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饶宗颐:正以立身,奇以治学
类型:饶氏风采  发布时间:2016/1/5 8:38:16  点击量:545    
 
    
速写、制图:蔡华伟
饶宗颐中国画《泽润四方》及隶书七言联《一瓯沧海横流外 环堵楼台瑞气雄》。 
    汉学泰斗饶宗颐——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获得者,曾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这位国宝级的大师今年100岁了,年底,香江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饶公著作等身,仅《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14卷20大册,就逾千万字,分为史溯、甲骨、简帛学、经术、礼乐、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他通晓多国语言,包括梵文、希伯来文,还熟知古代楔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在学术领域钻研80多年,他怎样做学问?香港为何能产生这样一位大家?其独特的治学研究方法,对后辈有什么启示?
  大师不言,其气自华
  冬日的香港,紫荆仍艳。
  最近家人很少让饶公见客。近日经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孙立川安排,饶公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来到跑马地一家潮州餐厅,与记者和几位文化界朋友午餐。当他颤颤巍巍进门时,眼神与恭候的每一位先有交集,才移步向桌。清瘦的饶公,这些天有点感冒,说不了许多话,但握手依然很有力。他听力不好,女儿饶清芬拿着带话筒的助听器,向他转述。赠书签名时,运笔飞快。
  两个女儿照顾父亲无微不至,从家里带来清淡的鸡汤、蒸肉饼,用保温瓶装好。女儿把挑出刺的石斑鱼夹到父亲盘子里,看到父亲调羹里的肉饼稍大了点,马上伸过自备的剪刀把它剪小。谈到吃,饶清芬女士说父亲爱吃地瓜,家里放了许多。饶公这一代人,过去没吃太多高档的东西,一生养成了粗茶淡饭的习惯,现在食品问题频发,添加剂五花八门,不胡吃海塞,反而有利于健康。
  近年,饶公状况好时,还可在家打坐。他不上网,每天上午会看看报纸,只浏览标题。他记性很好,一次友人提起他60年前写的一首诗,饶公马上写下来,一字不差。老人以前喜欢到跑马场散步,后因难下几十级的台阶,只在楼下花园走走。每周三入夜,寓所对面的跑马场灯火通明,饶公就在家中,俯瞰骏马奔腾竞逐。
  整个午餐期间,饶公只说了一个字,当孙立川展示新出版的泉州东西塔考古文献线装书时,他发出一声赞美:靓!大师不言,其气自华。其谦和的态度,他的家人、弟子所讲述的饶公的为人和学问,都令人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惬意、静水深流的思维律动。这,或许就是季羡林所说的饶公“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吧。
  耐得寂寞,还要出奇制胜
  饶公曾以“辛苦待舂锄”来自况他的学术生涯,谦虚地把自己比作农耕夫。
  他是粤东潮州的富家子弟,可以玩的东西很多,有的家庭可能会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但就在家道中落后,他逐渐成了一位学术研究跨词学、史学、书画、敦煌学、甲骨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8个门类的大学者。
  饶家的天啸楼曾有十万余卷藏书,他做学问用的是童子功。他曾说,做学问“开窍”很重要,如果有家学渊源,由长辈引入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的求知欲非常强烈,这种求知欲征服了我整个人,甚至是吞没了我自己。虽然搞学问非常辛苦,非常枯燥乏味,但我觉得是一种乐趣,乐在其中”。
  父亲离世后,饶宗颐作为长子接管钱庄,18岁完成了父亲未竟的《潮州艺文志》。“我只能在两件事中做好一件,就是能够把父亲的学术延续下来,但是生意我就没办法管了,所以在我手上,家财慢慢地散了”。
  1949年后,他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印度等地任教或做研究。他的学问起始于乡邦之学,再到研究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物,壮年从中国史扩大至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晚年又转向中国精神史的探求,书画也日益精进。
  饶宗颐说,我主张用“忍”的功夫,忍要靠耐力去支持,能够忍受一切困难,才能作持久战。没有“安忍”,便不能精进;没有“澄心”,便不能凝神向学。
  学术界很推崇饶公治学的“奇正论”。饶宗颐说,别人说我是奇人,只说对了一半。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我则是“正以立身,奇以治学”。立身做人要正,但做学问要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
  1982年,饶公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三重证据法”,后又力倡力行充分利用新出土文物,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首次辑《全明词》、首次研究敦煌白画……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曾概括了饶公在学术研究上的50个“第一”,从中可窥见这位百科全书型学者的成就。
  从古人的文化里寻求智慧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
