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南宋廉臣——饶虎臣
类型:饶氏风采  发布时间:2018/7/4 20:55:53  点击量:710    
 

南宋时期,宁国人才辈出,廉臣参知政事饶虎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立志苦学

饶虎臣,字宗召,宁国沙埠饶家店人,大约生于绍熙元年(1192)。小时候,他读书非常勤奋,且聪慧灵敏。清晨,坐在饶家店的溪水边,神情专注地手捧诗文,默默地诵读着。白天,在乡校里,专心致致的听先生讲课,先生布置的课业,他总是超额完成。晚上,村里的同年人已进入梦乡时,他还在油灯下毫无倦色地伏案习作。少年时,虎臣身材魁梧,声如洪钟。虎臣的成长年代,正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城,苟延残喘,奸臣当道,不能励精图治,不思收复故土,中原大好河山尽陷金人铁蹄之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野上下有识之士无不感到深忧、叹息。

虎臣的父亲名良傅,早年登近世第,然以直言不为所用,遂愤而归训其子。在父亲的影响下,虎臣从小立下宏志,决心收复国土,拯救百姓。为求治国安邦之策,他更加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研读《论语》、《春秋》等儒家经典,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嘉定七年(1214),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宁国县同年考中进士的还有郑魏挺、吴渊)。他从家乡前往京城临安赴任,登上千秋岭时,回望家乡,感到家乡的山水分外亲切,激动不已的心情如千秋岭上的潺潺流水。他终于可以为国分忧,为民解愁,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报负了。

二、勤政为国

饶虎臣初任将作监主簿(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它建筑事宜),差知徽州。

任将作监主薄时,协助工部主持修建皇室宗庙。在采购材料,把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方面,他亲自把关,使宗庙修建工作如期完成,修缮费用比原计划减少三分之一,受到工部的褒奖。由于在将作监任上成绩显著,被皇帝外放徽州任职。

在徽州任中,他看到农民的土地被官吏、地主官僚大量兼并霸占后,农民租种其土地既要向地主官僚交租,又要负担官府的赋税徭役,农民苦不堪言。而朝廷奸佞横行,朝政失治,置民瘼而不顾,而官库空虚。虎臣心急如焚,自己官小位卑,又不是谏臣,但报国之心使他大胆向宁宗皇帝上疏,针对时政,兴利除弊,提出己见:1、顺应时势,更新治国策略;2、抑制豪强,制止百姓起事;3、减免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4、广集文武人才,以待急需之用。同时,为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州库出钱,整修徽州渔梁镇的渔梁坝,使数千亩水田确保丰收。还劝导农民种桑养蚕,载种茶叶,鼓励精明能干之人外出经商,开徽州人外出经商之先河。积极兴办学校,鼓励有志青少年进校读书。调离徽州后,徽州百姓多年后还在怀念他。

由于政绩卓著,饶虎臣被选拔入朝,迁秘书郎,升为著作郎兼代理右司郎官。任澧州(今属湖南)推官时,称为东南三贤之一的魏了翁(1178—1237)一见奇之,荐于荆阃(意思为担任军事职务或负有军事职责的人),约在嘉定十一年(1224)任京西路(今河南洛阳以西,黄河以南至湖北襄樊一带)安抚司幕。端平元年(1234)金国被灭后,元军连年对宋用兵,四川、江淮处处报警,理宗皇帝始终陶醉于灭金的胜利中,纵情声色,大兴道学,宠用权奸丁大全、内侍董朱臣等,不听股肱大臣之治国良言,不用忠勇良将护国安邦,置新兴起的元军肆意侵占大宋疆土而不顾,国事日非,朝政昏暗。饶虎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谨记陆游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以天下事为己任,克己奉公,对自己抱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置个人升迁于度外,竭尽全力做好自己任内的事,积极向上司提出建议:1、选拔忠君爱国青年将领担任要职,做好长远应战准备;2、于边关要塞之地筑城设关,防止元军长驱直入;3、召募青年农民入伍,加强训练,使之成为能征惯战之兵;4、建立军队屯田制度,战则防御,无战耕种,以解决军饷、粮草不足之难题。

嘉熙元年(1237),饶虎臣迁兵部郎官兼代理左司郎官,特授左司郎中。虎臣在担任军事职务时,为卫国抗敌,出谋划策,积极加强边防建设,召募兵勇,练兵备战,积极建议起用忠勇良将戌边守土,以挽危局。饶虎臣是一位爱国者,始终反对屈膝投降,一生力主抗战。反对轻易用人、盲目冒进,主张“守而取”的积极策略,稳步进取,先强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后胜利。

