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丽的庾岭脚下,有一家风光无限的企业——大余县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作为从“世界钨都”崛起的省内首家锡工艺品生产厂家和全县唯一一家集矿山开采、选矿、冶炼、电解、精炼锡锭、深加工锡制品为一体的锡加工企业,东宏锡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金莲山”牌锡精细产品获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体系保障中心质量保证,近年来更是致力于研发制作高档锡制旅游工艺品。东宏成为大余的骄傲,更承载着振兴钨都有色金属冶炼业、为绿色电子提供源动力的重任,它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神奇的产业链延伸效应和成长示范效应。
饶日荣,这家公司的当家人,一位把事业深深扎根在家乡故土的硬汉子,一位把千万家产投资在家乡、服务于家乡的企业家,用荡荡的胸怀孜孜的执着,构就了一幅人生事业的瑰丽彩锦。
他的人生奋斗历练史,给当今正在苦苦创业的人们诠释了三个字:韧、慧、爱。“韧”是坚忍不拔,执着向前不停步。饶日荣出生于大余县的一户普通人家。1974年毕业于赣州市体育专科学校,1977年在县农业局工作,同年恢复高考后,他积极应试,考取了江西大学。在“旱涝保收”的政府部门工作几年后,不甘平庸的饶日荣坐不住了。1986年,他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毅然辞职下海经商。一开始,他从事电子电器经营,做过一些小本生意,正是这段不起眼的从商经历,炼就了他坚毅的品格,也为日后事业推向高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5年,他开始涉足采矿行业。经过多年不懈奋斗,饶日荣很快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于2001年创办了大余日荣钨业公司,累积的资产迅速壮大。“慧”是另辟路径,审时度势迎难而干。大余是个资源型的区域,又是世界钨都,就在日荣钨业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饶日荣却作出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投资锡资源开发和锡制品生产。这个决定让周围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此时的饶日荣,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研究,认定国内国际市场对精细锡制品极为需求,锡制品行业极具前景,大有可为。2003年6月,饶日荣独家投资690万美元,在县新华工业园选址,创办了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创办伊始饶日荣即先声夺人,抢占制高点,专门从德国引进无铅自动生产线。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拥有精选车间、电解车间、粗炼车间和检测中心,分工明晰,功能完备,设备先进,技术精良。公司下属一个占地6平方公里的高锡钨矿原料采掘基地,储量丰富,供应充足。公司还与广东有色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姻,共同致力于打造锡制品一流品牌。目前,公司主要从事高锡钨矿和锡精矿的深加工,生产具有高、精、尖技术含量的不同规格无铅焊锡丝、无铅焊料,已形成含银焊锡条、高抗氧化锡条等系列拳头产品,品种达80余种,年产量达3500吨,产值达3亿元。这一下,饶日荣让世人刮目相看了,许多钨矿同行,在惊醒中不得不佩服饶日荣的胆识和智慧。
“爱”是回报社会,服务于家乡发展。饶日荣慷慨于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的建设,是众人又一个不得不佩服他人格魅力的另一个方面。2009年7月3日,大余县遭受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大量民房倒塌,许多人失去了住所。灾后的第二天,饶日荣掏钱购买了5000公斤大米、100桶食用油及一些生活日常用品,送到了重灾区浮江乡的一些村庄,亲手一包包地赠送给灾民,并向另一个受灾严重的南安镇捐赠了10000元人民币。是心中潜伏的爱,让他如此迅速,如此及时。饶日荣常说:不惦记家乡的企业人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消失企业家的责任,也会消失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价值观。多年来,只要遇到各种捐赠家乡公益事业的活动,饶日荣从不含糊、吝啬,2007年捐资130万修建了新城镇店孜里村级公路6.4公里,2008年支援浮江乡新农村建设600吨水泥,价值120万元。
如今,东宏锡业将以稳健、自信的步伐迈向更为宽广的国际舞台,致力于“为社会提供绿色环保锡工艺品,打造江西旅游商品产业链”,吹响了“大余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号角。
(转自江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