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捐母亲遗产4万 古稀老人圆母遗愿
“饶德枝图书室”传递两代爱心
在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东城小学,有一个刚建成不久的“饶德枝图书室”,这是76岁的郭秋云捐出母亲饶德枝全部遗产建立的。从海南到九江多次来回奔波,郭秋云终于圆了母亲遗愿,她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愉悦。
精选2000册图书
东城小学位于庐山脚下,较为偏僻,规模也不大,现有学生230名。学生来九江市区看书或买书需要将近1个小时车程,很不方便。而学校原有的图书室不仅书籍数量少,而且多为陈旧书籍,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郭秋云觉得用母亲4万元遗产捐建一个图书室非常合适。为此,她与儿子精心挑选了2000册涉及文学、艺术等多个门类的图书,捐给了东城小学,于9月16日正式建立了以母亲名字命名的“饶德枝图书室”。
看着众多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东城小学的孩子们非常兴奋。
母亲4万元遗产用到了实处,郭秋云特别开心:“终于圆了母亲的心愿,在家乡做了件好事,希望知识能够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文盲母亲推崇读书
饶德枝1915年出生于东城村一户贫苦人家,从未有过上学的机会,很早就跟父母一起种地干活。
建国后,劳苦大众翻身作主人,饶德枝成为集体企业的职工。
退休后的饶德枝老人,每个月都有退休工资可领,可老人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非常懂得节俭,退休金大多被存了下来。
饶德枝就生育了郭秋云唯一一个女儿。童年的郭秋云与母亲饶德枝就生活在东城小学后面的村子里。
虽然从小家庭贫困,且幼时丧父,但郭秋云从小就深受母亲乐观和坚强精神的影响。“妈妈经常跟我说,她小时候没机会读书,一辈子都是文盲,吃了很多亏,要我一定要识字。”郭秋云老人说,“小时候为了得到学习的机会,我经常去捡别人不要的书读。为了开创新的生活,1989年我去了海口打工。凭着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在海口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人在异乡心系家乡
为了便于照料母亲的生活,在外站稳脚跟的郭秋云后来将母亲接去了海口定居。
虽然生活方面由女儿照顾得好好的,但饶德枝老人却始终惦记着家乡,常常跟女儿唠叨“树长天高,落叶归根”,并多次向女儿提起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做点微薄的事情。
2009年,95岁高龄的饶德枝老人带着报答家乡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母亲去世后,郭秋云脑海里经常回响着母亲生前的叮咛——“回去好好报答家乡!”
于是,已是76岁高龄的郭秋云,今年在海口与九江两地之间辗转多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圆了母亲遗愿。“饶德枝图书室”,传递着两代人——两位老人的绵绵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