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藏在家谱里面的秘密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1/3/19 20:48:42  点击量:1622    
 

   ■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到底有多忽悠?

  ■在“结绳家谱”上,弓箭和红布条各代表什么?

  最古老家谱啥样

  甲骨文刻的“老倪家”家谱

  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

  上海图书馆原历史文献所所长王鹤鸣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文当中,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这里的‘儿’,就是后来的‘倪’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

  武丁是商代第十世二十二任国王,距今大约有三千多年。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儿氏家族十三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十一人,兄弟关系的两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这个家族十一代的世系。

  在没有纸张的古代,古人就地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记录家谱的载体。除了甲骨家谱,商代末年还出现了记载家族世系的青铜器,汉代则流行在石碑上刻家谱。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有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

  王鹤鸣说,例如我国东北的鄂伦春人,一直到十七八世纪,还在马鬃绳上打结记事,“他们通过打多少结,知道本家族有几代人,五个结表示五代,十个结表示十代,他们将表示世代的绳结,挂在房子木梁正中,非常崇拜。”而东北的锡伯族,一直到了20世纪初,仍保留着结绳记载一家人辈数、人数、男女数的习惯,“生一个男孩,在绳上系一个小弓箭,生一个女孩,则系一根红布条。”

  虽然早从商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家谱,不过,真正意义上内容形式完备的家谱,其开山之作,则被认为是周代的《世本》。

  李世民武则天未能免俗

  得了天下赶紧篡改家谱

  《世本》出现后,中国进入了官方修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家谱,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胡阿祥教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南朝齐年间,有位叫贾渊的人,他家世代钻研谱学,为“十八州士族”修谱。当时,由于门阀制度极度膨胀,官员的升迁,以他的姓氏、血统为依据。有个叫王泰宝的人,为了获得在官场晋升的机会,想办法贿赂贾渊,想把自己冒充为琅琊王氏写进琅琊王氏谱。王泰宝为何要费尽心思挤进琅琊王氏谱呢?只因为这琅琊王是王姓的郡望之一。琅琊王氏自两汉以来是世代的儒学大族,历魏晋琅琊王氏经入仕逐步成为当时的头号门阀士族,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诗人刘禹锡诗中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

  面对王泰宝的贿赂,贾渊“通融”了。尚书令王晏知道此事后,揭发贾渊,御状告到齐高宗那儿。贾渊被关进监牢,按照当时的法律“当极法”,就是该判死刑。贾渊的儿子“栖长谢罪,稽颡流血”,朝廷感念贾家历来有功,才免了贾渊的死罪。

  尽管伪造家谱“当极法”,但是靠血统“别选举、定婚姻、名贵贱”的封建时代,不断有人“知法犯法”。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他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将293个姓分成九等,李氏名列一等。武则天掌权后,又组织人编了《姓氏录》,把武姓列为一等。

  这套家谱为何价值连城

  它有800多岁,是宋代皇室谱牒

  在中华寻根网上,记者看到,网站首页上有个“在线家谱”专题,里面排列了许多姓氏。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大概有400多个姓。点击其中任何一个,都可看到该姓家谱的详情。假设一位老家在江苏的钱先生想查家谱,就可以在搜索栏目中输入姓氏“钱”,在“谱籍地”一栏选择“江苏”,屏幕上就会出现无锡、苏州、镇江等地钱姓家谱,点击进入即可查询。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杨印民博士告诉记者,在中国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家谱中,最珍贵的,要属宋代皇室谱牒。“这里的谱牒,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谱。宋代的皇室谱牒共有五种,传世的只有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两种。因其出身之贵、家族之显、年代之久、传世之孤,堪称价值连城。”

  那么,宋代的皇室谱牒是什么样呢?杨印民博士说,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的书衣是皇室专用的明黄色织锦,开本阔大,高宽约为40×28厘米。至于这两本皇室谱牒是如何流传至今的,说来话长。

  靖康之变后,北宋时期所修的皇族谱牒全部被毁,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朝廷组织人员重修。重修后的仙源类谱重“官爵迁叙”,宗藩庆系录则重“辨谱系”。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将南宋皇室谱牒运到大都(今北京)的秘书监。元灭亡后,宋皇室谱牒归明朝的文渊阁,后来又传到清朝的内阁大库。清朝末年,内阁大库的藏书划归学部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

  为何到处都有名门之后

  未必都是真的,有的家谱一点也不靠谱

  曾经有媒体报道,学者们在太原市郊区调查研究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某村的居民都姓张,附近一个庙里还供奉着张氏宗族的灵位。村民自称是几千年前某个名门之后,也有家谱表明,他们是同一个张姓。但研究人员从史书记录发现,这个张姓应分布在河北地区,为了验证太原张姓的来源,研究人员从村民中抽取了30 份血样,对Y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位点作了测试,结果发现,该位点上的基因密码分布不一致。按照“姓氏基因”理论可判定,这些同姓人群应该不是一个祖先的后代。

  看来,民间流传的有些家谱并不靠谱。王鹤鸣告诉记者,自从宋代开始私人修谱以后,不少家谱为“光宗耀祖”,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的祖先,比如,萧姓拉萧何为祖先;张姓拉张良、张飞为祖先;李姓则拉李世民为祖先。有的家谱,还请来名人作序,企图以假乱真。但是这些所谓的名人序,有些其实是假的。例如,宋代大儒朱熹的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有姓氏一字之别。

  趣说姓氏

  姓为什么是女字旁

  因为它诞生于母系社会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我国最早的原姓,很多和“女”有关,比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姓、氏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它来源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比如,晋文公重耳,就以国名晋为氏,称为晋重;卿大夫则有的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例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他的后世子孙就以魏为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有的“同姓”其实根本没关系

  中国有句俗话,“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为何是误解呢?朱炳国说,根据他多年研究家谱的经验,中国历史上改姓的事情,其实常有发生。

  “例如,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李、赵、朱这三个姓,很多就是从其他姓改来的。这三个姓曾经是‘国姓’,皇帝常常会把‘国姓’赏赐给他钟爱的臣子,自然‘国姓’就越来越壮大了。还有,我们常州有个独特的姓‘恽’,就是从杨改来的,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朱炳国说,他还曾经见过“第五”姓的家谱,这个复姓,其实是从“田”姓改来的。“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国,国君姓田。秦灭齐国后,将田姓发配各地,这些发配到各地的田姓后人,分别被冠以‘第一’‘第二’……直到‘第七’七个不同的姓。后来,只有‘第五’一直保留了下来,东汉还有个名人叫第五伦。在江苏的江都也有‘第五’的后人,他们是元朝从山西迁移过来的。”

(内容源自现代快报)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