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大讲堂上说姓氏
类型: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12/6/5 15:32:03  点击量:1490    
 
历史学家余和祥应邀担任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嘉宾,以《中国姓名文化纵横谈》为题解说中国数千年的姓氏文化。 萍水 摄

     “嗨,您贵姓啊?”这句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一个简单的“姓氏”却包含着丰富的含义。中国的姓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来源何处?3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历史学研究生导师余和祥,应邀担任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嘉宾,以《中国姓名文化纵横谈》为题解说中国数千年的姓氏文化。

  余和祥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献的研究,已出版《皇室礼仪研究》、《魏征的人生哲学》、《〈旧五代史〉考实》、《古文今译学纲要》、《中华传统性风俗及其文化本质》等专著。其主编的《中华膳海》、《中国特殊文化史丛书》、《中华民俗风情丛书》、《中国封建社会病态研究》、《纲鉴易知录全译》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力。

  原始姓可追溯至母系社会

  讲座一开始,余和祥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中国姓氏的产生和来源。余和祥说,中国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所谓“感天而生”,其实就是知母不知父的意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少吴嬴姓,虞舜姚姓,夏禹姒姓等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的称号就是“氏”。不过,到了秦汉时代, 姓与氏已基本混合为一了。

  至于姓氏的来源,余和祥则认为非常复杂,主要有: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嬴等;以国邑为氏,如周朝建立后,天子大封诸侯,建立了鲁、卫、晋、滕、虞等姬姓国和齐、宋、陈、焦等异姓国;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此外,还有以爵号、谥号为氏,以居住地为氏,以职业或技能为氏,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等等。

  古代大姓至今仍有影响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它不但标志一个人的血统,而且体现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余和祥介绍,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除皇族刘姓为第一大姓外,还有所谓“四姓小侯”,即外威窦、郭、阴、马四姓。比如东晋时的王、谢二姓,门第极高,权势极大,世代通婚不绝,先后出了许多名人,如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谢玄叔侄,谢灵运、谢朓两大诗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门阀制度早巳衰亡,但由于某些姓氏在社会经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表现和作用,它们在近代直至现代仍发生令人瞩目的影响。比如江浙一带的钱氏。江浙钱氏的祖先,为五代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鏐。他的三十多个儿子分赴各州任职,其后裔就在江浙一带分布开来。明清以来的江浙钱姓如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清代学者钱大昕、钱大昭兄弟,近代学者钱玄同以及现代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正英、钱其琛和在台湾的钱复、钱穆等等,都是这一族系。

  曾有姓氏过万如今不过二百

  中国的姓氏数量,自古便有统计。余和祥告诉现场观众,宋代初年的《百家姓》,内收当时常见的单姓408个,复姓76个。由于宋朝皇帝姓赵,钱塘所在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姓李,因此《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其后又有许多有关姓氏的书出现,所收姓氏数目各不相同。明代陈士元编《姓综》一书,共录单复姓3625个。近代臧励和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4129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收录达5730个。而稍后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双姓4329个,其他姓氏2313个,不过现在常用的姓氏不过200个左右,其中最常用的单姓只有100个。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7.9%;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分别约占7.4%和7.1%。此外为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前50个姓氏,则可占全中国人口的85%以上。

深圳商报记者 刘 琼

 

 

新闻发布人:饶旭华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广东饶氏总会一行调研南雄宗…   5.22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清代戏曲《皇华记》作者考略   4.4
饶及人宗亲印象记   10.20
青田饶氏文化中心奠基仪式隆…   10.20
初心不改 重新启航   9.24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   5.20
孝感饶氏始祖考   5.20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