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尧、饶姓氏的寻根溯源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26 10:48:53  点击量:2588    
 

尧、饶姓氏的寻根溯源
江西抚州/饶定华

 

    尧、饶姓氏的寻根溯源:尧帝,号陶唐氏,始祖文祖系黄帝25子之一。颛顼帝名高阳是黄帝的孙子,继位的是侄儿帝喾。帝喾有姜源、简狄、常化、庆都四妻,姜源生后稷仍周之始祖,简狄生契商之始祖,常化生挚、庆都陈锋氏生帝尧。帝尧同父异母兄挚接父帝喾位后,尧十三岁辅佐兄长帝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人民倾心于德高望重的帝尧。帝尧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和睦相处团结族人。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被后世儒家奉为圣明君主的典型。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史书载帝尧仁爱而有威严,宽厚而有信义,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广施恩德,利及万物,治民恩德公正,如水灌溉大地。帝尧曾制定历法、顺应自然,教民种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蛾;教育后世富有而不骄纵、显贵而不傲慢,使九族亲近团结、亲睦和谐。
春秋战国赵襄公六年(公元前二百三十九),伯芬公封于尧都平阳,食采平阳。据三省九县市联修饶氏族谱载:“平阳郡,裕公为开世始祖。汉高祖时改郡县制,平阳郡改为尧阳郡。裕公传到四十世,才俊公生二子,长子元兴公、次子元亮公。”
    经秦、汉、晋、南北朝至隋,饶姓的源头即从尧君素开始,尧君素的曾孙即宋代光辅公首修谱的始祖元亮公。于是江南之饶皆源于尧帝、源于伯芬公、源于平阳,饶得姓于唐尧,尧无二姓,尧饶本一家是也。
    饶姓的源头:尧君素(?-618年)系元亮公之曾祖,隋炀帝任晋王时就是深受杨广器重的亲信近臣。后官至隋鹰击郎将、紫金光禄大夫,617年6月外派河东任(当时李渊也是太原通守)通守,把守潼关、蒲坂。公元617年9月,李渊太原起兵久攻河东不下,采纳李世民意见改道西行攻长安。其间,屈突通带兵支援长安兵败被俘,屈突通与尧君素是极好的同事与朋友,被李渊派来劝尧君素投降,两人虽都痛哭流泪,尧指责屈力量没尽而投降并拒绝了屈的劝降。屈突通后来上了唐朝第二十四位功臣榜的凌霄阁,还写了一篇《愧对尧君素》的文章。据《隋书》记载: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衿,通谓君素曰:“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响应。事势如此,卿当早降,以取富贵。”君素答曰:“公当爪牙之寄,为国大臣,主上委公以关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国祚隆替,悬之于公。奈何不思报效,以至于此。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于是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苦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大唐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之曰:“隋室已亡,天命有属,君何自苦,身取祸败。”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然要在守死不易,每言及国家,未尝不歔欷。尝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累蒙奖擢,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可支数年,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必若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也。”尧君素坚守孤城一年又四个月后,独守的孤城已弹尽粮绝至人相食的地步,隋炀帝也已被宇文化及所逼自缢而亡,隋朝的土崩瓦解已无回天之力。