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的横店就如一个磁场,吸引着从四面八方来追逐梦想的人,饶金杰就是其中一位。从“北漂”到“横漂”,历尽酸甜苦辣,他自称“冷暖自知”。在横店,他一步步朝着梦想迈进。
“北漂”到“横漂”
忆往昔冷暖自知
46岁的饶金杰,山东菏泽甄诚人。因为对艺术的热爱,1991年退伍后,他毅然选择到北京,加入“北漂”队伍,一待就是十年。
回忆“北漂”的艰苦生活,饶金杰感慨万千:当时身上只揣着300元钱,每天和其他群众演员一起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等戏。群众演员工资低,大城市里消费高,一度让他温饱都成问题。公园、地下通道、天桥等都是他夜宿的场所。“最困难时,两天只吃9角钱的面。”他说,他先后在上百部影视剧中“露脸”,但一直没有走红。
2003年,一位导演建议他去横店闯闯。当时,饶金杰的反应是:“横店?没听说过。”“如果不去横店,你可以退出娱乐圈了,那可是‘东方好莱坞’。”导演的一句话让他意识到横店在影视界的地位。
带着好奇和疑惑,饶金杰从“北漂”转为“横漂”。由于演戏经验丰富,他迅速在横店站稳了脚跟,先后在《大清后宫》、《还珠格格三》、《潜伏》等众多影视剧担任角色,与众多知名演员演过对手戏。他也从普通群众演员,成了横店演员公会的特约演员。
他说,在北京一两个月才能等来一场戏,在横店每天有好几场戏等着他。在横店,他重拾信心。
瞄准衣服租赁市场
从40套到3万套
虽然日薪从20元涨到800元,甚至1000元,但饶金杰并没有因此满足。心思活络的他一边继续做着演员,一边开始对影视周边产业动起了脑筋。他在拍戏时发现,很多剧组的服装都是从北京或其他地方运到横店的,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成本。
凭借自己在影视圈10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饶金杰开起了“老北平影视服装制作租赁公司”,当起了老板,主打设计、租赁年代戏的服装。由于资金有限,最初他只投入几千元,购置了40套戏服。
当时,年代戏、军事题材类的服装产业在横店几乎还是空白,所以饶金杰的“老北平”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横店服装租赁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
有了资本后,“老北平”的库存量越来越大,仅放戏服的仓库就有5层楼高。“大概有3万套衣服,5万顶帽子,各个年代的衣服都有。”饶金杰自豪地说,可同时满足5个剧组的需求。
每件戏服的出租价格按天计算,从几角到几元不等,一般剧组都需要几百套衣服。例如,电视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共需要700多套衣服,租期近3个月。
由于量大、租赁时间长,给饶金杰带来可观的利润。收益最好的年头,可赚100多万元,被同行称之为“最会赚钱的群众演员”。
时间质量信誉
做生意讲“六字经”
之前,电视剧《五星红旗》在横店影视城热拍。一天晚上11时许,饶金杰突然接到剧组电话,说急需英国军队军服,次日凌晨5时开工时要用。生意上门,没有推辞的道理。于是,饶金杰让工人连夜赶制。次日一早,他准时将衣服送到拍摄现场。“导演很激动,连声感谢。”饶金杰说,多次生意往来后,一些剧组有应急的业务,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老北平”。
目前,“老北平”拥有近20名制作服装的员工。由于每个导演对服装要求不同,返工重做是常遇到的事。
一次,一个剧组需要日本军服,因颜色问题,导演一直不满意。最终,饶金杰前后重做了4次总算通过了。遇到这样的情况,饶金杰不抱怨也不发火。他说,自己也是演员出身,对剧组的要求更多的是理解。
“时间、质量、信誉,这是经商‘六字经’。”饶金杰说。
□记者手记
从最开始一穷二白的群众演员,到现在小有成就的商人,饶金杰的成功或许能给其他“横漂”一些启发。
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在横店演员公会注册的演员已达7577人。他们怀揣梦想,或还在挣扎,或已崭露头角。只要坚守梦想,相信总有拨开云雾的一天。
(内容源自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