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二公世系探佚
江西丰城/饶承初
宋朝大儒朱熹给家谱题词“家宝”,家宝者,传家之宝也。由此可见朱老夫子对于家谱推崇的程度。出于对家谱文化的爱好,闲睱之时经常阅读研究家谱,自认为比上桌搓麻将更有乐趣。有的时候也上网搜索一些与家谱文化有关的文章品读,多少年了竟然成了习惯。早些年在《中华饶氏网》上,一篇名为“蒲圻饶氏来自何方”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该文作者饶有武老师,引经据典反复查询,试图找到蒲圻饶氏祖籍之地,但终未如愿以偿,然其用心之诚令人钦佩。由于该文多处有与介冈饶氏相关的内容叙述,更引起了我的关注,经常在《饶氏家谱研讨群》里与宗亲探讨这个话题,但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宗亲诚心要求我将自己的看法形成文字,供宗亲们研究讨论。可谓是言者有意,听者上心。于是广泛搜索相关资料,大量查阅各地饶氏宗谱,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日出日落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反复考证,如愿以偿在丰城赤郭饶家宗谱上,找到了一条与蒲圻饶氏有关的重要信息。
丰城赤郭饶家,属熊公位下司旦公长子鑑公后裔,地处丰城市石滩镇港塘村,是一个有着一千多饶氏族人的大村庄。近年耗资四百多万元兴建的宗祠富丽堂皇,极其壮观。早在1987年秋和1988年春,我曾数度走访赤郭饶家,拜读过其民国二十二年版的老谱。前几年又故地重游,赴赤郭饶家采集族谱资料,拍摄了多篇老谱文献留存,其信息量不仅广泛而且实在,对一些饶氏支系的迁徙、居地记述较为详细,为饶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了珍贵的可靠信息。在当年拍摄保存的谱序中,有一篇清雍正十三年的旧序,序里有这样一段叙述:“楚之蒲圻,崇之长圳及湖北金牛、三坑、徐埠、蓝桥,鄂州及抚城、堰上、沓火巷,皆出述陂之璠公,乃弼公之次子,熊公五世孙也”。而当“楚之蒲圻……皆出述陂之璠公”这段文字映入眼帘时,真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眉目。但事关蒲圻饶氏与修水三沙饶氏二地世系对接之事,自不敢妄下结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入考证,查找到更多相关宗谱资料互相印证。
丰城赤郭饶氏宗谱谱序中有关蒲圻饶氏的线索,仅凭序里的那段文字叙述,还不足以证明蒲圻饶氏就出自璠公,必须在更多宗谱上,找到蒲圻饶氏一世祖千二公的完整世系,来佐证谱序中“楚之蒲圻……皆出自临川述陂之璠公”所言非虚。
2019年秋,相约丰城桥东中学饶保根老师,再次赴石滩饶郭村查找宗谱资料。饶春华宗亲热情接待了我们。饶郭村古名洪溪饶家,清朝年间曾与赤郭饶家联修过宗谱,保根老师早年也到此收集过宗谱资料,春华宗亲与我早有联系,可谓是熟门熟路。进祠堂请出宗谱,循着“蒲圻饶氏出自璠公”这条线索,终在宗谱中找到了蒲圻一世祖千二公的完整世系:熊公-熙公-绪公-弼公-璠公-师道公-宽公-端卿公-行原公-千一公、千二公、千三公。虽然找到了千二公嫡祖相关世系,但此千二公会不会是蒲圻一世祖千二公呢?为了避免同名误判,慎重起见,有必要考证千二公的生年。遗憾的是包括千二公父亲与祖父,丰城洪溪宗谱上都无生卒年号记载。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春卿公的年代作为参数用以比对。春卿公是千二祖父端卿公的二哥,比对下来两人生年相差不会很大,应该可以采信。谱载春卿公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领乡举,授主簿。《说文解字》有“三十年一世”之说,且定此时春卿公三十岁,那就是生于1090年前后,以此推断端卿公约生干1110年,端卿公长子行原公生于1140年左右,行原公次子千二公哥仨中居中,大约生于1170年。当然,这只是根据春卿公生年资料推断的数据,不可能十分精准,但也不会相差很多。
江西广昌饶坊乾隆十八年《饶氏宗谱》,福建历山民国甲申年七修《历山饶氏族谱》,都分别记载有千二公爷爷端卿公的资料,广昌谱记: 端卿,行三,讳朗老,居鄂州嘉鱼县后迁蒲圻县,地名石头口。历山谱记: 端卿,行三,讳朗老,居鄂州嘉鱼县后迁蒲圻县,地名石头口。二地内容一字不差,与丰城洪溪、赤郭谱记载的内容基本吻合。
蒲圻饶氏宗谱,始修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七世祖伯玉公主修,崇祯八年(1635),十三世祖若蒙公再修,并亲笔撰写了二修序。清雍正六年(1728)三修。始修、再修乃至三修蒲圻饶氏宗谱,都是以千二公为一世祖,千二公以上的世系均无记载。据赤壁饶有武老师介绍,康熙壬辰年(1712),江西饶氏宗亲到访蒲圻,说是与其共宗支,补写了千二公以上世系。乾隆十年(1745)蒲圻饶氏四修宗谱,便照此接上了江西世系。蒲圻饶氏四修宗谱原有一篇序文,叙述了当年一些有关对接的细节,但后来经过考证,觉得有所欠妥,便舍弃了千二公以上先人的生年记载,删掉了此序,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了,但外迁分支普安饶氏宗谱保存了下来,留下了这条鲜为人知线索。
