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武双全“牛娃”的养成
——访2014上海市“家庭教育案例征集”一等奖获得者饶斌
■记者 朱臻佳
201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优秀少先队队长”、2013学年浦东新区学生阳光大联赛小学组手球比赛第一名、2014年浦东新区小学生橄榄球比赛第一名、2014年度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小学组民乐(古筝)金奖……很难想象,这么多奖项的获得者是个才五年级的孩子。这个多才多艺、 “文武双全”的阳光少年名叫饶谱章,他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家庭文化的熏陶,更离不开父母的有效陪伴与沟通。
在本报日前举办的2014上海市“陪伴、沟通与成长——家庭教育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其父饶斌所撰写的《快乐是生活的本真》荣获了一等奖。采访中,他说,他不放松对饶谱章的要求,但也从不给他施加过多的压力,养育子女是一门大学问,不敢说已经找到了真谛,但是,他永远会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学习和探索。
家庭档案
父亲 饶斌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档案管理中心母亲 严晶晶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儿子 饶谱章
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五年级
音乐伴随孩子成长
儿子饶谱章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饶斌都没有给家里添置电视机,却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高端收音机。收音机里经常播放儿童经典诵读作品,给儿子创造传统文化的“背景声音”。因为作品类别繁多,饶斌还制作了曲目检索表,给每个作品进行分类和编号。
因为深知音乐对孩子的情操、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有着的巨大影响力,所以,饶斌还利用收音机,每天播放各种中外音乐名曲,让饶谱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吸收“养分”。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充满着灵魂。”饶斌说。他和妻子也总会抽出时间与孩子共赏,让孩子在音乐中感受到人性的迸发。
儿子渐渐长大,饶斌不再局限于让他在家中听音乐,而是有计划地带他去音乐厅,去现场感受艺术魅力。饶谱章未满3岁,饶斌就经常带着他去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等场馆欣赏音乐。
许多家长对于带孩子欣赏高雅音乐这件事总带着些许“尴尬”——一方面,孩子应该从小得到更专业、经典的艺术熏陶;但同时,孩子的天性注定了其在9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往往难以全神贯注地遵守音乐会严肃的氛围和礼仪。所以,目前不少音乐厅都不允许婴幼儿进入,以免破坏音乐会氛围和演出秩序。
饶斌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为此,他费了不少周折。每次在音乐厅买票时,饶斌总得向工作人员请求:“我的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可以坐在离门最近的地方,一旦孩子吵闹,就立刻离开现场,绝不影响其他观众。请让我孩子进入音乐厅吧。”
父亲的如此用心,也打动了工作人员,饶谱章得以被破格允许进场。
说来也奇怪,虽然那时饶谱章还不满3岁,可每次进入音乐厅总是显露出同龄孩子少有的专注和安静。“儿子特别爱音乐,他对音乐的专注度令我们吃惊。”饶斌说,其实,如今不少音乐厅演出内容也有差别,让不让孩子入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不能搞一刀切。
饶谱章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学习古筝。饶斌和妻子为了在家庭中创建音乐氛围,仿照音乐会的场景办起了“家庭独奏音乐会”。每天晚上,饶斌或者妻子担任“主持”,当场宣布:“我们请饶谱章表演古筝。”全家人一阵掌声后,饶谱章欢乐地弹奏起来。
就这样,饶斌将痛苦的“逼练”变成快乐的“独奏”时光,练琴的过程就在这充满趣味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行走是最好的课堂
饶斌和妻子是新上海人,每年回老家的路途虽然辛苦,但儿子因为能坐火车和飞机,却也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而那一路的风景也成了饶谱章的另一堂课。
在路上,饶斌总适时地将儿子曾念过的诗词,邀请儿子一起回味,并解释给他听,让他感受诗词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境界。
有一年,饶斌携全家去厦门度假,乘船去金门岛时,望着海面的波涛,父子俩念起了“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还吟诵起了曹操的《观沧海》;冬天,漫天飞雪时,父子俩又念起一阕《沁园春·雪》。
如果说行走是最好的课堂,那么,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高楼摩天,车水马龙,在现代化大都市上海,难觅野趣。于是,走进山区,用手触摸动植物,用心感悟自然的灵魂,成为饶谱章的另一个课堂。
饶斌的妻子严晶晶是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几年前,带着儿子远赴武夷山原始林场保护区,考察各类动植物。
走进保护区,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虫一鱼,每一片景致皆震撼着饶谱章的心灵。
饶斌觉得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大自然是最真实的,没有嘈杂的声音,没有负能量,却能让孩子汲取海量的知识。“将来,回望自己的成长路,儿子一 定还记得,很多年前,有个小男孩曾经为了听鸟儿歌唱,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为了看一只漂亮的蛾子,他深夜打着手电筒,趴在丛林中,以灯光诱虫;为了等待工作人员前来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即使发着高烧也不愿回屋休息。”
“在大自然中学到的知识,远比书本的要精彩丰富得多,跟大自然接触的孩子更懂得体会内心的美好。”饶斌说。
在探索中学习家庭教育
成绩优异,能背古诗词,会武术、手球,还弹得一手好琴,在许多人眼里,饶谱章是个“文武双全”的“牛娃”。但在饶斌眼里,儿子所获得的成绩,全是对他努力的回报和肯定。
每天在家朗诵诗词歌赋、练习古筝,周五学习奥数,周日学习武术,每周还要抽空去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定期去各地游历……饶谱章的课余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饶斌坦言,虽然知道孩子很辛苦,但他终究不能免俗,各类辅导课程填满了儿子所有时间。
事实上,饶斌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按照我的教育方式,儿子快乐吗?儿子还有时间与同伴一起奔跑、游戏,放声大笑吗?在儿子的一次比赛中,饶斌似乎找到了答案。
那次,儿子参加了一场古筝比赛,得了好名次。赛后,评委的一句话引起了饶斌深深的思考。她说,才艺大赛不是展示父母教育成果的舞台,而应该是孩子展示他内心自信和快乐的舞台。
“教育孩子不该是父母的一相情愿,而因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饶斌说,自我反省让他适时地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和节奏。
学习古筝,讲究的是慢功出细活。琴练久了,饶谱章难免出现抵触情绪。有一次,饶谱章情绪上来,怎么也不愿意去上古筝课,饶斌不仅支持儿子,还主动带着儿子去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儿子感兴趣的“无土栽培实验课题”。
“按照以往的做法,我一定不会同意儿子放弃上课,但是现在,我知道,保护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饶斌在不断探索、学习和调整中前进,唯一的宗旨是不剥夺孩子的“权利”,更不能让孩子失了自信。
亲子问答
问父母
1.你常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你取得任何成绩都是长期坚持所得。
2.孩子对你说的话中,印象最深的是哪句?
答:有时候,你们不理解我在想什么。问孩子
1.父母对你说的话中印象最深的是哪句?
答:儿子,为了你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2.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答:爸、妈,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