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江西族谱资料采集工作记
类型:饶氏新闻  发布时间:2016/8/11 8:07:17  点击量:2886    
 

五一江西族谱资料采集工作记

    收集资料是今年中华饶氏文化中心的工作重点,同时受江西宗亲的邀请,经过多次的计划酝酿,终于在今年五一期间成行,遂前往丰城、永丰等地收集族谱资料。为了充分利用五一假期,我们于4月29日上午驱车从金华出发,在衢州汇合饶世伟会长,一行三人直驱江西丰城。


    此行第一站的目的地是丰城介山。丰城介山是饶氏重要的迁出地,历史上有许多地方都由此迁出,因此,在饶氏迁徙史上介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根据当地《饶氏族谱》记载,介山饶氏是元亮公之孙正公的后裔。据查,元亮公之孙有两位,即汉宁公之子,一位是正公,字彥明,另一位是植公,字彥立。介山即是正公彥明之后,而我们大多数饶氏却是植公彥立之后,因此,介山饶氏是比较特殊的一支。介山的族谱保管人继春宗亲一直与我们有联系,经常来电邀请我们前往考察并收集资料。


    从金华经衢州到丰城,由于在南昌附近走错了高速,直到下午5时许才到达介山。为了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族谱进行拍摄,我们计划把族谱借到宾馆,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拍摄,继春宗亲对我们十分信任,没有二话,捧出16册族谱,用化肥袋包裹,就往我们车上装,让我们感到很高兴,这种信任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在继春的陪同下,我们前往介山村参观了祠堂和牌坊。
    来到丰城,丰城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饶细则、秘书长饶平波等宗亲已经在等待我们。他们十分客气,把我们领到由饶家人开的饭店用餐,一桌具有当地风味的饭菜,让我们的疲劳顿消。第一次到丰城,第一次了解丰城,据细则会长介绍,丰城有饶氏一万多人,有很多饶氏支系,确实丰城也是江西最重要的饶氏聚居地。机会难得,我们就宗亲工作进行友好交流。
    用餐完毕,细则宗亲带我们前往帮我们预定好的酒店。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我们就开始整理带回的老谱,逐一进行登记,摆开拍摄工具开始拍摄。此套老谱为介山一九四六年撰修的族谱,共十八卷,经整理,仅有14卷,缺少4卷,另两卷为其他版本的族谱。
    虽然今天驱车400公里,开了四个多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分工进行拍摄,直到凌晨1时,才将16册族谱拍完,这为第二天的走访争取了时间。
    4月30日早晨,细则会长来酒店陪我们用早餐,用完早餐,细则会长将我们送出丰城市区。告别细则会长,我们轻车熟路地前往介山。
来到介山新居组,继春在家等待我们。我们向其了解最新版的族谱情况,让其取出,将新、老谱一一对照,将老谱佚失的内容补拍,大致将介山谱的全部内容收集齐全。