淳祐五年(1245),饶虎臣迁司农少卿兼左司,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司农卿(掌管国家仓廪之官)、直龙图阁。

饶虎臣任秘阁修撰(为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等三馆藏书的国家图书馆的负责人)时,十分重视图书事业,鼓励世人读书献书,广泛收集民间图书。充分利用三馆,进行图书收藏、整理、校勘、研究,三馆收藏图书一度接近北宋的8万余卷。图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教育的普及推广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直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南宋书院的发展是蓬蓬勃勃,书院数是北宋的4倍,宋代江苏创办书院19所(北宋只有1所),安徽创办书院12所(北宋只有1所),浙江四明地区在北宋没有一所书院,进入南宋以后,则先后创办了5所书院。后又调任浙东提点刑狱、两浙转运使代理礼部侍郎,寻为礼部侍郎。兼侍右侍郎。

约在淳祐十年(1250)调任建宁府(今福建省建瓯市)。

元世祖忽必烈于淳祐十二年(1252),率部攻克了大理,后又兵分三路攻宋。一路从宋的西北方进攻;二路从黄州、汉阳向宋扑来;三路从大理乘胜连取交祉(今广州)、桂林。很快三路兵马会师鄂州(今湖北武昌)。中外震动,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丁大全竟隐而不报。直到元军打到湖南,丁大全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丁大全欺君专权,结党营私,以权谋取私利,贪婪苛刻。他任用袁玠作九江制置使,袁玠向当地渔湖土豪收纳税银,因丁大全督促得十分急迫,他拘捕了一些渔湖土豪,残酷催逼,结果激怒了众人,这些渔人竟背弃大宋,把所有的鱼舟都用来援助北来入侵的元兵,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威胁。

宝祐三年(1255),虎臣以勤政清廉调离建宁府,拜太府卿(为国家金谷保管机关之官)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宝祐六年(1258),饶虎臣兼同修国史(史馆长官)、实录院同修撰,暂代理吏部尚书。十月,中书舍人洪芹上疏:“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行如穿箭之道,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扰乱朝纲。臣乞陛下将其罢官远放,以伸张大宋王法,谢天下黎民。”侍御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相继上疏请罢免丁大全。监察御史朱貔孙也进言:“丁大全奸诈阴险,狠毒贪残,假借陛下的声威钳天下百姓之口,依仗陛下所赐的爵禄笼天下之财。”饶虎臣也极论丁大全 “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四罪,终使丁大全落职。饶虎臣为官清正,个性刚毅,竭忠朝廷,勤政为民,为社稷兴利除弊,议政卓有见识。十一月,以朱熠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虎臣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分掌国家军政大权的副长官),成了朝中的股肱大臣。贾似道枢密使、两淮宣抚使。

开庆元年(1259)六月,以朱熠参知政事,饶虎臣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殿中侍御史。十一月壬寅,以朱熠权知枢密院事,饶虎臣、戴庆炣并权参知政事。虎臣受命于危难之时,他以天下事为己任,躬勤政事,不遗余力。他向皇帝谏言:1、正君心,重国事,不重声色,以整顿纲纪为急务;2、振纲常,正学风,广集人才;3、节财用、薄赋徭、体恤民力,民富而后邦宁;4、整治国防,积极备战。他提出的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其治国的政治才能、深远见识和进步思想。

饶虎臣勤政为国,议政卓有见识,深得理宗皇帝胜任。景定元年(1260)四月,拜参知政事。虎臣雄心勃勃,竭尽全力,为国分忧,为民解愁,施展政治抱负,励精图治,挽救危局,报效祖国,表现出为国为民的一片忠贞之心。同时,对贾似道、丁大全、董朱臣、萧泰来、沈炎等小人沆瀣一气,陷害忠良吴潜、欺君误国的做法,深恶痛绝,从不与他们为伍。

三、爱民如子

饶虎臣初任徽州时,他看重农民和同情农民,将国家命运系之于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他采取以民休养生息为主政,并采取多种形式付诸实施,徽州百姓方得以安宁。在徽州,深受百姓爱戴。

