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饒明鋒
筆者把饒氏來臺祖由北到南排列,簡略敘述來台祖地,是什麼年代來的?來台灣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希望?以上幾項他将另作專題報告。這一篇是總稿,分桃園、新竹、苗栗、彰化、高雄、屏東專題。
饒氏族人來臺後分佈於桃園、新竹、苗栗、彰化、高雄、屏東、散居於全台各地,以台北、台中、南投、花蓮、台東等地較多,初來臺以務農為主,大部分均為客家人。客家人秉持晴耕雨讀,忠孝傳家的精神,非常重視教育。家訓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讀書耕田。
饒氏子孫在臺教師、公務人員最多,從事各行各業的宗親也非常傑出。
據台灣“內政部”2005年2月底戶籍姓名登記資料統計,饒氏總人數9679人,排名117名。
一、桃園市饒酉發公支派
念四郎公世系為開基海陽神泉始祖,二世祖佰二郎公,三世祖千三郎公,其祖籍係廣東省嘉應州長樂縣(現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土名橫坡墟澎坑甲仙人圍饒屋寨仕塘,酉發公來台年分已不可考,於新竹縣新埔鎮太平嵩落腳開墾,復遷居至現桃園市楊梅區上田里田心子,是以酉發公脈下五大房子孫,主要集中在桃園市,亦有部分到外地發展,而散居雙北、新竹、苗栗、台東等地區。1983年於前址興建公祠,逢年過節五大房子孫均群集於此,祭祀祖先。並於2001年向當時桃園縣政府立案成立「桃園縣饒姓宗親會」,酉發公脈下傳承迄今,子孫當在四、五百人之譜。
二、新竹縣寶山鄉俊遠公、俊進公世系
係二郎公程鄉松口金盤鄉開基子孫十三世恆萬公子十四世俊遠公,十三世恆千公子十四世俊進公,十四世俊遠公、俊進公兄弟來臺開基傳到十七世統祥公生有十南四女,子孫多數在祖居地新竹縣市發展,也就是《新竹科學圓區》散居台北、桃園、台中、臺灣各地,俊遠公、俊進公兩房脈下傳承迄今,子孫當在八百人之譜。
三、苗栗縣饒忠山公支派
其祖籍系福建省武平縣,為汀州濟宇公之一郎公之世遠公之孫佰三郎公後裔。忠山公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歲次甲子與忠榮、忠先、忠漢兄弟,從武平縣岩前伏虎庵三角街同渡入台至苗栗縣頭份鎮東庄開疆拓土,與楊氏太婆生有三子:長子德興、次子德旺、三子德龍,為現三大房,忠先公現有饒氏人數約有千人。
四、苗栗縣公館鄉饒瑞祿公支派
其祖籍系廣東省鎮平縣(招福鄉)王坭沙(現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金沙鄉),屬羆公一支由端三公遷廣東程鄉為一世祖,躋先公復遷蕉嶺金沙鄉到33世弘樞公,34世瑞祿公於清嘉慶初年(約1796年),攜妻蔡氏太婆及兩子孔仁公(妻彭氏)、孔義公(妻官氏)夫婦共六人,由廣東省原籍挺進澎湖後挺進臺灣苗栗縣公館鄉,至今已有十一代,孔仁公下有五大房,孔義公下有五大房,子孫多數集中在苗栗縣,亦有一大房、一大房向台中、南投發展,目前散居台北人數最多,桃園、新竹、彰化、最南到屏東萬丹,饒氏人數約有五百多人。
五、彰化縣員林鎮饒讚奎公支系
十五世讚奎公、繼奎公乾隆五年間來臺繼奎來臺時失蹤在臺灣海峽,祖籍地不詳。依新竹寶山族譜與彰化員林族譜,兩家饒氏族親均是二郎公世系,由二郎公為一世祖可以對到第七世孟舉公。推測是來自程鄉松口金盤鄉。
讚奎公與鍾氏祖婆生有七子:長子傳樊公、次子傳雙公、三子傳度公、四子傳容公、五子傳梅公、六子傳撥公、七子傳球公。子孫集中在彰化縣員林,有一大房在台中市大雅,亦有部分到外地發展,而散居雙北、桃園縣、新竹市、及全台各地。子孫當在五百人之譜。
