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灾害治理所所长饶如龙
在我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关健时刻,常常可见他的身影;在甘肃武都震区救灾排查现场,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始终奔波在野外地质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精神追求。他,就是今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水文地质和地灾防治首席专家、地质灾害治理所所长饶如龙。
地灾抢险勇保平安
2010年6月上旬,受持续特大暴雨袭击,闽北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险情不断。6月23日下午,当接到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紧急通知赶赴南平参加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后,饶如龙与同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一路风雨兼程,于当晚6点赶到南平市国土资源局报到。6月24日上午,位于南平市火车南站的红桃山滑坡体随时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塌,若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就是命令,他与同事一起冒着大雨赶往现场,爬上滑坡顶进行排查,10点左右,发现滑坡体变形加剧,地面下错明显,具有发生临滑的迹象,险情危急!他果断地打电话给南平市、省国土资源厅应急指挥中心有关人员,要求立即封闭下方道路两侧,严禁一切车辆及人员通过。当地干部接到指令后迅速上路拦人挡车,并协助交警在11点完成封路任务。11点05分,“轰”地一声巨响,2万多立方米滑坡体轰然而下,掩埋南古路约50米,滑坡前缘已至铁路南平南站单身公寓后墙,造成80多米公路被埋,交通完全中断。由于预报准确,处置及时,避免了重大损失。
“省里来的专家真有水平,如果没有他们准确预报,并果断采取封路措施,我们村的人这次可就危险了。”事后,滑坡体下方的塔下村的干部群众紧紧握住饶如龙的手连声道谢,并执意要请他吃餐饭表示感谢,被他婉言谢绝了。
6月26日,南平市安丰水厂后山山体在暴雨袭扰下发生整体下错变形,危及水厂供水设施的安全,而安丰水厂承担着南平市70%的供水任务,一旦停产,南平市饮水将告急。接到通知后,他不顾劳累,又马上投入到安丰水厂滑坡应急处置工作中,根据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他提出在山体底部打排水孔减压、对变形区覆盖防渗薄膜等科学合理的应急建议。经过紧急排险,滑坡体位移速度得以减缓,水厂的险情得到了控制,南平城区正常供水得到保障。就在要松一口气之际,由于连续几昼夜的奔忙,已疲惫不堪的他不慎跌入自来水厂深水池中,差一点出现意外。在现场指挥的南平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由衷地赞叹:“这真是个实干、玩命的家伙啊!”
抗震救灾勇当尖兵
2008年5月12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使离汶川较近的甘肃陇南也成了重灾区。“国难当头,我们就应该站出来顶上。”饶如龙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甘肃武都区抗震救灾应急排查工作,与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其它36名勇士一起深入重灾乡村进行地质灾害排查。
武都区坪垭乡风和村是此次地震诱发次生灾害的重灾村,这是一个相对高差达900米的藏族村,山坡上光秃秃的全是黄土及岩石,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盘山而上。“作为党员,就要冲锋在前,我们早一秒到达,乡亲们就少一分危险。”尽管道路艰险难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带领队员们突破“禁区”。当时,沿途余震不断,山上的石头不时地飞落,十分危险,他们艰难地跋涉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山顶目的地,持续的余震让这里山体松动、岩石破碎现象严重,形成了大量地质灾害隐患,排险救灾刻不容缓。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立即对风和小学等几处灾点进行认真排查,并提出科学应急处置建议,给当地政府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当天中午,风和村书记特地杀了1只鸡来款待他们,并深情地说:“共产党好啊,这次地震,千里之外的福建省也派来了这么好的专家,平常我们这个少有人来的村庄你们也上来了,从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啊!”
爱岗敬业勇攀高峰
多年来,饶如龙始终热心于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构建与培训工作,先后在永春、安溪、德化等10多个县区进行地灾防治专题讲座20多场次,听众达2000多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担任过近百项项目负责人。1996—2001年,他负责的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福建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获得部评审优秀。2001年,他曾用6个月工余时间自费查阅全省86个县市区地方志,对全省自宋朝以来至2000年记载的重大地灾点进行校核编辑研究,与省气象局同志一起编著《中国气候灾害大典(福建卷)》一书。而作为安溪县、永春县国土资源局协作的主要专家,近年来他积极参与了《安溪县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一书的编写,这本书曾一度作为全省基层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地灾防治培训教材。
峥嵘岁月,豪情满怀;光辉前景,任重道远。饶如龙精湛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工作成果赢得了同事们的赞扬和上级部门的肯定,他先后被国土资源部评为“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地灾应急排查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0年福建省防抗特大暴雨洪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被省直机关和省地勘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福建省第四届地质科学技术奖最高奖——金锤奖。 (本报记者陈龚清 通讯员姜定棋)发表于《海峡资源报》2012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