童团的组织。红旗在塔坑老屋迎风飘扬。
1930年4 月30日,茶阳太宁赤卫队配合闽西红十二军、埔北红十二连分三路进攻人埔县城。以后茶阳太宁赤卫队又参加了漳溪、埔北及永定湖雷、下洋、中坑等地的暴动。
1931年春,饶和埔县委,县苏维埃政权在埔东大塘头成立。由于敌人的进攻,县委和县苏区机关从埔东迁至茶阳太宁团村、塔坑后转移至茶阳太宁北坎头罗随家。
1935年春, 中央红军长征后, 张鼎丞等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张鼎丞曾用“ 苏德元”的化名给茶阳太宁和埔北的党组织发来指示信, 指示茶阳太宁和埔北党组织要密切依靠群众,坚决隐蔽组织,有效地保存力量,顽弧地坚持地下斗争,切实度过革命难关,迎革命接新高潮的到来。
但是,茶阳太宁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吓倒。茶阳太宁的地下党员和红色战士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继续顽强战斗,曾在张鼎丞率领的闽西南红军游击队配合下,坚持抗租和减租斗争。茶阳太宁的党组织仍在秘密活动,党员转入单线联系,胜利地完成了张鼎丞指示的“保存革命力量,坚持隐蔽斗争”、“ 沟通闽西南与粤东的联系”的光荣历史任务。一九三七年春、秋,方方代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去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请示工作,来回都经过茶阳太宁和塔坑交通站。塔坑交通站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成为永和埔和闽粤边的一盏璀灿的明珠。
在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三个阶段中,茶阳太宁人民的斗争有下列八个特点:一是党的组织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和上级党的领导没有中断过联系;二是茶阳太宁人民没有放下武器,武装斗争一直在坚持;三是根据地级然有时缩小有时扩大,但是总的说,红色根据地各村庄的斗争没有停顿,红色政权一直存在到1935年春, 1935年以后仍有革命的两面政权;四是共青团、工会、农会、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一直坚持到1935年夏,以后仍有秘密农会的活动,农民的抗租、减租减息斗争一直没有停止;五是白区工作和统战工作, 敌工工作没有停止;六是教育阵地没有放弃, 乡、保、甲政权和壮丁队基本上仍掌握在我党的手中, 成为白皮红心的组织;七是交通站、联络点、接头处一直保存下来, 没有停止过活动;八是人民的斗争十分英勇、顽强, 牺牲的烈士很多,人民财产损失特大。这八个特点集中起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红旗不倒!”
 
