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孔子世家谱》续修13年 总费用1300多万元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0/10/5  点击量:1121    
 

2009年9月24日,历时13年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尘埃落定,颁谱大典举行。如今,一年快过去了,主持修谱工作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和记者谈起了《孔子世家谱》续修的不寻常经历。

  孔子家谱,修还是不修

  孔子家谱在汉唐时期均为官修,宋以后转为私修。自明朝以来,在明天启年间和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及民国时期共大修过4次。“文革”期间,存于孔府的《孔子世家谱》悉数被毁。孔子家谱续修一事,一搁就是7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和会长匡亚明建议孔德墉续修家谱。谷牧认为,续修孔子家谱一方面是为了完善孔氏家族的传承脉络,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文化和历史的传承。1990年前后,曲阜市领导及曲阜孔氏族人多次与孔德墉联系,希望他能发起孔子家谱续修事宜。1996年,孔德墉答应组织续修家谱。

  现年83岁的孔德墉说,他迟迟未敢接受续修家谱的重任,一是担心认为孔子家谱是封建宗族旧文化的社会风气尚存,二是历朝历代修谱之事均由“衍圣公”主持,“末代衍圣公”是孔德墉的哥哥孔德成。身居台北的孔德成年事已高且不便修谱,因此孔德墉于1996年10月赴台取得了孔德成的“授权”,代为修谱才顺理成章。

  通过召开续修家谱筹备会议、家谱调查会议,在香港成立续修工作协会等举措,续修孔子家谱的调查登记工作展开。部分社会机构的支持也给续修工作带来了便利。

  修谱十三载

  修谱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族人和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孔子家谱是封建糟粕。对于这些,孔德墉强调,修谱是为了理清孔氏家族内部血缘传承与分布变迁,同时《孔子世家谱》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不可估量,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他说,《孔子世家谱》是孔子家族史,这点是肯定的,但这个家族历史悠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文字记载,不能继承下去非常可惜。他认为,家族史与正史、地方史志一样是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世家谱》与同时期的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目前在我国历史上还无法找出任何其他家谱,在历史人文价值上能够与孔子家谱相媲美的。

  认识到这一点后,孔氏族人对入谱态度有了转变,协会也在国内外建立了500多个分支机构。但是经过70年沧桑巨变,续修工作异常艰难。因抗战、内战和灾荒,一些族人颠沛流离,失去世系;在一系列运动中,部分家谱、祠堂被毁坏,一些族人难以接上世系。协会工作人员为了实地调查,经常“上山下乡”。他们走过崎岖的山路,坐过手扶拖拉机、三轮车,还坐过牛车。

  收取入谱费也遇到困难。按惯例,入谱每丁需交入谱费。在孔氏宗亲网站上,收费标准很明确:农村5元/人、城市10元/人、海外10美元/人;殷实之家,必须交钱;赤贫家庭,一律减免入谱费。入谱费由地方分支机构收集,留一半作为分支机构的活动经费。但是,有很多地方收了钱后,“钱没交上来,入谱的表也没交上来”,影响了协会声誉,使一些族人中途退出。

  后来修谱时遇到的诸多问题均被一一解决,《孔子世家谱》终于在2009年付梓。

  续修家谱,资金何在

  据说,当时推选孔德墉主持修谱,除却他和“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是未出五服的兄弟等原因外,还因为他身为商人,可以提供修谱需要的大量前期资金。

  入谱费和捐资不足以维持孔子家谱续修开支。“10多年我们收上来的入谱费才170多万元,而这次修谱的总费用是1300多万元。”孔德墉说,经费主要用在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家谱的出版和印刷方面,协会为此接受了部分社会捐资,大概是400多万元。“剩下的资金空缺,全都由我自掏腰包。”

  家谱新变化

  1937年,孔德成主修的《孔子世家谱》是首次全国合族谱,累计收入54万人,共108个有叙支,分154册。本次续修的《孔子世家谱》是海内外合族谱,累计收入约200万人,共123个有叙支,分80册,合即全谱,分即分谱,并首次允许女性、少数民族及外籍后裔入谱。孔德墉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如果不允许女性后裔入谱,一是有歧视女性的嫌疑,二是孔子家族将损失不少后裔成员。”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和外籍后裔入谱,证明经过2000多年的变迁,孔子家族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国籍的大家庭。”

  数字化的新谱不仅查询方便,而且具有统计功能,如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新谱还增加了一幅全国电子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孔氏后人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这些对研究儒家学说及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对孔德墉来说,修谱,只是完成了自己和家族的一件大事。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吴琼玲

新闻发布人:饶氏文化研究中心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