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洪村看古桥老宅,网友提到有“饶家水泥桥遗址”,寻找时却碰到了出资建桥者的后人,不仅从老照片上让我领略到了民国老桥的风采,还听说了许多关于饶家宅以及饶家代表人物的故事传说。本来民国水泥拱桥遗址和破旧的老饶家宅准备一笔带过,现在还是专门来一篇。

饶氏家人送给我的寿香桥老照片,可以看到这座明显民国风格的水泥桥。

寻访饶家水泥桥遗址,在大洪路上来回走了几转,心想网友既然告诉我有遗址,一定有遗迹可寻的。结果还是询问了当地人之后才得知路边两个不起眼的水泥柱,就是老桥的遗迹。

寻访饶家水泥桥遗址,在大洪路上来回走了几转,心想网友既然告诉我有遗址,一定有遗迹可寻的。结果还是询问了当地人之后才得知路边两个不起眼的水泥柱,就是老桥的遗迹。
大洪村的大洪路为村中东西向主干道,与之平行的便是东公益桥所跨的牛家港,老桥遗址边现有南北向的连心桥。
向牛家港南正在田里浇水的阿姨询问,简直是奇遇,那人竟然就是捐资建该桥的饶湘涛的玄孙女。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她嫁给了本地杨家宅农民,其家就在老桥遗址东侧。这是饶阿姨走在老桥遗址边。
寿香桥遗址,几乎看不到一丝丝桥梁的痕迹,而原本向北就是一条通向唐家老楼房的小河。翻阅《机场镇志》,对该老桥还是有一段记录的:寿春桥架于大洪村五组唐家小横港上,1936年唐炳全出资建造,结构为(砼)水泥栏杆拱桥,1997年大洪村筑白色路面时拆除。其中的出资人和桥名却与我耳闻有很大的差别。
饶四明(1905-1962),大洪墩(今属川沙江镇)人。父湘涛,有医名。四明早年就读于南洋医科大学,后又转攻中医。性颖悟,尽得家父真传。悬壶上海四明村。经工部局医师考试,名列前茅。四明业余爱好音乐,尤擅琵琶。民族音乐家焦茅先等曾专程来浦东寻访,合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评饶氏琵琶"有诗意".医庐名"为良居"意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生前著述《医案》百余例,凡数万言,遗失殆尽。其子饶应阳精肝胆科、饶应匡精内科,承其祖业。
(转载于:饶国平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