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茶阳藏着许多人文古景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6/11/14 21:19:04  点击量:1459    
 

阳是个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从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大埔建县至1961年,茶阳镇作为大埔县城的时间长达435年。茶阳也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自明朝中期以降,翰林进士和文人学者众多。数百年来,茶阳商贸繁荣且人文积淀厚重,名居、古巷、古宅众多,古庙、古祠、古石刻等比比皆是。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牌坊,以及明代古城墙、粤东最多骑楼群等。

城市的喧嚣和浮躁

往往会让人错过一些风景

然而即便身边车辆穿梭

身边时尚、大牌扎堆

这里却与周围的的繁华毫不沾边

时光在眼中流过而显得不再那么面目可憎

因为看到的不是苍老

在茶阳镇中心

一座父子进士牌坊

历经400多年风雨


沿着大路的指示牌,走进去,繁华似乎也被隔离在了巷口。狭窄的通道,低矮的平房,和睦的邻里间的关系。巷子的尽头就是大埔中学,学校的门口就是父子进士牌坊,一切都如同回到过去。

它静静地矗立在这里

并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段往事


在现代建筑群与古老骑楼的掩映下,这座记载了饶氏家族曾经辉煌历史的“父子进士”牌坊,迄今经历四百年的风雨沧桑,历史变迁,光彩依旧,风流不减。而这其中,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大埔从乡豪到士绅时代的转变

茶阳“父子进士牌坊”,不纯粹是为了表彰饶相、饶与龄父子都是进士,更主要的是表彰他们父子为社会稳定和教化民众作出的贡献。饶相是推动了大埔从乡豪社会到士绅社会转变的原因之一。


茶阳饶氏的崛起,在于这个家族对文教重视的先知先觉。大埔建县前,盗贼群起,地方处于无序状态,到建县之初仍是“人文尚借他邑”。 饶氏的先祖饶金大力推动大埔建县,捐资修建城墙。饶金的弟弟饶鉴则拜明代大儒陈献章为师,游学归来后便在茶阳兴办学堂、讲学授教,影响了粤东、赣南和闽西周边地区的大批儒学后生。

茶阳的老城墙


      饶相是大埔建县之后的第一位进士。他官至四品江西按察使司副使,他回来大埔之后做的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平定地方社会动乱。当时饶平北部的豪强张琏率部进攻茶阳等地,饶相以乡官的身份与官员密切合作,提出很多建议。时人评价称“设奇调兵,节歼张琏、倭夷、罗袍、官桂诸巨寇。”


       建“父子进士牌坊”除了表彰饶相协助平定地方动乱的贡献以外,还有就是倡导文教,教化民众。父子进士牌坊建立在大埔学宫前,目的就是鼓励当地的读书人向饶相他们学习,考中科举。学而优则仕,可以取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这就是一种号召,让乡民不要再像以前占山为王。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这样的教化确实取得了好的效果。建县之初,大埔还是“人文尚借他邑”的荒蛮之地。到明后期、清朝,大埔的科举、文教在粤东一带都是非常有名的。


根据已有的文献,宗族制度正是从饶相回乡之后开始建立的。饶相在当时的大埔,是极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所以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一种号召。后来,大埔其他地方的家族,如百侯杨氏等都仿照饶氏的做法建立了完善的宗族制度。这也是我们说饶相推动了大埔从乡豪社会到士绅社会转变的原因之一。

饶家祠堂——诒谷堂,是饶芳权院士的袓居,门口仍旧树立着楣杆


半城祖屋半城饶

嘉靖三十四年,饶相致仕回乡,家居30余年,为饶族增祭田、筑祠堂、修族谱、设义田、办义学,“睦族教子,造福闾乡”。其后饶氏宗族制度逐渐完善,祠堂遍布城中,兼作住房的同时也成为普及儒家理念和普及平民教育的平台。而在大埔民间,向有“张半县”“饶半城”之说,是谓大埔县内姓张的人口最多,在老县城茶阳则是姓饶的人最多,饶姓人的老祖屋、祠堂占了城中古建筑的大部分。


在父子进士牌坊的西北方向,距离百米处,有一座明代建筑“世魁祠”,这便是鲜为人知的饶相故居。站在屋前,只见大门上方一块石匾上刻着“饶世魁家庙”五个烫金大字,大门内壁顶端还有一块“清白传芳”石匾,为明代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何吾驺为饶相、饶与龄、饶堪题写的。何吾驺是明朝崇祯皇帝近臣,父子进士牌坊由饶堪主持建造。

明代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何吾驺为饶相、饶与龄、饶堪题写的“清白传芳”堂第门匾


在茶阳镇古城墙东门附近的老祠堂“冬官第”前,曾竖立着8对石楣杆,与祠堂里面的“五花荣封”和“三凤齐鸣”两块复制匾额一起,昭示着饶氏一族的科举辉煌。据了解,冬官第的原主人是饶与龄第四子饶垍的后人、清乾隆年间的进士饶崇魁。他曾在工部任职,因此这座老祠堂便称为“冬官第”。

冬官第

“三凤齐鸣”原匾由清乾隆年间广东学使翁方纲所题。当时,饶崇魁与兄弟饶泉、饶汀三人一起到潮州府考试补廪,三人同时拔廪中榜,轰动一时,故翁方纲特为三人题匾“三凤齐鸣”。清朝父子进士饶芝、饶褒甲便是饶泉后人。另一块匾额“五花荣封”,意指明清两代“父子进士”加上饶崇魁,五人先后中进士。

位于茶阳城北漳溪河畔的太史第便是饶庆捷故居。饶庆捷号曼塘,是与宋湘齐名的岭东才子。他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10年,于嘉庆九年(1804年)主编《大埔县志》,历掌韩山书院、越秀书院和端溪书院。


城中还有明经祠、青云世业、太史第、诒榖堂、文献世家、绍德堂……从这些府第堂屋建设的规模和名称,可见饶姓的大家风范早在数百年前已经显赫一方。而这些建筑和其主人的历史故事,不仅是一个宗族的漫长历史征途,也是客家人文历史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客家人崇文尚学薪火传承的华光异彩。

(来源:梅州日报)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共筑根脉丰碑 赓续饶氏荣光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