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阳县天城镇河田村二组,有一个叫饶艳霞的农村妇女,今年58岁,看上去有点伛偻、弱不禁风,却硬是拉扯出了3个女儿,且个个踏入高等学府,有的大学毕业,有的考上研究生甚至博士、博士后。
的确,饶艳霞是中国农村千万个普通妇女中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了。是什么力量,什么精神让她硬撑起这个贫寒之家,含辛茹苦供读3个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读完大学呢?
记者从乡邻惊讶、惊叹、惊羡的眼神中,终于在县妇联和乡村党支部书记郑志华的引路下,踏入饶艳霞家进行了剖析式采访。
这是一个地道的农家二层小楼,内外墙都是普通装修,房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饶艳霞笑着说:“这几年,三个女崽读大学,又没爹,靠我一个人撑,虽苦也甜啊!”
1979年,饶艳霞从娘家大白嫁到河田时,由于丈夫姜松青家大口阔,兄弟5个,仅半间土坯房,家中还经常无米下锅,靠吃薯坨、瓜菜过日子。记得刚分家时,仅有二只碗,一只菜钵,还欠下800元债务。次年她生下大女儿姜露冰,隔两年又生下二女儿姜璐君,再隔两年生下三女儿姜炎彬。
一连生下三个女儿,饶艳霞常遭到公公、婆婆奚落、白眼,连邻居都讥笑她是个不会生崽的“丧门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饶艳霞不知受过多少委屈,流过多少眼泪。好在丈夫是个教书先生,先后从村民办教师干起到转正,担任主任、教长,一干就是30年。其间,对她百般体贴、宽慰。然而,丈夫自结婚起就身单力薄,家里重活、农活都没有干过,什么扶犁掌耙、栽禾、割谷、割苕叶都是饶艳霞里里外外一手搭理,从早忙到黑,还要将细伢崽用布条捆在背上去出工。
多年来,饶艳霞种田作谷,下地种红薯、黄豆、花生、西瓜,间作套种,除本分的责任田地外,还到处开荒兼作别人不愿耕种的田地,每年甚至要喂6至8只猪。然而,当粮丰猪壮时,她就琢磨着怎样去卖几个钱,一点点攒起来,送孩子们读书。当她看到别人家的女孩未读到初中就辍学,让其外出打工赚钱时,她就暗暗发誓:“再穷再苦,做牛做马,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有出息!”
2002年,当饶艳霞靠勤扒苦做,搬入新建的二层小楼时,丈夫偏偏又因冠心病撒手人寰。悲伤过度的她忽然又从平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三个女儿大的读大学,小的读高中,正是家中最缺钱、最需要用钱的紧要关头。“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坚决不能就这样趴下”,饶艳霞一再告诫孩子们要一鼓作气。为了节约开支,她躺在床上硬撑,没有打过针吃过药,当她慢慢起床后,依旧是忙里忙外,日做男工,夜做女工,一门心思送孩子读书,希望有出息。
天遂人愿,三个女儿几乎个个发愤攻读,不负厚望。大女儿姜露冰考入咸宁学院毕业后,进修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现供职于深圳某出版社任编辑,月薪达8000元;二女儿姜璐君毕业于黄石卫校;三女儿姜炎彬从长江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现正在报考博士后,在西藏从事调研课题活动。(内容源自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