    从认识饶继春起,他多次邀请我们到介山走访。这次他也帮我们联系了附近的饶氏宗亲,并带我们前往附近查看“三山始祖”墓碑。
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中间,“三山始祖彥达公墓碑”就矗立在这儿。祖墓不大,此碑高约1.6米,为本地常见的青石所制,碑文阴刻,字体虬劲,立于同治四年,虽历经150余年,但文字仍然清晰可见,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都非常高。
    在参观时,饶智勇宗亲也前来见面,他是附近巷岭村青山支系的,他介绍了此碑的一些情况,并告诉我们,在巷岭村边,还有一块青山开基祖应衍公的墓碑,我们随即决定前往。此时白雁村饶淼森宗亲也来见面,在村书记饶春荣的陪同下,大家一同去查看了青山始祖碑。此碑与三山始祖碑同年所立,大概是青山系后裔重修祖墓时一同所立。三山始祖碑上明确记载“彥达公为介山、青山、低山之始祖”,但介山谱上却没有记载,此“介山”是否为彼“介山”?或介山族谱失记?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观完青山始祖墓碑,春荣书记和智勇宗亲陪同我们到村里保管族谱的饶万心宗亲家。万心宗亲没有二话,捧出了族谱,粗粗翻看了一下,但由于时过中午,我们不得不暂时离开万心宗亲家,听众宗亲的安排,先用午餐。
拗不过当地宗亲的盛情,大家前往梅林镇用餐。一桌丰盛的当地美食,让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胃口大开。席间有饶春荣、饶淼森、饶继春、饶炳荣、饶智勇、   等宗亲作陪,大家饶氏一家亲,相聚甚欢。席间我们介绍了《中华饶氏通谱》的编撰工作,在场宗亲表示十分支持,并且期望通谱早日编成。席间,饶淼森表示自己有一套族谱,不属于三山系列,愿意提供我们拍摄采集,我们可以说是喜出望外。我们考虑到当地宗亲也没有什么经费,采集工作需要他们的配合,实不愿让他们付出太多,便暗自提前结账。餐毕,当地宗亲不许我们买单,硬是将餐费从店家处退回返还我们,这让我们很是不安。
    为了不走回头路,用餐结束我们即刻到白雁村饶淼森家,我们展开拍摄架就开始工作。这一套1989年版的《岗(江)峰七修饶氏族谱》,计6卷(册),虽然出版已经近30年,但保存完好。在拍摄过程中,饶炳荣宗亲说自己有一套低山支系的族谱,也愿意提供我们拍摄,我们十分高兴,这样可以少跑路,节省时间。炳荣回家抱来了族谱,这套族谱也是1989年版,但根据查看,这套族谱缺少第8、9、10卷,但主要内容还是齐全并完好。大概用了二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这两套族谱的拍摄。我们为饶淼森和饶炳荣宗亲颁发了捐赠族谱资料的荣誉证书,赠送了《中华饶氏史图册》,大家还在宗祠门口合影留念。


    为了完成今天必须赶往永丰的计划,我们迅速前往巷岭村的万心宗亲家。来到万心宗亲家,家没关门,但没有人在家,而整套族谱却放在堂前的桌子上。我们其实明白了,这是万心宗亲等不到我们,而他却又要外出劳作,所以干脆把门开着,把族谱放在桌子上,这是对我们何等的信任,是对饶氏文化工作何等的支持配合。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摆好工作台,开始拍摄。
    下午五时多,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支起了LED灯进行补光。这套是1990年出版的《饶氏重修族谱》,由于其属于青山支系,按照“三山始祖碑”的记载,我们这次拍全了三山支系的三套谱,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成效来说,对于饶氏族谱资料收集工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本次赴江西拍谱的意外收获和惊喜,惊喜之中,我们没有疲劳,一气呵成,将近晚上七时,顺利完成了拍摄工作。同样,我们为饶万心宗亲也颁发了捐赠资料荣誉证书,并赠送了《中华饶氏史图册》,谢绝万心宗亲的用餐挽留,我们把陪同了一天的继春宗亲送回介山新居组,为了赶路,我们也谢绝了继春宗亲的挽留,返回梅林镇上,匆匆用了晚餐,已经是晚上8时了。
    吉安市永丰县距丰城市约200余公里,历经三个多小时,晚23时余到达永丰县城,是夜,住永丰县。
    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一早接到了远在广东的饶和真宗亲的电话,他是缠岗人,得知我们要到永丰,便主动来电当我们的向导,他热情邀请我们到他老家,打电话为我们联络,并向我们提供了其他村的族谱信息,真是感谢。和真宗亲从未谋面,但却是亲密无间,没有生分,这就是一家人啊!
    按计划,我们今天确实要前往陶唐乡缠岗,经查,原来从永丰县城到陶唐大约有七八十公里,经询问,可以通过抚吉高速转昌宁高速到达,也还算方便。大约过了45分钟,便到达了昌宁高速藤田出口。缠岗的饶钦国宗亲为了不让我们走冤枉路,已经骑着电动车在高速路口等待。于是,我们开车跟随钦国宗亲直达缠岗。
    永丰县属吉安市,是欧阳修的故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刚到缠岗村口,一座“缠江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便映入眼睑,可以想象,当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带曾经发生过残酷的革命斗争。
    来到钦国宗亲家里,是一座宽敞阴凉的老屋,我们无暇欣赏村里的景色,先看钦国宗亲请出的族谱。缠岗饶氏有一支著名的外迁支派,就是福建汀州的济宇公系,济宇公后裔四大房,分布的福建、广东两省,据说有后裔数万之众,是饶氏的重要支派。或许正因如此,缠岗让我们向往已久。

