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彰太宁义训志士遗风,溯埔邑红色政权之源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6/2/19 12:01:09  点击量:2274    
 
彰太宁义训志士遗风,溯埔邑红色政权之源
           饶超然      管庆蓉
笔架峰高,印山渺小,狮扼咽喉。忆茶阳风物,缅怀故旧。清泉鹤唳,夕照星桥,大坝枪声,城隍鼓应,多少英雄硬骨头。换天志,命韩江怒吼,遍地燃烧!
残阳暮霭深秋,三河坝三千忠骨收。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高陂百侯,旗树高丘。北出坪砂,直通闽赣,赤色江天撼五洲。歌红日,照青峰小道,史迹长留。
——饶彰风《沁园春·忆故乡大埔》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情满怀,是老一辈革命家、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饶彰风(茶阳人)所作!该词描绘了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缅怀了大埔人民英勇斗争的峥嵘岁月,热情地讴歌了劳动群众和人民军队奋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最重要的是,“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一语点出了大埔红色政权的发源地——太宁。
太宁,位于茶阳镇,大埔最早涌现大批革命志士的红色村庄,最早成立农民协会,组建了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最早发动农民暴动(太宁暴动)并建立大埔工农政权,还是大埔最早出现党组织的村庄之一。大埔红色革命中的多个“最”,都出自太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切都跟太宁饶氏“义训堂”密切相关,渊源极深:“义训堂”的饶龙光、饶炳寰、饶寿田等人领导组织了太宁村早期重大的革命活动,“义训堂”族人播下并点燃了大埔县土地革命的火种——
早期领导:成立农协会,支援北伐军
“太宁公学”、“太宁书报社”、“太宁自治促进会”、“乡民调解委员会”,这些早期的先进组织,都是饶龙光(饶龙昌)、饶伟昌(饶炳寰)、张高友等先进教师,在阅读了饶百我(饶炳寰之父亲)从香港带回来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向导》等进步书刊后,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于1923年创办的。这些早期的先进组织,将当地农民紧密团结起来,打击勒索农民的豪绅劣行。
1926年春,深受革命事业的鼓舞,三人又在福兴寺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饶龙光当选为农会主席。这是全县最早的一个乡农民协会,太宁农户几乎都加入了农会,对附城埔北各乡村影响很大。农会成立以后,饶龙光、饶炳寰等领导太宁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在太宁农民运动的鼓舞下,百侯中学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揭露区长的劣行,将区长捕押游街示众,极大地振奋了民情。其他各乡村的农民、进步学生也积极响应,掀起了全县农民、学生革命运动的高潮。
9月17日,北伐军进入太宁、长教村后,饶龙光、饶寿田、张高友等人发动了1000多名农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干部,组成军需运输队,运送粮食和武器等,支援北伐战争。10月10日,北伐军攻打永定县城时,太宁农军参加出击湖雷、坎市等战斗,获赠北伐军所授的锦旗一面。太宁农军也在此次战斗中得到了锻炼,获得宝贵的战斗经验,为后来太宁暴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这些早期的进步协会和革命火种,都是由太宁的进步青年播种的,这些星星之火,不断地迸发出光亮,最终和大埔红色力量紧密团结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战场上的燎原之火。这些进步青年,特别是从义训堂走出来的革命分子,终于不断成长成为大埔革命的中坚力量。
诞生核心力量:成立自卫军,两度武装暴动
1926年11月,中共大埔县部委成立后,组织委员饶龙光、赖释然到太宁发动农民运动。经赖、饶及张高友介绍,县教育督学饶炳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回到太宁公学掩护组织农会、农军。饶炳寰又吸收饶寿田、饶福昌入党后,建立党小组,不久扩大为支部,饶炳寰任书记。翌年,张鼎丞在饶龙光、张高友介绍之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太宁支部扩大为附城区委,饶炳寰任书记。
1927年2月,自卫军正式成立,饶炳寰兼任负责人。太宁农民自卫军是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参加了北伐军攻打永定县城的战斗和两次太宁暴动,还得到了朱德“八一”南昌起义军给予枪械和人员方面的支持,队伍在战火中得到锻炼,成为大埔共产党组织武装斗争的核心力量。
6月,大埔县委决定为反抗国民党的大屠杀暴行,发动工农群众举行武装暴动。在罗明等人的帮助下,饶龙光、饶炳寰、张高友把太宁农民自卫军聚集在太宁公学,汇合张鼎丞所率前来支援的永定农军40多人,在其他各乡农民的配合下,由山路攻打县城,占领了伪县政府,成立大埔县政务委员会,饶龙光、李敏丞任副主席。同时成立军事委员会,饶龙光兼任主席。军委下设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饶龙光任团长兼党代表,太宁农军为第一连,饶寿田任连长。此次暴动史称第一次太宁暴动,也称县城暴动。
8月底,大埔县委在桃源乡成立大埔暴动委员会,委员包括饶龙光、饶寿田等20人,统一指挥大埔工农暴动。9月16日,南昌起义军在贺龙率领下由福建永定沿汀江而下进入大埔,先头部队于石下坝击溃国民党的一个营。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饶龙光等获悉此消息后,即率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再次攻入大埔县城,同时派江弼群等人率农军一部北上石下坝与起义军联系。农军独立团第一连占据县城后,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饶龙光任主席。19日,起义军前敌委员会李立三、彭湃正式委任饶龙光等人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成员,饶龙光任主席,饶炳寰任秘书。次日,朱德率军入城,看望了在县城担任警戒的太宁农军,还赠送长枪150支,加强了太宁农军的装备和战斗力。这就是有名的第二次太宁暴动,也叫茶阳暴动。
坐镇“义训堂”:临时机关,运筹帷幄
1927年10月初,三河坝战役失利后,大埔县机关及太宁农军从县城撤回太宁。县委成立以后因形势逐渐紧张,县委机关曾搬到太宁饶屋书斋下,后因蒋介石叛变革命,大埔县城白色恐怖很严重,县委机关为了安全和便于领导农民武装斗争又转移到太宁上店饶屋“义训堂”。
当时,“义训堂”与其右后方的福兴寺,还有其左后方的太宁公学三地作为主要的战斗基地。三地以“义训堂”为中心,呈掎角之势,互为呼应,且“义训堂”是上述革命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饶龙光(县委书记、农军独立团团长)、饶炳寰(县委委员、附城区委书记)、饶寿田(暴动委员会委员、农军独立团第一连连长)的住居,“义训堂”成为理所当然的指挥部。当时党的县委组成成员不多,而其中的三个党政军核心成员就来自“义训堂”。
从最早成立农会、最早建立农民武装,到最早发动武装暴动建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太宁早期重大革命活动就如大埔革命的星星之火,不断以燎原之势影响着整个大埔,建立起著名革命苏区的红色政权,正所谓“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而“义训堂”的饶龙光、饶福昌、饶炳亨等革命志士,正是点燃革命星星之火的积极分子,所以说太宁革命的发源在“义训堂”。
战争的硝烟已经淡去,英雄的光辉仍需铭记。如方方同志致大埔县太宁、恋墩支部的亲笔信中所说:“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教育后一代”。太宁人民为了工农民众的解放事业,不怕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长期坚持革命武装斗争,表现出无比高贵的革命品德。太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是永存的,是值得今人纪念的!
(注:文中史实引自《中共大埔党史》、《饶龙光烈士传略》、《心花一束祭张老》、《闽粤边红旗不倒的村庄——太宁》)
                                   
                              2016年春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3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