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研究姓氏文化的多方位意义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1/11/23 16:09:54  点击量:1408    
 

     研究姓氏文化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这就要全民族认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

  中国的姓氏诞生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历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姓氏延续至今,早已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姓氏(包括名字)在民族文化的温床上形成,它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精神矿藏。开发这座精神矿藏对于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姓氏文化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娄山关文化研究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娄山文化研究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娄山文化包括姓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在研究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其方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当代,服务当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使命和宗旨。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在研究各种地方文化、姓氏文化,以及各种文化分支时,都必须围绕中华文化的核心来进行。

  有关专家最新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其中包括历代属于中国版图上的少数民族的汉译姓氏。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有3500个左右。中国人的姓氏错综复杂,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何止百家姓,就是仅仅汉族也不止这个数,有据可查的姓氏可达1万个之多。《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如今,中国各地姓氏文化研究蓬勃发展,近年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有20多种,单独出版的书籍不下200本。姓氏寻根活动还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光姓氏寻根中文网站就有近400多家。各地成立的姓氏研究会达上千个,并通过姓氏研究会这个组织,开展了不少寻根问祖的活动,还通过这个平台开展了很多经贸活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例如浙江楼氏文化研究会,中华娄氏论坛,刚成立不久的娄山关文化研究会等等,通过姓氏文化团结和凝聚了同族人,寻根问祖,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仅增进团结,对促进姓氏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民族对国家都具有积极的重要贡献。

  研究姓氏文化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这就要全民族认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比如屈原再其抒情长诗《离骚》开篇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说我是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祖叫伯庸。这就是一种认祖行为。于是产生了不能将祖国当旅舍、不能视国君为路人的爱国情感。鲁迅在年轻时,写过一首《自题小像》,其中有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就是黄帝。鲁迅表示愿意为社稷江山、祖国之邦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也应当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五千年来,姓氏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岳家军”、“杨家将”,则是在民族危机时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民族自强精神的象征;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孔孟之道,则是中华文明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人们口耳相传的、融入姓氏文化的、能表现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成语典故何止千百个!其中有表现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之事的娄师德的“唾面自干”;表现人们谋略智慧的“田忌赛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又表现“无为”而治思想的“庄周梦蝶”;又表现鞠躬尽瘁、敬业尽职的“周公吐哺”;有赞扬为救国难挺身而出的“毛遂自荐”;有赞颂朋友之间忠实守信、相知相交的“管鲍之谊”、“范张鸡黍”;有赞扬人各有所长的“马工枚速”、“孟诗韩笔”等。真是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此外,与姓氏有关的“堂联”、“堂号”,特别是“堂联”,它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某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其作用除了光宗耀祖外,实际上还有提倡一种“家风”、“族风”的作用。这种民间的“家风”和“族风”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例如:林姓的堂联为“励志禁烟,御夷留根”;毛姓的堂联为“捧檄而往,脱颖而来”;于姓得堂联为“当代清官,旧时宰相”。以上的堂联分别提倡爱国御敌、为国挺身、清廉救时的风尚,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具体写照吗?

  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诗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说的是,青山和白骨,一个有幸,一个无辜。土地江海也是,中国历史上,地因人姓而得名的十分普遍,因此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亘古沉默的土地,因某个名人的驻足而顿时喧嚣起来,引得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士或把酒临风,或扼腕痛心,或按动快门。根据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书中共有6885条词目,其中涉及到姓名的,包括本身就是姓氏名胜的,有866条,占全书所收录的名胜12.5%。岂但地名如此!日常生活中如“孔府家酒”、“贵妃酒”、“东坡肉”、“李锦记”等等以姓氏命名的商品比比皆是。以名字命名的地名更是数不胜数。例如: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娄山关”,就是娄氏先辈在这里征战并镇守而得名。娄山关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在多次战役中身名远播,成为天下名关。1935年,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的激越情怀,在这里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更是让娄山关声名显赫,名扬海内外。

  另外,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文化,而且是一门科学。它对于人认识自身、造福自身、改造自身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尤其是中国人前300个常见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区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分布、汉民族的源和流以及其他学科领域,都有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广州中山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某些姓氏与某些疾病有着相应的对应关系,某些姓氏与长寿与否有必然的联系。所谓染色体是细胞在丝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它由核酸和蛋白体组成,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如人体细胞有46个染色体,其中44个是常染色体,两个是性染色体。男性有一个X和一个Y性染色体,女性则有两个X性染色体。中国人传统是父性子传。那么。也就是说,在中国人姓氏中,携带有鲜明的遗传密码。如果依据Y染色体的遗传密码,必能找到人们某些家族史病的基因乃至长寿的奥秘。这将是中国人甚至是全人类的福祉所在。当然,这需要姓氏学、家谱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诸多学科艰苦合力攻关。尽管如此,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姓氏文化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为祖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祖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rpzm/wh/201111/t20111115_123914.htm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