    钦国宗亲捧出了他保管的两套不同版本的《漳坊饶氏重修房谱》,但都已经不全。我们马不停蹄即刻开始拍摄,期间,同村的饶绍佛宗亲也把他保管的《雄溪饶氏八修族谱》和《乾溪饶氏六修族谱》,同样也是不全。拍摄期间,由饶世伟宗亲负责填写族谱情况记录表,同时调查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填写《中华饶氏族人聚居地调查表》。我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效率也是很高。时值中午,饮国宗亲的爱人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土菜,色香味俱全,让我们大饱口福。这时饶和真的父亲饶文江也赶来与我们见面,大家都是饶氏文化的爱好者,相见如故,边吃边谈,其乐融融。席间,再谈起饶和真告诉我们的信息,文江宗亲帮我们联系石马镇的饶文福宗亲。拍完缠岗的族谱后,我们简单参观了缠岗新修的祠堂。缠岗祠堂巍峨雄伟,气势非凡,能够修造起这么一座宗祠,实在是了不起。
    之后,我们在钦国、绍佛宗亲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石马镇。一路盘山,虽然是硬化的道路,但路况并不好,好在车不多,我们很顺利地到达了旁田,找到了饶文福宗亲。


    由于有文江、钦国等宗亲的事先联系,文福宗亲很快捧出一箱族谱。经饶世伟宗亲的整理,发现这套族谱是《乾溪饶氏七修族谱》,保管还算不错,但仍不齐全。好在我们已经拍了这套族的六修和八修,再加上七修的内容,估计乾溪饶氏支系的资料应该不会缺失了。这时已经是下午五时多了,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把钦国和绍佛宗亲送回缠岗,就辞别他们上了抚吉高速,往抚州方向走。
    由于只有资溪一个采集点了,而我们又不想在小长假最后的时间挤入高速,决定5月3日返浙,这样5月2日时间有很大的富余。根据本次采谱事先做的第二方案,我们决定前往南丰走访。
    南丰是元亮公的墓地所在之处,轰轰烈烈的重修元亮公墓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元亮公的子孙前往拜谒,是我们一直来的愿望。另外,我们也想实地考察一下南丰的饶氏情况。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决定夜宿南城县。从永丰藤田到南城全程高速,大概二个多小时,我们于晚九点到达南城宾馆。
    次日,我们一早出发前往南丰。根据事先做的功课,我们到南丰城郊的茅店村饶家,由于附近修路,导航也失去了作用,让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好在我们最终找到了饶家堡,据了解饶家堡有不少的饶家人,没有族谱祠堂,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家族从何处迁来,而饶家的年轻人几乎一问三不知,很是遗憾。但他们也很热情,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南丰饶氏的情况,当知道我们要去青石桥走访,热情为我们联系青石桥附近的亲戚,并约好为我们带路。


    白舍镇位于南丰和广昌之间,且有高速出口,十分方便。在前往白舍途中,广昌的文圣宗亲来电,得知我们要去白舍,他联系了白舍的饶明生宗亲为我们作向导。饶明生宗亲就住在白舍镇上,是168餐厅的老板,也是一位极为热心的饶家人。重修元亮公墓的一些事关当地的基础工作均由他负责联络解决,为此也付出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值得我们尊敬。
    我们到达白舍镇,很快找到了饶明生宗亲的餐厅。明生宗亲二话不说,就陪同我们去附近的饶家山查看元亮公墓遗址。元亮公墓遗址就在206国道边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舍窑遗址”范围内,现在是一片桔林,山坡上到处散落着瓷片和陶片。在明生宗亲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遗址前,放眼望去,青山翠绿,地势极佳,确实是一处万年福地。我们恭敬地站在遗址前,向心中的元亮公墓鞠躬以示敬意。