尧君素召几个亲信部将嘱托,并请转告唐主帅说:我欲绝食至死,若此,已知是天命所归,可交我首级而降,唯一祈求是保我将卒和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如能如此,我在阴朝地府都保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公元六一八年十二月六日,尧君素绝食而亡。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征辽途中曾拜竭尧帝陵保佑,得胜回归后又驻节于蒲城。此时,离尧君素去世已整二十年。已做皇帝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想起当年如隋多有几个尧君素必不至于亡得那么快,思之良久,感慨系之。决心仿效汉高祖刘邦封季布杀丁公的故事,为臣下树立忠君的榜样。于是,唐太宗怜其竭忠绝食而亡,赐尧姓加食旁为饶并重修尧帝庙、尧帝陵。且下了道极具气度的诏书一篇。诏曰:“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往在大业,受任河东,固守忠义,克终臣节。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疾风知劲草,实表岁寒之心。爱践兹境,追怀往事,锡沅命以申劝奖,可追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唐太宗还故追赠蒲州为其食邑,又诏令追寻尧君素的后代子孙,世代享受皇恩(隋书、资治通鉴、对此都有记载)。
    距帝尧三千多年后的残唐之时,元亮公六世长孙勋公,官袁州授朝议大夫,尧氏一枝乃由平阳迁江南袁州,以鄱阳为食邑。
    据谱所载,勋公官袁州时贼寇(灭唐之朱温部)陷城,祷于袁之仰山,赖仰山二圣神明护佑,蛛网挂殿门,荷神护全身,寇不得入而弃;赖神护佑且诰许南避,仍携子孙四十九,眷属百口奉二圣,迁居南城七十二都的黄源中团。在黄源中团的前、后、左、右、共建立防火通道十八条巷日:孝义、桥东、文德、邺都、山南、潭清、沙塔、丁溪、存德、中肃、藕丝、益津、临清、迪功、建德、后阴、崇德、修德,每巷立一仰山祠供奉二圣,以铭记二圣神惠。因鄱阳旧名白干及居黄源亦改名白干,为不忘祖居尔。至此,尧、饶主要食邑聚居地先后已有陶、唐、蒲阪、平阳、鄱阳、南城白干等地。后富甲十万、贵登三公,蕃衍盛大,蔓延天下,饶氏之盛,莫逾于斯。
    唐德宗年间一世元亮公官居两浙安抚使,常居饶之鄱阳尚仕处金陵,晚年罢归寓居南城蓝田乡,其子散骑常侍二世汉公由蓝田乡迁居临川仙源乡;生子植,三世植生大理寺丞怀英公,四世怀英生金紫光禄大夫信公。五世信公生六世四子:勋 、烈 、熊、罴俱显宦。
    亮公的六世长房勋公,生子有八,曰:均玉、深玉、文玉、芝玉、崇玉、志玉、宋玉、颜玉。勋公长子均玉公乃为光辅公之父,抚州饶氏仍勋公幼子颜玉公之后裔。烈公有二个儿子,长□玉,次以玉,长子迁福建邵武龙关,次子迁江西进贤。熊公为正议大夫,生子肱,任崇仁知县,后代又分别迁广东、衡州。罴公三子散居诸郡,崇仁、洪州,宜黄神岗、南源之饶氏皆为罴公后裔。勋公长子均玉公之长子八世光辅公修谱作《宗枝图 》,以元亮公为江南饶之始祖,创饶氏修谱之始。后人有所发扬光大、沿革而衍之,光辅公作始功莫大焉。
    元亮公八世孙,宋代光辅公首为饶氏修谱,以元亮公为始祖一世,故而后人仅知元亮公为始祖。其实饶姓源自元亮公之太祖隋代河东通守的鹰击郎将、金紫光禄大夫尧君素是也。
    (作者饶定华,抚州市退休警官,元亮公之三十八世孙)
【编后语】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岁次丁未水南七修《饶氏宗谱》,即载有《尧君素传》,并有饶正音作注,探讨饶氏得姓起源问题。据明崇祯《汤阴县志》(卷十一)载:尧君素,河南汤阴人。隋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以左右从,及炀帝嗣位,累迁鹰击郎将。大业末年,以君素有胆略,署领河东守。困守孤城,拒唐兵月余,后被左右所害。唐太宗贞观十二年追赠君素为蒲州太守,访其子孙以闻,祀乡贤祠。饶氏为隋将尧君素之后,可见并非空穴来风。本文言及尧君素为元亮公之曾祖,疑问有二,一早在宋代的光辅公作谱时都不曾知道尧君素为元亮之曾祖,之后近千的后世又如何知晓尧君素为元亮之曾祖?依据何在?二、尧君素虽为隋败将,为唐所困而亡,但确实为唐太宗所追赠,而其后代为何改尧为饶?原因何在?尧君素为史实人物,当无确凿证据时,编写对接族史当慎之又慎,现发饶定华宗亲文章与此,以供同好探讨。

 

原載中华饶氏杂志2016年第1期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5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