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图为:饶兴成作品
文/图 记者王理略
“书法是艺术,书法作品是展现书法技艺的舞台。”饶兴成如是说。之所以这样说,与他早年曾在省歌舞剧团工作过有关。他喜欢将书法作品看作舞台,他担当导演,演员则是作品上的字,导演将肺腑中的情感倾注到“舞台”上。
饶兴成自幼爱好书法,工作后也没有放弃这一爱好,依旧刻苦练习书法基本功。进入省委宣传部工作后,虽然公务繁忙,但闲暇之时仍不忘书法修习,认认真真学颜、学王;《中兴颂》、《兰亭序》等都曾一遍又一遍地临写。刻苦用心的修习,使他的作品得到不少朋友的认可。在当时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全省宣传系统干部书法展中,他的作品获得二等奖。多年后,谈及这个二等奖,饶兴成显得颇为自谦,他说:“那只能算参与奖吧,算是对我参展的鼓励。”
在饶兴成看来,自身书法水平得到飞跃还是在进入书法报社工作之后。1992年,饶兴成调至书法报社担任社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己彻底掉进了书法圈子里”。饶兴成从此接触到诸多书法名家,眼界大开,发现自己过去的作品不能算书法艺术,书法技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作之余,饶兴成依旧不断临帖练习,一有机会便找名家交流,帮助改变自身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同时,加上日积月累的练习,饶兴成的书法日臻成熟,尤其是其草书作品展现出一种畅快淋漓,由心而发的感觉。达到这样的境界,得益于他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审美眼光的不断提高。“学习书法,两至三年练习基本功,字一定能够写得不错,但要将其视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更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眼光。”饶兴成用自己的亲身感悟告诉记者。
饶兴成长于正书、隶书和行、草,草书是他最为喜欢的一种书体。之所以喜欢草书,是因为在一开始接触书法艺术时,他便被王铎、黄庭坚等人的草书吸引。此外,饶兴成觉得写草书,能充分抒发个人内在的情感。谈到自己的性格,他认为,自己并不算外向的人,但内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寻找一个途径宣泄,而通过书写草书来宣泄情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就好像有的人喜欢唱歌,他们一去了歌厅就想不停唱歌,而我则是喜欢书法,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饶兴成说。所以,当欣赏饶兴成的草书作品时,会发现其作品颇为自然、随性,起笔很重,随着书写过程,笔划开始出现虚空,字的笔划线条呈现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他情感的自然流露。陈方既老先生曾对饶兴成点评道:“字如其人,朴厚醇真,意法并在,发自肺腑,得自性灵。”
饶兴成喜欢草书的另一个原因是,草书和其他书体相比,在书写过程中更有难度,对基本功的要求更高。“和草书相比,楷书、行书都属于较为静态的书体,书写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冲突’,但草书不一样,动感十足,书写时需要解决字与字间的‘冲突’;此外,看似灵动的草书也并不是一味的‘活’,还需要把握其中的稳,如果字过于灵动则失去了势,过于的沉稳那就不叫草书。所以这一切都需要长期用心练习。在书写草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不断从中取得突破,这会让我从中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乐趣。”饶兴成说。
在采访中,饶兴成并不太愿意谈及自己的书法特点。不过,对于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喜欢王铎书法中点、线的美感、喜欢黄庭坚作品中章法和布局,喜欢傅山草书的气势,但我自己写时不会刻意将其融合。我希望在自然中取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这样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果一味刻意模仿或创造,只会让作品显得做作,没有灵动之美。”饶兴成说。陈方既老先生在点评其作品时,夸赞其笔下不浮不躁,不钝不浊,书写时都有一种蕴涵而不浮浅的劲健、温润,韵味浑厚,既无因一味崇帖造成的妍媚甜熟,也绝无当今流行书风中经常出现的矫饰浅薄。
如今,年近七旬的饶兴成仍一如既往以勤谨谦诚之心为书,以明确的书法思想、美学见识为书,更是以实实在在的精神、气格为书。回忆起这些年的书法之路,饶兴成说:“回头看看早期的一些作品,那些字还有很多不足。要真正做到被大众认可的书家,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观念,继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书法舞台’书写新的篇章!”
编者配诗
饶兴成印象
洗去铅华见本真,抒情写意始真醇。
纵然宣纸薄如翼,字舞墨飞有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