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多年来,由于未有心去收集,福州市及周边饶氏分布情况不详,日常认识的饶氏也屈指可数。
时至今年6月份,由于老家续谱的缘故,我开始涉足饶“事”,在一批热心宗亲帮助下,经过3个多月的有心收集,至9月底,已查明福州市周边晋安区、闽侯县、永泰县6个饶氏居住村庄,福州市内各单位工作的宗亲也找到40多人,始建于7月“福建饶氏联谊平台会”QQ群(群号:251150017)至9月底也已发展至近百人。初识于QQ群的宗亲之间都有着一种别样的亲情,以及希望相互交流认识的强烈愿望。恰逢将至国庆长假,9月23日饶世中宗亲在QQ群中倡仪,是否搞个宗亲联谊活动?闻讯后的永泰县宗亲立即付诸行动,热情地邀请在榕宗亲前往考察联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泰饶新标宗亲热心组织,细致安排,先是给在榕各位宗亲普发短信,后再逐一致以电话,盛情邀请,让人极为感动;榕城及周边村庄的宗亲纷纷积极响应,至9月30日有20多位宗亲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永泰县,简称樟,公元766年唐朝时设县,1102年宋朝时因避宋哲宗陵讳改名“永福县”,一直沿用至1914年才改回。古时永泰县境内群山连绵,原始森林密布,人迹稀少。据《八闽通志》记载:明朝时“永福县人口,户一千二百一十八、口三千二百七十三”。
时光飞逝,500多年过去了,永泰县面貌也早已发生翻天覆地巨变,今天的永泰县,素有“福州后花园”、“中国李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县”等美誉,至2006年底全县人口35万人。
10月2日一早,阳光明媚,是国庆假期外出郊游的好天气,在榕及晋安区、闽侯县2个村庄部分宗亲共计22人,相约乘坐6部小车,陆续踏上前往永泰的旅程。沿途美丽的大樟溪两岸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车行约1小时来到了永泰县城关,而热情好客的永泰宗亲早已在进城大道路旁等候多时了。
与永泰宗亲集中汇合后,饶氏联谊考察团一行30人,组成8部小车的一个车队,按照预定行程,第一站前往距离城关约50公里霞拔乡富洋村考察,沿途风景如画,秋高气爽,空气清新,让久居都市的宗亲们格外兴奋。车行约1小时10分来到富洋村村部,当地宗亲如迎接远方归来的亲人一般,燃放起了长长的鞭炮(照片1)。鞭炮声震响在山谷间,也激荡在每位来访宗亲们的心中……

照片1、富洋村宗亲燃放长长鞭炮欢迎我们到来
参加本次联谊活动的部分在榕宗亲祖籍分别来自武平、邵武、浦城、宁化等地,福州近代历史名人、具“忠义之将”誉称的饶庄勇公(廷选)后裔饶世中(民革福建省委联络处处长)、饶世华(福州金仕顿大酒店总经理)、饶硕等以及闽侯县大湖乡碾坑村、晋安区宦溪镇建立村的数位宗亲也都应邀参加。
永泰宗亲参加联谊的有:伏口乡饶义金乡长、城峰镇医院饶秀林院长、城口小学饶新标副校长、富洋村饶仁柱书记、饶寿义乡贤等……
虽然大多数宗亲均是第一次见面相识,但共同的“饶”姓符号让我们很快就亲如家人。在富洋村部二楼会议室召开的宗亲联谊座谈会(照片2、4)上,饶义金乡长主持,饶仁柱村书记介绍了富洋村饶氏历史渊源及宗祠修缮情况,饶如龙、饶世中宗亲(照片3)先后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来自各处的宗亲们也都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会后,宗亲们参观了新修缮的富洋村祠堂(照片5),并高兴地在祠堂门前合影留念(照片6)。中午,富洋村宗亲在霞拔乡政府所在地最好的酒楼盛情款待来访宗亲,并特地给来访的每位宗亲备送上了一份永泰特产(照片7)。富洋宗亲们的热情好客、让来访的宗亲们有了“回家”的感觉。