蒲圻谱上千二公生于1222年,丰城饶氏谱上的千二公约生于1170年,相差五十二年之多。再次考证一下蒲圻千二公的生年,就显得很有必要。据蒲圻饶氏宗谱相关资料显示,明崇祯乙亥年(1635),十三代孙若蒙公率十四代孙,十五代孙一干人等,为一世祖千二公造墓立碑,墓碑上没有刻录生卒时间,只刻了“公大宋宁理宗时人”几个字。宁宗从1195年(乙卯)至1224年(甲申)共29年,理宗从1225
年(乙酉)至1264年(甲子)共39年,而蒲圻宗谱记千二公生于1222年(宋嘉定十五年),殁于126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享寿62岁。若蒙公是万历三十四年(1686)丙午科举人,为官多年,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应该是一位有相当才识的人。崇祯乙亥年(1635)率众不但清理了祖坟,刻石立碑,兴建享堂,添置祭田,而且手书了迁蒲以来的十几世系次。为何一世祖千二公墓碑不刻生卒时间,仅刻“公大宋宁理宗时人”呢?若蒙公当时不是不想刻,或者说是忘记了,应该是实在不知道。“吾宗自千二府君由江右婺州受廛于蒲,其居址年月皆不可考矣”。这是若蒙公所撰《世系》中的一句原话,足以证明若蒙公当时确实真的是不知千二公生卒日期。无奈之下才刻下了那几个模棱两可的文字,模糊控制留有余地。如此看来,蒲圻千二公生于1222年之说值得商榷。若蒙公是二修主修,倘若一修谱有千二公生年记载,若蒙公断不会在墓碑上刻“公大宋宁理宗时人”几个字。由此可见现在宗谱上千二公的生卒时间是后人续修宗谱时添加完善的,或者是错将千二公在蒲年误为出生年。根据丰城赤郭、洪溪、广昌饶坊、福建历山等地宗谱考证,千二公生于1170左右,1222年是公的知天命之年,五十知天命嘛!不排除这种可能,否则不好理解。以若蒙公的资历才学,当年为始迁祖造墓立碑,绝不会碑文上不刻千二公生卒时间。
蒲圻饶氏派诗中的“进贤称番实,鸿业创介冈”这二句,从字面上看千二公似乎出自进贤介冈,现今千二公有了准确的迁出地,又有了完整的谱载世系,介冈之说基本可以排除。所谓的“鸿业创介冈”,只是广义上的说法。明朝是介冈饶氏鼎盛时期,若蒙公肯定有所了解,他老人家本意是说饶氏鸿业创于介冈,并无千二公出自介冈之含意。
江西修水民国二十六年(1937)三沙饶氏宗谱记载:“玉贞,又名淑贞,生于元大德丁未年(1307).迁湖广蒲圻”。倘若此淑贞就是千二公之父,那淑贞公比儿子千二还小了一百三十七岁,这肯定不对。难道修水宗谱上的玉贞(又名淑贞)与蒲圻一世祖千二公压根就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当年蒲圻四修宗谱时,受江西谱影响而错接!若蒙公二修蒲圻宗谱时,倘若知道千二公父亲是淑贞公,断不会只以千二公为一世祖而记于谱,刻于碑。蒲圻饶氏生于宋朝的千二公是“大宋迁莼邑”,修水饶氏的玉贞公(又名淑贞)生于元大德丁未(1307)年,后来也迁蒲圻,二者生年时间相差甚远,千二公大宋迁居蒲圻,玉贞公(又名淑贞)元代也迁居蒲圻,这在二地宗谱上都有明确记载。蒲圻始修谱,再修谱,三修谱,都没有千二公父亲与祖辈的世录,生于宋朝的千二公,在四修后却成了生于元朝玉贞公的儿子,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族谱原于左氏《世本》,而其式之完备则自欧苏二公,所以明清以后编辑族谱多取欧苏谱式。然欧苏二公皆本仁孝敬谨之心,不妄叙其渊源,远稽其世系。故欧谱只阐前七世,苏谱只及高曾。很多人纂修族谱,好取前代名人为己所自出而饰虚增光。若蒙公当年修谱造墓,就是秉承欧苏二公信而可征,美而可传之意,遵礼制而为之。家族世系的传承,切忌胡乱攀附,以讹传讹。所谓乱宗,就是指始迁祖以上世系断代时,误接世系认错了祖宗。倘若蒲圻千二公不是江西修水玉贞公之子,那只有一种可能,丰城饶氏谱上的千二公与修水饶氏谱上的玉贞公,分别于大宋和元朝先后迁居蒲圻。几百年来,其后裔和睦相处,秩然相敬,蔼然相爱,犹如一家融为一体,延续至今德归于厚。如今通过蒲圻、修水、广昌、丰城、历山五地六家宗谱的相互印证,千二公祖父端卿公,由鄂州嘉鱼县迁居蒲圻县石头口有据可查,其先人居于江西临川术陂,属熊公五世孙璠公之嫡传后裔无疑。
家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涉及到源流、迁徙、世系等内容。但家谱是种特殊史料,记载的是家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其他史料相较,也有其负面之词。牵强附会假托远祖,攀附名人乱接世系,虚拟官职倒置年代等,这些弊端也使家谱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上述弊端常见于远祖传记与世系,不排除人为因素,但也有是受当时条件所限而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近世的相关资料的可靠性,可信度较高。所以我们不能因家谱存在某些弊端,而一味的全盘否定,但以错传错实为以讹传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不要以“年代久远无法考证”为由而不作为,那是对后代子孙后代的亏欠。许多家族文化历史资料,就在我们饶氏家族的谱牒中,就看你如何去发掘考证,正本清源,使之尽量接近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