    在明生宗亲的陪同下,我们前往青石桥,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的乡道,到达了紫霄镇青石桥,经打听,此村没有饶家人。于是我们再往前走,上午饶家堡宗亲为我们约好的向导已经在村口等待,搭上我们的车,继续前往饶家村。在村中,没有找到村里的负责人,我们找几位稍微年长的宗亲来座谈,了解情况。
    饶家村有两支饶氏,同样,大多年轻人均不清楚祖地来源,而其中一支大概是广昌龙溪迁来的。由于本次《中华饶氏》杂志带出已经分发完毕,我们只有向几位宗亲赠送了族徽。因为没有族谱,也了解不到有关情况,我们只有先辞别而返。中午,返回明生宗亲的饭店,明生宗亲请他的朋友来作陪,也请来了一位叫饶四川的宗亲。四川宗亲年已七十,是解放初期的初中生,也是一位谱匠,年轻时走南闯北,普通话说得好,使我们的交流十分顺畅,而他对南丰的饶氏也极为熟悉,在他这儿我们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他告诉我们南丰的店前村有一套族谱值得一看,我们请他引见,他也十分乐意,于是我们马上前往。


    一路,饶四川宗亲为我们讲述他了解的族谱知识,他是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个中许多编印族谱的传统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觉得族谱文化的博大精深。到达店前村,由于四川宗亲也多年未来,一时难辨方向,下车一问,居然就是要找的这户饶姓人家。经过攀谈,我们也作了自我介绍,饶龙发宗亲取出宗谱一册,让我们翻看,发现这是1948年版的《南丰饶氏族谱》,该谱印制质量上乘,征得保管人的同意,我们对其进行翻拍。虽然未能全部拍到该谱,但也算是意外的收获。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为饶氏文化工作,今后宗亲必将会给予全力的支持,这应该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开端。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时左右,与我们约好的资溪县的加良宗亲已经是几次来电询问我们的行程。下午四时半左右,到达了资溪,加良宗亲来高速路口来迎接我们。加良宗亲先引我们瞻仰了勋公墓,我们在一条幽静的溪边小路停车,拾阶依山而上,见一墓坐落在山腰之间,密林环绕,墓碑高大,镌文俊秀。加良宗亲介绍说,勋公墓是以饶玉华会长、饶益民、饶岩河等全国各地宗亲共同参与,于2009年修复的。我们在幕前作简单祭拜,谨作对这位历史上功勋卓著的饶氏先辈的敬意。
    来到加良宗亲居住的枥木村,该村人口不多,环境整洁,很有与世无争世外桃园的感觉,大家过着松闲的田园生活,让人十分羡慕。在加良宗亲家小坐片刻,便前往该村宗祠,宗祠是一座典型的江西地方特色的建筑,高高的围墙,一块“饶氏宗祠”石匾镶嵌在门楣之上,而一块古色古香的门楣石雕非常特别,据说这块雕有“风”图案的门楣石有着一个非同寻常的传说。宗祠里的建筑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有一进主殿,在用地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这种抢救性修建,对宗祠以后的完全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不禁为枥木支宗亲的先见之明而敬佩。
    在参观的时候,加良宗亲的爱人已经为我们准备好饭菜,一桌自家生产的农家菜,味美香甜。用完晚餐,加良宗亲取出二册族谱,一册为民国甲申年的《平阳饶氏宗祠》,另一册为乾隆丙申年《饶氏宗谱》残本,我们抓紧时间对其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带上加良宗亲为我们准备的农家特产,带着兄弟的深情厚意,同时想尽量利用免收高速过路费的政策以节省成本,我们尽力往浙江方向赶路,计划夜宿上饶。
    至此,本次赴江西采集族谱资料工作全部结束,在各地宗亲的密切配合下,可以说是超计划完成。而且五一期间,浙江阴雨绵绵,而我们在江西的四天一千多公里,所到之处没有下雨,气温适宜。而且在晚上行车之时,我们还收听“帝尧后裔 姓饶真好”微信群有关宗亲的精彩演讲,一路相伴,我们心情十分舒畅,丝毫没有感到疲劳。


    本次江西之行,总计行程1900多公里,拍摄4个县的12套(册)族谱,收获在预期之外。同样,我们的族谱采集工作,仍然有几个感慨,一是饶家人热情并对饶氏文化十分渴望;二是《中华饶氏通谱》编撰工作宣传力度仍然不够;三是族谱资料的保护、修复、保管工作刻不容缓;四、资料采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每一次走访,每一次都是满满的感动,为饶氏文化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
    供稿:族盟股份饶氏文化研究中心/饶旭华/饶世伟/蔡利琴,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5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共筑根脉丰碑 赓续饶氏荣光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