    五、茶阳太宁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在抗日战争中茶阳太宁人民继续、发扬了革命传统, 如1937年8月底至1938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前, 茶阳太宁党组织在张鼎丞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 任命了饶奕昌、曹开振等为茶阳太宁及埔北工作团负责人, 兼茶阳太宁党支部、埔北区委委员, 作了多次指示, 要求做到如下四点:一是抓紧恢复和发展、健全茶阳太宁及埔北党的组织工作;二是掌握乡保甲政权机构和壮丁队,党员要求做到白皮红心,隐蔽下来,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三是密切联系群众, 关心农民疾苦,关心工人和一切劳苦大众的福利, 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四是做好知识分子、华侨和华侨家属,以及中上层爱国人士的工作, 巩固国共合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成绩,党员恢复发展到四十余人,建立了六个分支部,一个中心支部,一个区委,成立了青抗会、农抗会、妇抗会、学抗会、小教会、抗日自卫团、抗日剧团, 抗日歌咏队, 妇女夜校等, 各个学校及乡保甲政权也在我党的掌握之中。从此茶阳太宁人民的斗争又走上了新阶段。1938 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出动后, 茶阳太宁的党组织划归大埔县工委领导。此后, 茶阳太宁人民又和大埔各区乡人民一起, 对全县的抗日救亡工作作贡献。
1939年7月至10月, 潮汕沦陷后, 以方方为首的闽粤赣边省委机关迁来茶阳太宁店上李屋住。方方化名为广州中山大学附中的老师“王先生”的身份,在广州沦陷后到潮汕, 潮汕沦陷后逃难到茶阳太宁。省委机关工作人员对外称是“王先生”的家属,或亲戚。李碧山、姚译、伍洪祥等从潮汕前线回来也住在茶阳太宁。茶阳太宁塔坑, 觉莲塘, 中边角等地设有省委的交通站和接头处。饶练、李以雪等兼作省委的政治交通员。茶阳太宁成了闽粤赣边区党的指挥中心地点。茶阳太宁党组织为保卫省委机关的安全,及便利省委机关的工作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完成了省委交给的保卫、情报通讯联络、后勤等各项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闽西也发生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出动两个团的兵力向我党和革命人民进攻,捕去700余人,杀害200余人。粤东的反动派也拿起了屠刀。黄芸(埔南县委特派员 )、沈良坤等被杀害于茶阳, 饶乃跃(原大埔县委书记)在龙岩监狱被毒死, 赖文华( 太长区委委员) 谢超民被枪杀于永定县城。黄芸、赖文华、谢超民等在狱中, 在法庭, 在刑场都和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 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罪恶阴谋。临刑, 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八路军、新四军万岁”和“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为了揭露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等制造皖南事变的反共罪行, 南委和埔北县委遵照南方局的指示印发了大量的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谈话等文件,以快邮代电的形式散发各地。茶阳太宁的地下党员沈凉珍等也利用在大埔中学读书的关系, 把事先写好的中央军委发言人谈话,用油纸包好,隐蔽地放进学校门房, 第二天一早各班学生拿到后, 拆开争相传阅。沈琼珍、李以雪还将快邮代电包好投入邮筒, 寄往港澳和南洋各地, 向港澳同胞和爱国华侨进行宣传。
1942年夏,南委事件发生后,中央和南方局指示:南委所管国统区的党组织一律暂时停止活动,已暴露的干部一律埋藏隐蔽或转移至游击区工作,其余的应利用各种社会职业掩护,继续贯彻“长期埋伏, 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茶阳太宁的党组织坚决执行了中央和南方局及方方、李碧山的指示,将一些干部转移至平和、龙岩及赣西北隐蔽,等待时机。由于统战工作做得好, 茶阳太宁公学和茶阳太宁乡公所自卫团等仍掌握在我党手中。这期间我党的许多县区级干部都能够到茶阳太宁公学教书以积蓄力量。
茶阳太宁党组织在南委事件后, 虽有两年时间转入生产隐蔽, 但在隐蔽中仍坚持斗争。在1943年秋冬及1944年粤东正式恢复组织活动后, 茶阳太宁的党组织即及时地恢复了组织活动。在整个抗日战争阶段中, 茶阳太宁的党组织既保存了组织,又保护了干部,既联系了群众,又坚持了斗争, 它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抗日救亡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堡垒作用的。
 
   六、坚持斗争赢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6年冬至年春,根据党中央和香港分局的指示, 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从实际出发, 决定“ 先粤东后闽西”(即先在埔东发动武装斗争, 等粤东武装斗争开展后, 再回师闽西南),在闽粤赣边开展武装斗争的方针, 得到了香港分局方方和党中央的批准。阂粤赣边区工委决定,闽西的部分军事骨干和粤东地委特务队在大埔坪砂合并成立粤东支队, 支队长刘永生,副支队长程严等, 政委杨建昌,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立朝, 受边区工委和粤东地委领导。茶阳饶氏队员在太宁的中边角、上店、塔坑、团村以及散石里等地建立起边区工委的重要交通联络点及交通中转站,参与整个大埔县和闽西地区的解放战争。茶阳太宁的党组织和饶氏村民在保卫边区工委机关的安全以及在各方面支援边区工委机关的工作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茶阳太宁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 茶阳太宁在解放战争中还是永和埔和埔永梅边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1948年饶邦泰出任大埔县长,饶龙光任秘书。中共永和埔县委派罗芬跟饶龙光联系,利用他做饶邦泰率部起义的工作。并争取了国民党部分军队起义,为和平解放大埔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9年5月14日大埔县城(茶阳)和平解放。
在反抗剥削压迫,争取民族解放,抗日救亡和人民自由的各个时期,茶阳饶氏子弟总是走在前面,奋勇前进,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由深圳饶文招在饶练回忆录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内容有删节。
注:作者,饶练(19202008),又名奕昌,茶阳镇太宁村人。1935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调入中国新闻社任福建分社副社长,主持工作。1958年任福建省委党组成员兼宣传口负责人。1961年调任中国新闻社总社记者部副主任,1962年任图片部第一副主任。1973年回到北京在新华社对外部中心组工作,19784月任新华社中国新闻编辑部值班室负责人。1980年任中国新闻社对台部副主任、顾问。198212月离休。 
 

后排左一是饶练。

饶练与夫人。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3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