  几年前接受访问,饶公谈到弘扬中国文化时说,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这个最重要了。“正”就是不要拐弯抹角,要弘扬正气,秉持正直,坚持正义。
  大师眼里,中国文化是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他曾说,茶、瓷器和玉器,都是中国要素。茶,我每天从早喝到晚。西方人爱喝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刺激性的东西,属于冲动文化;而茶是冷静的、理性的,属于和的文化。中国的茶文化讲究一个“定”字。“定”就是心力高度的集中,内心安宁,才能实现心“定”。
  另外他也赞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他说我们中国人讲究情理法,有问题可以坐下来商量,先讲人情,不是有了分歧和争端就要打仗。这个很好,不打仗就把问题解决了。
  季羡林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饶公则多次谈到“天人互益”的观点。一次接受香港作者访问时,他作了详解:今天通行的《易经》,第一卦是乾卦,第二是坤卦,最后一个卦是“既济”和“未济”。“济”是成功,事情已经做好了;“未济”就是还有未来,还有很多要做的,表示保留“有余”,这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马王堆出土的《易》卦的排列,是汉代写本,最后一个卦是“益卦”。“益”也是积极有建设性的观念。今天世界上的许多麻烦,是“天人互害”造成的。人类做的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伤天害理”,包括制造各种仇恨与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又如环境被破坏,就是恶果之一。不懂“天人互益”,就变成“互害”了。所以,我提倡天与人互相补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这是我从古本上得到的启示。
  90岁时,饶公仍壮心不已。他认为21世纪将会是中国踏上“文艺复兴”的一个时代,尤其有大量文物出土,我们要趁这个机会,把“经”做一个新的整理。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发言中,他呼吁建立“新经学”,光大“五经”的精髓,推陈出新,重新发现传统经典的价值。
  “是香港造就了我”
  有人说,香港有了饶宗颐,便不再是文化沙漠。
  一般认为,饶公初到香港是1938年因病滞留。饶公曾告诉友人,其实自己十几岁时就代表家里来香港收账,当看到负债者生活十分艰辛时,不忍催逼,空手而归。1949年,饶公为《潮州志》编纂一事再到香港,在儒商方继仁劝说下留在香港。
  之后,他的交游范围、学术视野逐渐宽阔,出版了大量学术论著。饶公说:“是香港造就了我,使我得以接通世界学术界的窗口。”他还说过自己算幸运的,留在香港,学术一直没有中断。
  香港中文大学高级研究员郑会欣曾为文介绍,香港是中西文化沟通的一个理想地点,饶公在港经常得到港大等机构的支持和资助,进行国际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或担任访问学者。例如他看到了海外各国收藏的大批甲骨和敦煌文献,一头扎进去,终成甲骨文研究的领军人物。
  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学术研究重新活跃起来,1979年9月,饶公首先应中山大学之邀参加全国古文字学会议,开始结识大批内地学者。他频繁地参观研究各地文物文献,发表大量论著,同时利用香港的优势,推动内地学术研究和交流。
  香港商界对饶公等文化人的关爱,留下“以财养智”的佳话。尤其是热爱中华文化的潮汕籍商人,对他鼎力相助。如方继仁早年为他斥巨资,在英国购买一整套敦煌文献的缩微胶卷,日后饶公依据这些资料发表了大量论文著作,奠定了他在敦煌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壶天地小于瓜”
  与饶公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他有一种超凡脱尘的单纯和自在。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曾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是他的诗句。他解释,不磨就是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而“自在”需排除“挂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自己造出来的”。
  饶公过去看书研究,可以通宵达旦,如今年岁大了,不再没日没夜地钻研学问。近两年他甚少出门,几乎不应酬,每天清晨起来,写字画画、看书做研究,有时睡个回笼觉。
  不时有人问他如何养生,得到的典型回答是:“我每天坐在葫芦里。”他引用明代诗人余善的诗句“一壶天地小于瓜”,说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就长寿。其实,他很懂劳逸结合,从14岁起,他就学“因是子静坐法”,早上会沐浴和静坐,然后散步,晚上尽量早睡。
  书画也助他延年益寿。2003年8月他患轻度中风,右手偏瘫,不能提笔,这对于书画名家是一大难关。他开始左手执笔练字,而后左右手交替画画写字,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着,恢复了右手的功能。
  这位百岁老人,因为“静”,所以“远”;因为“耐苦”,所以“自在”。他的坚韧,则化为平日的圆融。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5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