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淮阳太昊陵午朝门西侧一处古色古香的大门前张灯结彩,中国姓氏博物院一期工程万姓宗祠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当天开门迎宾。河南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周口市政协主席穆仁先,河南省民建副主任张晓林,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著名姓氏研究学者何光岳等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当天上午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姓氏博物院万姓宗祠一期工程落成典礼。
记者在现场看到,门前有两尊高大的石雕吉祥瑞兽麒麟,左右分列护佑。大门两侧有两块卧碑,上刻“中国姓氏博物院”和“万姓宗祠”,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步入万姓宗祠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姓同根坛,导游介绍说,万姓同根坛是按照伏羲的大宇宙之道、天人合一的易学理论设计的。正面的墙上有一个“龙”字,一个“凤”字,一个“根”字。导游说,“龙”字代表伏羲,“凤”字代表女娲,“根”字说明伏羲、女娲是中国人的根,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龙根,凤根,人根”。在墙的左边有一个“万姓同根树”的浮雕,无论是“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在这里,都可以找出自己出自哪一支,顺着支脉可清晰看到万姓归宗于伏羲。墙的右边有一个“万姓寻根地图”,在这里你可体会到龙的子孙创造的历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史载太昊伏羲氏“定姓氏,制嫁娶”以后,姓氏便作为龙的子孙集体的“胎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身上烙下了鲜明的“中国印”。伏羲是中国姓氏的祖先,在中国历史长河里,中国姓氏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华姓氏是全球华人的根之所在,情之所系。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凭借自己的姓氏寻找到祖根,寻找到同胞,寻找到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万姓宗祠是淮阳县全新打造的一处寻根游景点,无论是从文化内涵还是从建筑风格上,均与古老的太昊陵景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据了解,中国姓氏博物院万姓宗祠是淮阳县采用BOT模式招商引资的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也是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支持项目。中国姓氏博物院万姓宗祠位于太昊伏羲陵西南部位,占地60余亩,是一个以姓氏寻根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完工的一期工程主要有万姓同根坛、太极神道、中华龙源、开运龙井、姻缘神石、文圣祠、武圣祠等景点。
(内容源于商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