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元宵节“上谱”
九江/饶佐奇
上谱,又叫“入谱”、“登谱”、“上红灯”,是记录家族血缘关系传承的原始资料,是编辑和续修家谱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本族宗亲外迁而寻根问祖的主要依据。显而易见,上谱是一项非常严肃而又十分重要,为此必须做好。
我的家乡每个姓氏上谱叫“上红丁”。其方式大多采取逐年上红丁,一般定于正月十五——元宵节。这种没有文字固定的规矩,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元宵节上午,前后湾各户主分别聚集在两个祖堂议事。上红丁是重要事项一。凡本族内上年度元宵节后至当年元宵前生有子女及新娶媳妇的户主,手捧装有糖果、糕点的果盒、香烟及热水瓶盛装的糖水招待众族亲吃喜糖、抽喜烟,上红丁的户主并邀请众族亲到家喝喜酒,同时申报上谱事项。族人将其申报事项登入续修家谱时留有空白的“五世表”相应对接的栏目中,族人向申报人恭贺新禧!
中午受邀请的40多位各户代表聚集在主人家客厅里,欢声笑语,再次表示恭贺新禧!主人频频举杯敬酒,深表谢意!
根据历年上谱的经验和观察,笔者归纳出几点认知,以供共同探讨。
一、上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出生的子女,娶进的媳妇,族人隔世的注殁,宗支的外迁及女儿出嫁等内容。
(一)是族人中出生的子女。传统的说法,叫上红丁,只上男不上女。2009年续谱时,规定族人中生女孩也同样可以上红丁。
(二)是娶进的新媳妇登谱。传统的登谱是写“娶某氏”不写名字。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为此,新娶进的新媳妇一律填写其姓名。
(三)是出嫁之女。传统的写法用“适”字。如嫁入刘家。即记载“适刘”。现统一写明嫁入刘家(具体地名)其夫及其父的名字。再婚不再注明。
(四)是族人外迁。凡是一家人的户口已迁某地,并在某地有房产,应在家谱中注明。
(五)是某族人离世。应在其谱名下写明葬地、墓向、墓碑等。
子女上谱和娶进的新媳妇都应准确记录其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出生。某族人离世时间应记入其谱名后面。
二、上谱的基本要求做到“六要”、“四不”。六要是:内容要真实、时间要准确、世系要有序、长幼要分明、书写要端正、字迹要清晰。四不是:不错登、不重登、不漏登、不乱登。
三、上谱的方式。上谱的方式有多种。其中逐年上谱和续谱统一登记录入分支谱为主要方式。
逐年上谱。可利用上谱的机会组织族人重温家谱,增加族人的亲近感、信赖感、更加准确所注内容,从而减少修谱时的工作量。
续谱上门登记。此种方式可以减少逐年上谱的麻烦,但工作量大。如遇历史原因,不能按期续谱一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隔几代登记,困难大,误差多,内容不准确。有的无法登机。
四、填写“五世一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上谱就是按登谱内容及要求填写“五世一表”。“五世一表”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其特点是世代每页分五格,每格为一世,文字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方便,易看易懂,一目了然。
每次续谱在本房分支谱世系“五世一表”。后面预留印有若干页“五世一表”空格表,便于逐年上谱填写。填写表要特别注意前表与后表的横向对接,表内上格与下格垂直对称。因为他起着承前启后、世系有序对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每“五世一表”的首格横线的上方的空白处,附加填有名字、次第,他引领着父子对接,兄弟以次第进入世系序列。只要准确填写,相互衔接,无论两个人“五世一表”相隔一页或多个页面,都能查到相应的父子及兄弟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在参与修谱时,发现原老谱在填写“五世一表”中有对接错位。
(一)是“五世一表”中上下垂直对接错位。其表格内上下垂着紧靠是父子关系,隔一格(一世)是祖孙关系,以此推理。每格(每世)内横行体排列是兄弟关系。而有的谱载在父子、兄弟之间没有垂直对称,出现错位,其结果父子关系变成叔侄关系。
 (二)是“五世一表”表与表之间对接有误。“五世一表”的第五世,即第五格父母生几子,每子的名字都要写清楚。再紧接下一页或若干页内的“五世一表”中的第一格横线上方空白处填入相应的某父生几子及名字按长子幼子次序排列。前页和后页生子数应相等,名字及字义字音要相符。然而我在有的家谱上发现前后生子登记不符,名字有别,前面填写生子“明”后面填写生子“民”。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生子幼亡;二是外迁;三是图省了事;四是打字疏漏。为此,修谱时要认真校对文字。
 再者,选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了解一般登谱常识,热心为族人服务的登记员也是必要的。选定的登记员一般应相对固定,不应年年换人。
(原载《中华饶氏》2016年第一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