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甘竹:旴源首镇遗古风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6/5/5 12:18:28  点击量:1242    
 

       甘竹镇坐落于广昌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为溯抚河入旴源的第一个圩镇,故得“旴源首镇”之称。说起甘竹,人们常常联想到的是孟戏,殊不知蕴藏在这座小镇里的文化宝藏远不止于此。
  甘竹镇所辖的龙溪村,曾因挖掘出两具保存较好的恐龙化石而名噪一时,龙溪有“龙”的坊间笑谈竟以这惊世发现而成为现实,正巧合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而今,虽无法得见恐龙遗迹,但龙溪的风骨依旧可鉴。
  雯峰书院便是龙溪村人杰地灵的不二佐证。书院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于1470年所建,取主人之号得名“雯峰”。书院初落成时占地5000余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大小庭院三处,有读书号房56间,规模之宏大闻名一方。以至于数百年后的今时,无论是站在书院高耸的门楼下与护院石狮对望,还是触摸着青砖的肌理寻觅岁月年轮,抑或是迈过道道门槛时一低头、一抬头,皆能感受到曾经这里的诗书之气。
 

  遥想当年,饶秉鉴从龙溪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历任广东肇庆同知、廉州知府且颇有政绩,宦海沉浮20余载却因不畏权贵而遭诬陷罢官。厌倦官场是非的他回到家乡,为实现其“虽不仕官,以言济世而不朽”的抱负,于龙溪饶家堡修建雯峰书院,邀请文人大家授课讲学,慕名前来求学者百余人。饶秉鉴晚年一心治学,因感孔子所著《春秋》卷帙浩繁,初学者难得其要领,故耗费十年心力,著《春秋提要》1卷和《春秋会传》15卷,均被收入《四库全书》。此外,饶秉鉴热心造福桑梓,捐资设仓、扶贫济困,兴修水利雯峰陂,泽披后世。
  而在离龙溪不远的甘竹镇老街上的“雯峰井”则以另一种方式为当地人所铭记。这口井是饶秉鉴当年捐资挖掘的,据说井底用锡浇铸而成,并刻有“饶秉鉴”三字以表村人对其敬谢之情。古井以青石为材,井圈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镂空打磨而成,井壁、井沿都用石板砌成,井圈外壁刻有“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字样。数百个春秋寒暑过去了,井圈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绳印,井水日日洗刷着已经足够锃亮的石板。
  在距雯峰井百米开外的街尾,还有一口与之形态相同的古井。据井圈上的文字记载,古井为雍正五年重修,至于其建造的年代,却已无从考究。居住在老街的村民介绍,这口古井水质清澈甘洌,饮后沁人心脾,即便是遭遇干旱天气也从不干涸。
 

  历经沧桑,老街在时间的眷顾中多少保留下旧时的痕迹,从“盱源首镇”门楼经过的青石板路上车辙犹在,临街店铺的门板换了一块又一块,三座宗族祠堂并立记录着不同姓氏家族的繁衍生息。而两口古井更是生机依旧,滋养着老街上200余户人家,虽然不少村民家里打了压水井,可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多走几步,到古井边来取水,多年养成的习惯,世代累积的情感,赋予了古井特别的意义。
  穿行于甘竹,高墙深院里新旧不一的痕迹,炫耀着各自的“大时代”,不同年岁的宅院在此一同老去,来自不同时空的人情故事也可以一股脑地倾倒而出。
与雯峰书院仅一巷之隔的榜眼第,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其主人饶学曙曾高中“榜眼”,故有此名。保存尚好的牌坊式门楼砖雕精致,门额上刻有“榜眼第”三字彰显主人身份,虽然房屋主体结构已荡然无存,但从其门面犹可感诗礼簪缨之家风范。据史料记载,饶学曙少时在雯峰书院读书,中举后授翰林院编修,仕途中屡次升迁,曾五次荣膺典试官员,为朝廷选拔人才。饶学曙博通经史,文笔上乘,在翰林院16年,凡皇朝重要大典,如封禅、祭祀、庆典等所需大作多出自他的手笔。
  在龙溪村,记者意外发现此处古建密集,几处大宅院“藏在深闺人未识”,就连同行的一群当地摄影爱好者也是首次见得,不免惊奇。在一幢三进宅院,别处并不多见的木质院门保存完好,砖石砌起的正门巍巍依旧,雕花门窗落了灰尘别具韵味,偌大的屋子无人居住越显冷清。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早几个月住在里面的最后一户人家搬走后,大宅便一直空置着。采访中,记者见到了特意赶来的住户饶金龙,从他的介绍中得知老宅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至于原主人的身份早已模糊,饶金龙从家中拿出族谱,溯着宗族脉络查了许久却未能找到答案。年逾古稀的饶金龙生于此、长于此,记得老宅最热闹时有十几户人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近些年陆续搬走。去年11月,饶金龙和老伴搬进了离老宅不远处的新房,心里仍旧惦念着老宅冬暖夏凉的好,时常回来打理。
  62岁的饶水娟在龙溪生活了五十多年,早在五六年前搬进了新房,然而还是会经常回老屋坐一坐。见有外人造访,饶水娟热情地邀记者去她家老屋看“宝贝”。带着好奇心,记者跟着饶水娟出了一幢大宅的耳门,在晦暗的巷道里折来折去,竟通到另一间老屋的厅堂,可叹古人建造房屋时的用心。
  无人居住的宅子里堆着农具杂物,不同时代的标语挤在同一面墙上,荒废多时的老屋怎么都不像藏宝的地方。饶水娟生怕记者失望似的,连忙指向厢房的木门。细看之下,门板竟是曾经悬挂在门厅上的牌匾,上面的题字陈旧斑驳,但从其寓意中大致能猜测出原主人的志趣。将匾额用作门板在龙溪饶家堡并不少见,虽属无心之举,却也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和它所见证的故事,一并留待后人遐想。
    来源:抚州日报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5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