六、高雄市美濃區饒顯德公支系
饒顯德公與饒瑞祿公是堂兄弟,“33世有弘樞公、弘振公、弘韜公、弘有公四兄弟。饒瑞祿是弘樞公之子,饒顯德是弘有公之子”。應是同時結伴來臺,其祖籍與饒瑞祿同是廣東省鎮平縣招福鄉王坭沙(現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金沙鄉)。饒顯德公與李大儒人在苗栗縣獅潭鄉開基,日據時期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年)三月三十日饒運生為饒氏由苗栗遷高雄,同年四月七日轉居蕃薯寮港西上里吉洋庄三百十八番地,為今之高雄縣美濃鎮吉洋里。子孫集中與高雄及鄰近屏東,散居台北市及臺灣各地,有子孫兩百人之譜。目前饒氏在美濃有五座祠堂:吉洋里二座、三降寮一座、吉和里一座、手巾寮一座。
平陽堂吉洋里《一》祠堂有三副對聯,分別為柱聯,門聯,內聯
柱聯:「堂啟東成西就,門開地闊天長。」
門聯:「愛國賢良徵元禮,忠君道術重双峰。」
內聯:「念先人立身處世不外主綱常而凛大節,
囑後裔繼志為家宜須重忠孝守創巨模。」
平陽堂吉洋里《二》祠堂有二副對聯,分別為門聯、內聯:
門聯:「元禮家聲遠,雙峰世澤長。」
內聯:「念先人立身處世不外主綱常而凛大節,
囑後裔繼志為家宜須重忠孝守創巨模。」
平陽堂三降寮祠堂有三副對聯:
柱聯:「水繞斯堂天地資生昭永旺,案朝歸局山川毓秀貫長興。」
門聯:「愛國賢良徵元禮,忠君道術重雙峰。」
(後兩者字體與吉洋里不同,峰:上山下夆)
內聯:「念先人立身處世不外主綱常而凛大節,
囑後裔繼志為家宜須重忠孝守創巨模。」
平陽堂吉和里祠堂,吉和21座屋有二副對聯,分別為柱聯與門聯:
柱聯:「祥發其光既顯高門積慶,大啟爾宇還基奕宏規。」
門聯:「愛國賢良徵元禮,忠君道術重雙峰。」
(後兩者字體與吉洋里不同,峰:上山下夆)
其中四座堂都有提到「雙峰」、「元禮」,此皆為在饒氏在宋代之學者。
元禮是指平陽三十五世的饒子儀,字元禮。九歲能詩,力學不倦,以明行修賜命於朝,著有《編年要史》。
双峰是指平陽三十八世的饒魯,字伯興,號双峰祖居平陽後徒饒洲。幼讀詩書過目不忘。所著有《五經講義》。
七、屏東縣萬丹鄉饒氏支系
屏東縣萬丹鄉饒氏宗親來台祖先姓名不詳?來自中國大陸那個省分地方不詳?來台年分不詳?沒有族譜或家譜,有閩客混合式三合院,門庭有《平陽堂》的浮雕刻及門聯,隱隱約約還看得出尊宗敬祖、慎終追遠精神,祖先神龕是閩南箱盒式、神龕寫著《平陽堂》堂上饒氏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其他祖先名字全看不到,聽說是將祖先名字寫在木片上,一片片置入神龕箱盒後面。
饒氏宗親在屏東萬丹鄉後村村有五分之一人口約有兩百多人,在當地是人丁興旺,隔壁村新鐘村是由後村村遷出現有六房人口約有80幾人,總共約有近三百名宗親。在臺灣的饒氏宗親一般不知道在臺灣的最南端屏東萬丹有饒氏族親。我到訪時宗親接待我們一行12人到媽祖廟會議室,我觀察發現建廟樂捐牌匾或公益樂捐,我饒氏宗親是最熱心捐最多錢的。隨後村長親臨接待還提供社區活動中心供我們聯誼開會。在訪談中由饒守忠宗長80幾歲主持,與會的有饒吉生、金堂、清信、乾道、述說饒氏遷入屏東萬丹的開墾奮鬥及祖先的來歷,有一口述傳說是由四川遷徙來臺,有一尊川媽祖神像為憑。有一傳說是由台東遷屏東萬丹但都很含糊沒有任何正確的依據。
(以上還有諸多疑點須要查找考證,容查考清楚再做进一步阐述。 2015年4月24日)
(本文原载《中华饶氏》2015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