饶虎臣任京西路安抚司幕时,两淮流民涌入京西路境内者达到50余万人,虎臣向上司建议,将流民编成什伍予以赈济,又力行荒政,救活百姓20余万人。

饶虎臣任福建转运判官、福建漕运使、知建宁府时,淳祐十二年(1252),秋七月,福建发大水。水退之后,贫民无以为生。饶虎臣看在眼里,痛在行里,忧曰:“民其鱼鳖?”他想为百姓之所想,急为百姓之所急,他向朝廷申请从府库中拨出钱五十万贯,米五千石,用于赈灾济民。自己亲自带领官吏,组织民众,抗洪救灾,救活百姓5万余人。在郡勤心庶务,尤能体察民情,为民排难解忧,捐资籴谷,设立常平仓,备荒放赈。大兴水利建设,变水患为水利,灾区百姓深受其惠。经常走村串户,了解百姓疾苦,常从自己的俸禄中挤出一些银两,周济生活困难的乡民。兴办学校,鼓励有志气、有才华的青年进府学读书,对家庭困难的学子,常用自己微薄的俸禄给予接济。增修建宁城城墙,节省行政开支经费,府库积攒银两至五十余万贯,先后数次为百姓输捐免税四十余万贯。

饶虎臣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将建宁府治理得井然有序。仅仅几年时间,当地风化大变,政绩显然,名闻朝野。虎臣调离福建时,建宁府上千百姓,自发结队至城外数里送别。有的跪地相送,有的痛哭失声,依依难舍,情景十分感人。

饶虎臣深知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对农民深表同情,他在福建任漕运使时,赋《劝农诗》八首,教育农民:

撒得秧成种便成,春时种了夏时耘。

莫言自靠长流水,尔众工夫只要勤。

便幸田中尽是禾,纳官还債也无多。

若能俭用家常足,免得登门更问他。

父母恩深报最难,十分孝顺得亲欢。

孝生孝子孙生子,子子孙孙孝一般。

邻里人情最要紧,得饶他处且饶他。

一张纸入公门里,便是赢时损已多。

有钱置产要分明,暗昧交关便起争。

纵有神通钱做主,后来难保子孙耕。

子秉爷娘血气生,是男是女是亲情。

儿孙自有儿孙料,弃溺儿孙罪不轻。

愚民冒禁贩私盐,犯到官司法令严。

何似吃些平稳饭,安家乐业在闾阎。

上四军州恶少儿,杀人偿命落便宜。

一朝之忿无思算,到得牢门悔已迟。

饶虎臣的《劝农诗》,通俗易懂,反映了南宋农村广阔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现象、社会伦理道德和真诚关心百姓的殷切希望,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劝农诗》至今还在福建省建瓯市流传。

淳熙二年(1138),朱熹在故里福建建阳崇太里云谷山庐峰之巅建有草堂,额曰“晦庵亭”。宝祐二年(1254),饶虎臣亲临云谷山庐峰,瞻仰“晦庵亭”,对朱子敬佩不已,欣然赋诗《题晦庵亭》:“鲁人尊孔里,郑公亦名乡。圣贤不出世,若麒麟凤凰。一时所尊师,百代遗芬芗。呜乎晦庵翁,天以扶人纲。传道续洙泗,致君可虞唐。当年困谗口,没世悲壤梁。褒崇自神圣,尸祝遍四方。平生梦游处,筑亭仍肯堂。斯亭岂徒筑,景行故不忘。而我观画图,恨不两翼翔。寄语来登者,毋徒玩风光。”又在九曲溪第四曲刻石“宝祐二年闰六月廿三日,宛陵饶虎臣时任闽漕,携友来游。是日也,溪风吹雨,山云漏晴,朝往暮回,总有奇趣。从予者豫章虞希伯,广信郑会,建安蔡公亮、李崐演,道士江冲一,僧至惠子钵自淮右沿檄来侍。”(摩崖石刻位于四曲仙人床岩壁,见图)。

他任浙东提刑时,上任不久,处理疑案100余件。他执法如山,断案公正,被判处抵罪者,毫无怨言。纠正冤假错案数十件,经常巡视狱情,使他们少受刑罚之苦。免遭不白之冤。百姓称他为“饶青天”。

四、廉洁奉公

饶虎臣任福建转运使、漕运使、知府等职,在当时可谓是肥缺,府库充足,可他公私分明,不贪一文钱,调离时自己是两袖清风。

宝祐三年(1255),饶虎臣拜太府卿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为国家掌管金库。他严以律己,尽心竭力,金库收支账目清晰,金库充盈。同时,倡导节约行政开支。

