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华饶氏》2016年第一期)
修谱之浅见
修谱是民间行为,不要涉及政治问题及敏感话题,若不能避免,则淡化处理。
是否可将“伟人论谱”改为“名人论谱”?论谱者有的是伟人,有的只是名人。名人可包括伟人,伟人不能包括名人。
通谱在民间称为“天下谱”。既为天下谱就要统一世次和字派,否则只能算合修谱。字派60字足够,多了不易记。五字一句,围绕德来写。
编修人员要有奉献精神,要有较高的饶氏文化研究水平、考证能力。只图沽名钓誉者,无论地位多高,都不让他插手通谱编修。
编修过程中,有争论是好事,真理往往在争论之后搞明白。
序言应围绕谱来写,要用现代文,忌用文言文。谱是给人看的,要是别人看不懂,那有什么用呢?文字要精炼。有的支系修谱,谱序成了撰序者的自传,大肆鼓吹自己。或将一些与谱无关的、未经考证的东西写进序里,以讹传讹,贻误子孙。此风不可长!
源流有多种版本,采用一主流版本编写源流序,其他版本共存。各人祖宗各人爱,不可求全责备。
不属于饶氏独有的一些民间习俗,可不刊载。旧谱上的一些家训家规,已无多大约束力,不必过分渲染。可将饶小琴的饶氏家训为现代家训,那里面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文诰,且不论真伪,若各支集起来,实在太多,应有一明确的档次限制。
艺文选刊应有代表性,全国各地有名气的支系谱序,择优刊录。
通读老谱,以解放前的谱为主,越老越好。近几年修的谱,有的矛盾不少,水平较次。
设立联络员制度,协助编委工作。选一些热心家族文化、有一定族谱知识、乐于奉献的宗亲,用聘任的方式开展工作,随时向总编反馈意见和提供资料。
建议通谱用两种版式,精装版和简装版,便于不同经济能力的宗亲购买收藏。
(作者是:江西丰城溪头饶家/饶承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