照片2、宗亲联谊座谈会场景之一

照片3、饶世中宗亲热情洋溢发言,左一为饶义金宗亲

照片4、宗亲联谊座谈会场景之二

照片5、装修一新、明亮宽敞的富洋村祠堂大厅

照片6、在富洋村祠堂门口合影

照片7、富洋村宗亲备送的“吉祥三宝”永泰土特产
下午2点左右,我们告别热情的富洋村宗亲,按预定行程安排来到第二站富泉乡蜚安村考察,该村宗亲也是在祖堂前燃放长长鞭炮欢迎宗亲们(照片8),福建省永富建筑集团公司饶书健总经理(照片10)、永泰县白云中心小学饶香挺校长等宗亲,早早已备好水果、茶水,在祖堂大门口迎候多时了。

照片8、富泉乡蜚安村宗亲燃放鞭炮欢迎

照片9、在蜚安村祖堂前联谊交流情景

照片10、宗亲们在相互交流(左二为饶书健宗亲)

照片11、蜚安村祖堂前石磨及吉祥物
经初步了解,富泉乡蜚安村目前有饶氏200多人,其先祖来自江西省吉安府,其祖堂及居民房屋一般座东北朝西南,门口有一个石磨吉祥物引人注目(照片11)。由于村中保管族谱的宗亲远在陕西省西安市从事超市生意,这时刚好不在,因此无法见到族谱,有待以后继续考证。饶书健宗亲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目前在山东省烟台、潍坊等地开发多个大型房地产楼盘。
下午4点,我们告别蜚安村宗亲,车队前往行程的最后一站-距离城关15公里岭路乡凤落村。
凤落村是一个老区革命基点村,位临永泰县著名青云山旅游景区旁,沿途风景秀丽,空气质量优良,尤如天然氧吧。村庄周边山体高大、地势雄伟,与山下相对高差400多米,具“卧虎藏龙”之势。当年饶云山宗亲就在此村庄开始,带领闽中游击队协同地方武装闹革命。解放后,饶云山任永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长,是个让后人敬佩的老革命,老干部。其大儿子饶振华曾任永泰县公安局局长,二儿子饶希凡现任我省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小儿子饶平凡现任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候选主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曾任福州大学副校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此外,村中饶刚生宗亲,也是个老革命,主要从事地下联络工作,曾担任永泰一中名誉校长。凤落村饶氏上厝一房就出一个副厅、6个处级干部,在当地周边村庄一带传为美谈。