任浙东提刑、两浙转运使时,他婉言拒绝了某高官为其亲属说情送礼,按律定了其亲属的罪,为民申了冤,受到百姓们的称赞。

饶虎臣任参知政事时,他的一系列治国举措,触犯了奸相贾似道集团的利益。景定元年(1260)五月,奸相贾似道的爪牙、殿中侍御史何梦然论罢饶虎臣,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居住自便。何梦然何许人也?《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六)云:“时贾似道专政,台谏何梦然、孙附凤、桂锡孙、刘应龙承顺风旨,凡为似道所恶者,无贤否皆斥。帝弗悟其奸,为下是诏。”八月,何梦然(同年七月,再次劾吴潜“欺君无君之罪”者亦是此人)再劾之,饶虎臣削二秩,夺资政殿学士,罢祠。

饶虎臣万般无奈,满怀惆怅,离别京城临安,归居于宁国家乡。翻越千秋岭时,虎臣见到自己可爱的见乡,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悲伤。他知道自己的家乡——大宋的江山将被断送在权奸小人之手,自己当初的远大理想,终难实现,心中无比的悲痛。就连那天上的一弯皎月也把她清冷的光辉无声地洒向千秋岭,微风乍起,山林荡起层层波浪,是那样的凄凉、苍白、孤独、空旷。

回家时,一担衣被,两袖清风。

在家乡,他年近七十,仍赤脚耕耘田野,住的房屋也是破旧不堪,始终以清廉持身。东乡好友溢民来访,见他破屋漏房,不能防御风雨,无不为之感动。他赠溢民的诗中亦写到“戒尔愧屋漏”。他微薄的俸禄总是用来修桥补路,资助贫困村民。义务设馆教学家乡村民子弟,从不收一文钱。他的善举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颂。

他多么想在有生之年,清风扫乌云,重见天日,再辅佐皇上重振朝纲……景定四年(1263)六月,恢复原官,提举太平兴国宫。谁知心有余而力不足,终因疾病缠身,同年卒于家乡。饶虎臣为官近五十年,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毕生清廉,家中徒壁四空,身无余资。卒之时,竟无钱安葬。巍巍青山为之肃穆,滔滔松海为之默哀。全村百姓为饶虎臣一生廉洁奉公无不感到钦佩万分,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人而失声痛哭。家人将虎臣为官时皇上赏赐的物品变卖后,才将其草草安葬。明嘉靖《宁国县志》记载:“昔奸邪柄国,虽葬而无谥。”

德祐元年(1275),礼部侍郎王应麟、右史徐宗仁乞复原官,守资政殿学士。德祐年间(1275—1276),朝廷将宁国县城北广福山(今金鸥花园一带)的一座寺庙(原名为叫钟寺),赐额为“教忠寺”,拨赠给参知政事饶虎臣,以充功德院;在县东芦城乡饶家店(今梅林镇花园村),为参知政事饶虎臣立有“荣锦坊”;在县西安乐乡饶家村(今属绩溪县金沙镇),为饶虎臣立有“西卿坊”。

明代邵锐(1480—?)任宁国府推官时,过宁国沙埠赋诗《过饶学士故宅》:

山南烟火石径斜,人道前朝学士家。

牛斗夜深馀剑气,阶庭春暖茁兰芽。

丈夫豪气空怀古,薄宦心期渐及瓜。

为办束刍酬仰止,墓门何处一停车。

是对饶虎臣最好的纪念。

饶虎臣为官一生,清正刚毅,不畏权贵,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堪称为官之典范。饶氏后裔饶述仁先生回忆说:“先辈饶味新(曾任民国初期宁国县首任劝学所所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上海国民政府参议),喜收藏,生前藏有先祖饶虎臣亲书‘勤政为民’四字。”此四字是饶虎臣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饶虎臣一生勤政为国,爱民如子和廉洁奉公的气节,永为世人所传颂。

(作者:高生元,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孝感饶氏宗亲联谊会举办捐资…   9.3
快讯二:长汀饶氏举行济宇公…   8.31
快讯一:福建汀州饶氏济宇公…   8.31
介冈地名浅析   8.6
阜阳市三院开展追思饶玉玲同…   4.7
牢记先辈初心 传承红岩精神   4.7
南雄市珠玑巷平阳联谊会召开…   4.6
庆祝国庆   10.1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