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10月19日电(记者赵博)为庆祝国际编号10017号小行星以汉学大师饶宗颐的名字命名,来自香港和饶宗颐家乡潮州的各界人士19日晚在香港举行“饶宗颐星”命名仪式暨庆贺酒会。年逾九旬的饶宗颐老人亲临现场,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赠予的《国际命名公报》和“饶宗颐星”照片。
命名仪式由潮州市委市政府、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香港潮州商会及香港海外联谊会联合主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李刚、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詹永新等担任主礼嘉宾。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知名天文学家杨捷兴介绍说,“饶宗颐星”是紫金山天文台在1978年10月30日用40厘米双筒望远镜发现的。此后历经21年,在前苏联、美国等天文台站的多次观测证实下,这颗新小行星于1999年3月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正式编号10017,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发现命名权。
为彰显饶宗颐老人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体现国际社会对其学术艺术成就的高度褒扬,紫金山天文台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并在今年7月17日获得国际天文联盟批准。
杨捷兴宣读的《国际命名公报》说:“饶宗颐,号选堂(1917年出生),是蜚声中外的汉学大师和书画家。他游学四海、著作等身,曾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著名大学讲学,学术著作80多部,被称为‘导夫先路的汉学大师’。”
满头华发的饶宗颐老人精神矍铄地出席了当晚的命名仪式,还将亲笔书写的墨宝“景星庆云”回赠给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仪式的最后,饶宗颐老人和主礼嘉宾、主办机构代表一起按动亮灯装置,一颗模拟“饶宗颐星”在现场闪闪发光,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作为太阳系中的重要天体,小行星自180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天文学家的重点观测研究对象,也是浩瀚星空中唯一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的天体。命名一旦获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