照片12、宗亲们在凤落村考察情景之一

照片13、宗亲们在凤落村考察情景之二

照片14、凤落村木雕族谱屏风

照片15、饶云山宗亲早年生活的祖屋

照片16、凤落村祖屋大厅前堂
从凤落村回到永泰城关,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永泰宗亲们又安排在城关很好的酒楼里,热情地款待了我们。当晚,我们全体宗亲平安顺利回到了福州。
此次赴永泰县的联谊考察活动,一天中走访了3个饶氏村庄,由于山高路远,让人多少感觉有点疲劳。但想想我们的祖先,当年他们绝大多数人就生活在那样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中,曾历经无数的与天斗、与地斗、甚或与人斗的艰难险阻,才让我们饶氏繁衍至今。为此,我们能不感恩祖先的不易,能不珍重我们今天承继的“饶”的姓氏?宗亲们均认为这种联谊考察活动很有意义,表示以后我们要相互多多联系,合作共赢,为饶氏兴旺发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饶如龙
2012年10月23日于福州市地矿大厦13层
附一、目前已查明福州市周边6个饶氏村庄基本情况
1、永泰县霞拔乡富洋村865人,开基祖:荣一公,来自江西省建昌府南城县累石下村, 系勋公之后裔
2、永泰县富泉乡蜚安村约200人,据说来自江西吉安府,待查。
3、永泰县岭路乡凤落村约400人,开基祖:鸿炸公,来自莆田市涵江区大洋镇兔洋村(开基祖:德斋公,籍贯“永之德化”),远祖来自汀,推测为汀州济宇公后裔,系熊公之后裔。
4、晋安区宦溪镇建立村约300人,开基祖:孝七公,来自本省延平府沙县,待查明。
5、晋安区宦溪镇胜利村约50人,与建立村同一祖先。
6、闽侯县大湖乡碾坑村约800人,开基祖:永高公,来自延平府,待查。
7、合计:2600-2700人。
另,闽侯县南通镇据说有一支从凤落村迁出的在长乐,待查。
附二:霞拔乡富洋村饶氏迁移历史
据《富洋饶氏族谱》(1994年编),该村饶氏迁移历史如下:
入闽开基祖为荣一公,祖居地为江西省建昌府南城县累石下村, 系勋公后裔。明永乐二年(1405年),因明朝争权换帝,荣一公在败方建文帝军队中任职,永乐皇帝统一天下后,怕南方军队不服会导致天下大乱,于是下旨将驻扎在南方江西等地军队全数迁往福建。荣一公被迫迁往福州府,后来军队被解散。由于天下初定,地方不安,人地生僻,难以生存,荣一公被迫四处迁移漂泊。当时居住在富洋洋当的一位许姓当地人,闻知大山里有从远处迁来的一位外客,在那时只有林海茫茫,人迹罕见的富洋,能见到附近人家自然心中感到踏实与高兴。几经交往,时间一长如同兄弟,但许姓感到居住仍有一段距离,于是邀请荣一公搬迁富洋洋当居住。至明朝后期崇祯年间,当时有一叫陈仰平的,有一女配八世祖国祯公为妻,崇祯9年,陈仰平也搬来小富洋居住,荣一公写下山契送他掌管,陈姓因无后到了清朝初、中期失传。先祖们创基开业艰难,环境之差、生活水平之低给生存带来巨大困难,居住繁衍200多年,人口仅30多人。一日先祖空闲,垂钓周坑九百渡之际,相遇一位德化迁来的涂姓之人,因孤单寂寞,先祖邀请涂姓为邻居。涂姓应允,相伴为友。先祖则任水分流将溪南小富洋割赠予涂家,从此,涂家于小富洋溪南边盖起下富洋厝,历百余年,发家至40多人。据说后来涂家出恶凶,延至1956年终全姓败绝。富洋村四姓归一,最后为荣一公后裔荣幸得之。
500余年来,富洋均没有完整直属行政编制,民国时与邓家、后官、富洋共为一保,1949年仍依附后官合成一个行政村,直至1978年3月10日,始脱离后官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村。目前村中饶姓已历二十世,全村现有人口865人,均为饶氏族人。
原表行目录:“圣朝有良、克辅以昌、我必自立、斯发其光”。
第3次修谱再续表行:“兴邦梁栋、安治专才、精忠传世、永泽贞洋”。
附三、《富洋饶氏族谱》中记载“醒世篇”
“和气致祥,能以和气的态度待人,以超然的态度处世,烦恼必减少,你也就可以把心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去了。
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
金钱虽然是身外之物,但是因为它对每一个人都有用,所以我们仍要尽最大可能,以正当的方法赚取,并且俭约的使用。
求学的机会是难得的。往往放过这一机会之后,这机会就永远不会再来了,那时你会后悔的。
读书需要恒心、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即使凭兴趣,也一定要同时具备克服困难和懒惰、坚强与专注,才可望成功。”
在目前物欲横流、人心浮燥的当今社会,富洋村老祖宗留下的“醒世篇”,仍给我们现代人许多有益的启迪。
附四、岭路乡凤落村饶氏迁移历史
据天亨公手抄旧谱记载“我饶氏派分江右,支衍闽南既丁明衰,复阅耿变,中间由汀而永,永而莆,播徒非一,不绝盖如缕焉”。
始迁祖既第一世祖德斋公,籍贯“永之德化”;
第二世祖中玄公,始徒居莆之广里西冲(即今莆田市涵江区大洋、庄边等六镇)。德斋公支系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镇兔洋村饶氏居住地定居下来。三世直齐、凤;四世竹庄、明宣;五世文昂、世珍;六世国歆、国显、时显、法兴;七世思竹、振山、振都、振奇、松山、寿山、陈乐;……
第十世“寿山公之三房 子进公嗣子鸿炸公 派凤落”到“永邑十二都凤落”即今永泰县岭路乡凤落村分支发展(照片14)。现已发展至二十一世,全村饶氏人数约400多人。
1-10世字辈没有章法:“德、中、直、竹、文、国、振、子、朝、卿”。
1856年开亨公手抄旧谱16字字辈排行:“肇宗圣贤,学绍孔孟,智聪廉明,崇礼重义”。
1988年二修族谱再续表行:“青云出山,润泽万物,诗书继世,忠厚传家”。
从该村手抄谱中可知,其先祖来自汀州,推测为汀州济宇公后裔,具体待进一步考证。