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清代教谕 饶一辛
类型:饶氏风采  发布时间:2017/11/1 14:23:44  点击量:1277    
 

清代教谕        饶一辛
江西广昌/饶志明


     饶一辛(1684—1741),字近韩,又字治人,号趾斋,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人。
    一辛生而聪慧,天性诚恳勤勉。九岁时就熟读五经三传,而且皆能成诵。他勤奋好学,握笔成文,文如其人,入情至理,连当时教他的老师也自叹莫及。二十来岁时就成为当时全县有名的秀才,引人瞩目,备受关注。
    他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耳濡目染,深知农民的疾苦,非常体恤民情。有一年本邑受灾,粮食欠收,民众食不裹腹。一些富人乘机将囤积的粮食高价倾售,引得民声鼎沸怨声载道。一辛奋笔疾书,步行四十里到县府建言请愿。知县采纳了他的建议,开仓平粜谷米,使得市场米谷价格大落,平民买得起受得了,致使全县民众安安心心度过了一个灾荒年。
    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秋,老天四十日不下雨,塘池干涸,庄稼枯黄,农民叫苦不迭。一辛亦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具折将实情上书抚军,一方面不辞辛苦劳累带领民众到当地的名山大川求神拜佛,杀猪宰羊祭祀祈祷。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快老天霖雨大沛,第二天又接着下雨,大大地解除了旱情,惠及甘雨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感谢一辛的不懈努力与智慧谋划。这则故事虽然有些迷信色彩和巧合,但却充分体现了一辛为民请愿、为民着想、为民解难的高贵情操与高尚品格。
    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一辛参加乡试成为甲辰举人。当时回故里省亲的朱文端相国(即宰相朱轼)听闻一辛其名,择吉日诚邀其共议天下大事。一辛侃侃而谈,条分缕析,所议六条都能通达治体、论断犀利、有理有据,朱文端相国听后,非常赞赏,说一辛是“文入江右大家之室,其才可以大用。”
    雍正三年,即1725年,一辛被授江西省新建县儒学教谕。在该岗位上,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课士子于其中,口传手教,不厌其烦,以致“民忘其吏,推为大师”。在大师的谆谆教诲和思想言行的影响下,众多弟子深受鼓舞与启发,从而孜孜不倦,学而不厌,成就斐然,大多至显官达人,甚至有的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新建学宫历经风霜雨雪,几近颓圮,一辛以身作则带头捐款,并积极倡导动员当地贤士豪绅资助,对学宫进行修整。从资金筹集到建材筹备再到组织工匠施工,一辛均废寝忘食,尽力而为,以致学宫很快修建一新。学宫旁有一块空地,修建学宫剩下一些建材,当时有人向一辛提议,用这些建材在那块空地上为一辛个人建一所舍馆。一辛严厉地说,公为公私为私,岂能用公物营私事呢?一辛就是这么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从不做损公肥己的事。
    在新建任教谕期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当时省巡抚常安将一辛举荐于朝,但他力辞不就,宛言谢绝,并题自己所居之室为“趾斋寓”,寓知止知足、不复仕进之意。
    一辛一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尤其在研究“经学”方面造诣颇深。他先后著有《先甲堂经义》、《易说管见》、《周礼存佂》、《春秋毛诗》、《尚书左国 》、《趾斋诗集》、《趾斋赋钞》、和《趾斋文集》等,其中很多卷帙已散乱遗失,留存于世的甚少。
    一辛共生育四子,名分别为学曦、学曙、学昉、学暄。在一辛言传身教和悉心又严厉的培养下,个个均学业有成,成为当时出类拔萃、名声显赫的人物。
      

(原载《中华饶氏》2015年03期)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5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孝感饶氏宗亲联谊会举办捐资…   9.3
快讯二:长汀饶氏举行济宇公…   8.31
快讯一:福建汀州饶氏济宇公…   8.31
介冈地名浅析   8.6
阜阳市三院开展追思饶玉玲同…   4.7
牢记先辈初心 传承红岩精神   4.7
南雄市珠玑巷平阳联谊会召开…   4.6
庆祝国庆   10.1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