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黄龙山
——探询鄂西北清末庄追寻黄龙山革命足迹
文/邓龙
一
早听说浪河镇的黄龙山有一处明清时期的庄园古建筑,一直未能谋面。金秋十月的清晨,在独自前往黄龙山的路上,搭上一辆顺风摩托车,终于如愿成行。一路越往山里走,山势越陡峻,弯道越多越急,山路盘旋着一直伸向云雾缥缈的山顶。
骑车的小伙一路上饶有兴趣地讲述着有关庄园主的种种传说,传说故事耐人寻味,庄园主家财万贯,有权有势,为什么要在这荒凉闭塞的山里建造豪华的庄园?带着疑问我走进了黄龙山,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清末庄园。
清末庄园坐落在一个叫新屋场的坪子上,坐西朝东,背靠茂密的山林,门前一畈平整的水稻田,过了稻田是一条低矮的小山岭。庄园的建筑风格明显是明清徽派建筑,规格为四进八斗的青砖大院,有房屋42间。以天井院为中心分为正屋、厢房、闺房和下屋;穿过正屋前的走廊,隔着一道门是另一个大院子,从房屋结构来看,应该是下人和长工的住屋;天井四面的屋檐下是保存完好的镂空木雕,内容囊括了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据当地老乡讲,当年请来的雕刻工匠的每天工作量是有严格限定的,不能多也不能少,其目的就是要保证雕刻的质量,因此,百年后的今天,还能显出木雕完美细腻的线条和精湛娴熟的技艺。
二
据当地老乡介绍,庄园主姓饶,当初以贩盐发了家,骡马队将山货拉到汉江边,舟载车运往返于襄阳、汉口,运回来食盐和布匹。经过几年的经营,积攒了大量钱财,饶庄主不是一般的土财主,应该是个颇懂理财的生意经,他购置了均、房、谷三县交界的大片山岭,还用钱捐了个国民党三县团总,手里不但有钱,还有枪杆子,饶庄主可谓一方土皇帝。据说,有一次饶庄主下乡体察民情,骑着大白马走了三天都没走完领地。
权倾一方的饶团总有妻妾四房,却未有一儿半女,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清朝末年,这成了饶团总的一块心病,好在大老婆从娘家抱来一小侄女过继为女,算是了却饶庄主盼子的一桩心愿。
庄园始建于辛亥革命的前夜,历时10年,最终因饶团总一命归西而草草收场,致使整座庄园只建造了一座四层高的炮楼,而显得极不对称。据当地人传闻,饶庄主在选址盖房的时候,请来风水先生,因某事开罪了先生,风水先生在看地的时候故意错摆罗盘,选了一个阴宅(亡人)地,若罗盘稍稍挪动一下,就不会措了饶团总的锐气,坏了饶家的风水,最终落得饶氏庄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
在浏览过庄园古建之后,我的疑问渐渐得到解答,在乱世之中,饶庄主之所以选择在深山老林之中修建气势不凡的庄园,原因是想躲避战乱,维持他富甲一方、权倾一时的封建庄园主的地位。
历史有时候很诡异。就在饶团总离世十多年后,他的养女和族弟却参加了救国救民的共产党,耗费了他一生心血的饶家庄园也成了共产党的地下中心县委驻地。就在他苦心经营多年的黄龙山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的烽火。
三
黄龙山地处均、房、谷三县交界的浪河镇西南,武当山脉的延伸带,绵延百里。这里山高林密,巍峨险峻,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曾是中共鄂西北的一个革命武装斗争的根据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投奔延安的黄龙山青年饶崇健与张韬经过“抗大”的短暂学习和培训,回到家乡黄龙山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翌年春天,他们秘密串联,组织成立了“马列斯”小组,建立了鄂西北第一所农民夜校,开始在黄龙山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因地制宜组织了大批的人力在深山老林伐木烧炭,在饶家老屋场祠堂里开办了纺纱厂、斗笠草帽厂、挖药队、打猎队等。一方面筹集军事训练经费,另一方面控制地方武装,镇压土豪恶霸,抗苛捐杂税,等等,黄龙山沸腾了,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在黄龙山开始行动起来。
