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我国超7000种姓氏仍在使用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0/10/7  点击量:1018    
 

    新华网上海10月5日电(记者张建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全部汉字姓氏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编纂出版,辞典中共收录了23813个汉字姓氏。

  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专著、古今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作者历时四十年,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

  除汉族以外,中国当今55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字姓的情况。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中国人姓氏以汉字形式表达,这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目前的汉语拼音、注音和英文书写均属外来之物,作为姓氏一直不为国人所接受。也就是说,不用汉字就不能代表是中国人正宗的姓氏,汉字是中国姓氏的灵魂。”袁义达说:“自从秦朝以来,中国汉字姓氏一脉相承,从未间断,沉积了几千年的姓氏文化在全球华人心中已经筑起了一座雄伟的血脉丰碑。”

  据袁义达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介绍,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中国的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而在世界其他地区,从姓的产生到普遍使用,是从大约公元1000年起的一个渐进发展过程。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姓是风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等。在中国商周时期,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至秦汉时期,姓和氏合二为一,互为称呼,或称姓,或称氏,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两千多年来没有变化过。

  “中国人古老的姓氏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父系社会的全过程,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过程中和国家统一上,曾经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袁义达说。

  虽然《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据专家研究,中国100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他们在各地的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群的遗传组成。

  据袁义达多年潜心研究,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32个大姓分布的重心在华北地区,华北是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带。有2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东北地区,这两个大姓是杜和姜。有19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东地区。

  西北自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按姓氏分布集聚和扩散的形状,有6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北的东部。这6个大姓为曹、魏、薛、石、白、康,他们的起源的源头中与西北土著或外来的中亚地区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9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南地区,这些姓氏是杨、何、罗、唐、邓、曾、余、段、雷。

  有18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中地区。他们的共同分布特征是聚集区域在长江流域地区。有14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南地区。

  翻阅《中国姓氏大辞典》,23813个汉字姓氏中不乏一些有趣和奇怪的姓氏。笔画最少的姓为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来。字数最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西藏有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姓。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仅是方位词,也是中国人的姓氏。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趣的是,这七件事也是七个姓氏。

  据袁义达介绍,中国姓氏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以父系方式遗传,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第二个特征是环境、气候、疾病等一系列因素对姓氏是没有选择性,因此姓氏是中性的;第三个特征是,姓氏是人类社会进化中的文化产物,是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可以从文字史书中追溯其传递的痕迹。其时间跨度之大,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物学标志所不具备的。

  袁义达认为,由于中国姓氏由父系世代传递,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小姓、奇姓、罕见姓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传,有的还保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遗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一个姓,不仅是多了一份家族史、文化史,更多了一部基因史。

(转自华商网)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