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曹操墓”的讨论还在继续。昨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要打破当下“挺曹派”和“倒曹派”的僵持局面,最好的方案,就是聘请第三方介入“曹操墓”事件,从而检验曹操墓出土文物的真伪及其年代。
吴锐说,现在判定“曹操墓”为假的理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内证:如根据古代礼制,断定曹操下葬时不可能有“魏武王”的称呼,参与曹操葬礼的司马孚出自笃信儒教的家族,不可能在礼制上通融。这就堵住了刘庆柱、唐际根等考古学家所希望的文献失载的可能性。因此用“魏武王”三个字就可以一票否决曹操墓为真,更何况“常所用”恰好反证墓主可能是受曹操赏赐之人;第二种就是外部证据:如闫沛东举报曹操墓考古队拿了安阳地方政府230万元,潘伟斌无法交差,只好造假。
外部证据是最能让老百姓信服的证据,可惜闫沛东这个人雷声大雨点小,又涉嫌河北与河南地域之争,至今没有公布18件铁证。被闫沛东指控造假或受贿的潘伟斌、刘庆柱等人,表现出极高的涵养,根本没有起诉闫沛东的打算。因此以法律手段推动曹操墓辨伪,变得不可行。
这两点证据,也正是当下“挺曹派”与“反曹派”辩论焦点的所在,如果要打破这种僵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第三方介入“曹操墓”事件,对“曹操墓”出土的一些证据进行检测。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共有7块,有的石牌还有金属链。检验这些石牌、金属链的年代,包括石牌刻痕的新旧,便可对“曹操墓”真假问题,得出一个初步的的结论,如果能扩大到检验曹操墓玉器以及鲁潜墓志那就更好了。
但这个第三方介入检验证据的事情,有一点也要注意。曹操墓多年前被盗,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各级政府都有渎职罪之嫌。因此,让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组织中立的专家重新审查曹操墓,等于与虎谋皮。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能否请到一位比较中立的第三方来介入“曹操墓”事件。(记者陆慧敏)(转自河北新闻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