饶崇健又名饶一,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地下党,绰号十五阎王,当地百姓在谈起饶十五时,总是眉飞色舞,言语间充满自豪感。饶崇健是个敢想敢干敢担当的人,当地土豪劣绅都畏惧他。据说,有一次他去动员自己的一个族兄为抗战捐钱捐枪,那个族兄不配合,他二话没说,抬起驳壳枪,瞄都没瞄,一枪打死了百米之外奔跑的一条黑狗,吓得那个土豪连滚带爬地跑回去,乖乖地捐出大洋和汉阳造来。
饶崇健利用二哥饶崇伟国民党青山港区公所区员的身份,秘密将区公所枪库的枪支运到黄龙山,加之当地土豪乡绅捐献一批,此时饶崇健手中已拥有枪支几十条,但距离年关暴动,建立黄龙山抗日自卫队的需要还远远不够。饶崇健受党组织的委托,决定到汉口购回一批枪支。那时候往返襄阳、汉口都是走水路。半个月后,饶崇健利用夜色掩护,将秘密置办的枪支弹药用木柴捆伪装好,装船运往均县。一路顺风顺水到了老河口,却遭到国民党老河口河防团兵的严厉盘查,漏出了破绽。问题就出在木柴上,违背了当地常识。均县出产木材,只有山里的木柴往外运,哪有木柴往山里运的?
购枪行动败露,饶崇健机智地跳水逃脱敌人的追捕,连夜赶回黄龙山布置党组织安全撤离。于此同时,国民党连夜调集均、房、谷三县兵力3000人以上,在五战区长官部督剿并指挥下,分三路纵队从三个地方向黄龙山地区进行拉网式围剿,并部署周边各乡公所兵丁严守路口要隘,以防“共匪”逃走。国民党在黄龙山对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围剿,敌人采取残酷的“三光”政策,党组织及地下武装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周旋之后,终因寡不敌众,迫不得已,秘密从敌人防守薄弱的通往房县的悬崖峭壁上攀爬撤出了黄龙山。中共黄龙山抗日武装组织遭到彻底破坏。
四
作为黄龙山地下党的主要领导者的饶崇健遭到国民党的通缉。饶崇健一路讨饭到了保康县,找到一家远房亲戚,以教书先生的身份隐藏下来,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第二年早春,饶崇健踏着春雪从保康回到家乡黄龙山,再次秘密组织恢复失散的党组织,伺机夺回黄龙山根据地。迫于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在黄龙山八栏沟石洞里,饶崇健召集幸存的地下党主要骨干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的严峻局势,决定再次外出找党,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取得党的领导。
饶崇健回到黄龙山的消息不幸泄露,当地土匪武装为了邀功请赏,闻讯包围了饶崇健栖身的山洞,饶崇健得到报信后,抓住葛藤顺着石壁迅速撤离山洞,但土匪已经来到山洞前面的苞谷地,情势紧急,好在苞谷地有十多个苞谷笼(苞谷杆搭成的柴火堆),饶崇健机敏地钻进距离山洞最远的一个苞谷笼里。敌人挨个拿刺刀捅苞谷笼,一连捅了十几个也没找到饶崇健,此时天色渐晚,就在捅最后一个苞谷笼时,土匪头子下令收兵,饶崇健侥幸地躲过了一劫。
饶崇健装扮成小货郎,在兴山县、保康县境内游村串乡以做生意为掩护继续寻找党组织。在长达两年多的隐蔽时间里,饶崇健一直未联络上失散的党组织,于是,在他联系上失散的两名地下党员时,经商议决心二上延安,于1945年4月到达延安,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义无返顾的投身到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中去。
抚今思昔,追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加珍惜这幸福安宁的日子。当年先辈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更值得我们传承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